今日份磨耳朵背诵音频(史记篇)

考点一、《史记》 概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入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来源:简牍;档案;见闻;游历
考点二、《史记》 文学风格
《史记》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不虚美不隐恶,善写奇节及壮采伟行,也善于讽刺和暴露现实,有所寄托,善写悲壮,笔锋带感情,抒发愤思,爱憎分明。
《史记》长于叙事,1善于铺叙及渲染气氛,把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故事化,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制造戏剧场面,气势雄奇,富于变化,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史记》善于描写人物,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强化人物性格,选择历史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善于细节描写,以琐事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
《史记》文词精炼,词汇丰富,语言精切浅白,有精粹的语言艺术特色,善用虚字,语气传神,并善用民歌与谚语。句式则灵活多变,长短错落,骈散并用,具参差之美。
考点三、《史记》注疏( 《史记》三家注)
历代对《史记》的评注主要有三家,刘宋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这三家都是对史记的总结性评注。清梁玉绳的《史记志疑》是有清一代史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近代有日本学者沈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较为著名。当代有韩兆琦的《史记笺证》,以三家注和《史记会注考证》为基础,是史记注释详尽之作。以下罗列历代部分重要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