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历史观念是怎样的
人民性和阶级性是历史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得先认清自己的立场,再弄清古人的立场,正所谓知己知彼,然后再分辨出那些是该扬弃的,哪些是该保留的。自己有立场,却不妨碍我们了解认识古人,一方面可以设身处地为古人着想,另一方面还可以回到自己的立场上。
历史上的人物是曲折且复杂的,不是一个扁平的,刻板化的标签所能概括的。要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实的人,应该借由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客观,理性,严谨的分析,而不是单单借由一些只言片语,以唯心主义的态度去幻想。举个例子,普希金,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一位伟大的俄国民族诗人,虽出身于贵族,却有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进步的自由思想,但也曾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他的作品曾一度满是悲观怀疑,但现在他的伟大无人否认。
再举个例子,孔子,是那个大家陌生的人,是维护奴隶制度,站在封建贵族角度,到处宣扬阶级礼教的孔老二,也是那个大家熟悉的人,是那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家孔夫子。
“人是具体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人是在动态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出生吧!“人是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隶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那么你爱的到底是历史故事,还是真正的历史本身那?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还是历史故事,以期能充当饭后的谈资。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是远远超出历史故事的。有句话说,小说需要逻辑,而现实不需要。对于这一点,我是否认的。现实并非是不需要逻辑,而是现实所蕴含的规律远远超乎小说,如此,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没有逻辑。社会环境是复杂的,是多因素的交织,包括时、地、人、物、事、俗,即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地域地理位置。如此种种,不可谓不繁多复杂。
为什么有人喜欢纳粹德国呢?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回答,我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不喜欢闵采尔,台尔曼,卡尔的德国选择喜欢那个纳粹德国的原因是他们将自己带入了纳粹军的身份中了,他们想对异族人民烧杀劫掠,想让本族人民跪着把财富妻女献给他们。他们对此的看法是:‘‘他们杀的是外国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还是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是忘了当时中国的宣战国是日本和德意志吗?他们是忘了在集中营消逝的数十万中国劳工的生命吗?对,真的是。他们口头上反对美国霸权,日本军国主义,却又想祖国成为像美国,日本那样,同时还抵触其他的人,真不知道他们怎么理解世界民族大团结。他们根本不关心真正的历史,他们只在乎那个自己听了一些营销号后臆想出来的井底之蛙式的小世界。
如果把上面那个关于纳粹的问题换成满清,这个答案也同样可以套在哪些为封建帝王招魂的人身上。很喜欢这段话---我支持封建贵族是因为我是,而你支持,是因为你没脑子。喜欢是本身没有错,但你喜欢的东西可能配不上你的这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