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届纯工科一战跨考上财经济学院金融专硕专业课132分,总分408高分经验分享!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我本科就读于一所综合类院校,工科专业,属于纯跨考金融专硕,完全是0基础跨考金融专硕。之所以选择备考上财金融专硕也是因为觉得上财是财经211院校,名气很大,而且上海是金融中心,金融行业的就业资源很不错,本身我是工科背景,复合背景金融硕士以后发展会好一些,所以我选择了考上财!
其实我最开始报名慧姐金融考研团队的是复旦vip班课,但是感觉复旦可能会竞争更激烈,为了求稳一战就考上(本人不想脱产二战,觉得压力太大,所以决定报班听课备考上财!),所以最后报了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院的A组。因为本身数学基础是有的,所以还是选择考数学的学校多一点。我是一战上岸上财经济学院的,初始总成绩408,专业课132,我个人对我的成绩很满意,我也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得到这样好的成绩。
经过了这次考研跨考金融一战上岸的经历,我认为金融专硕这个专业相对来说对跨考生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金融考研专业课方面想拿一个高分是比较难的,尤其是上财的专业课难度较大,题目出的非常发散并且灵活。我准备金融的专业课也是跟了老师整整学了一年多,因为本科基础还不错,学习能力较强,本科也是一所985嘛,所以说我想挑战一下,考金融专硕,上财的专业课确实挺难,也是我投入了很多时间,题目做了很多,基本上十几所名校的题目我都见过了,又把上财的真题也做了不少,个人感觉能考到132分的专业课高分也算是比较满意了,毕竟我本科也不是金融专业,属于纯跨考,当然一路走来,慧姐团队的辅导和课程指导,也确实是帮了我很多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我很满意!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参考!
各科经验分享:
金融:132分
专业课这块我都说几句吧,专业课是我考的最高的一门科目,也是我投入精力和复习时间最长的一门科目,因为本身是跨专业备考金融专硕,我是纯工科背景,之前完全没学过金融,所以说我担心在专业课这块会拖后腿,准备的也比较早,报班也比较早,所以说专业课这一块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结果总归是好的,没想到我的专业课竟然是能在我所有科目中分数最高的一门,也是非常欣慰了,对比了一下复试的其他同学,我发现我的专业课成绩比很多是金融专业本科的同学或经济类相关专业,本科的同学分数还要高,所以感觉也是非常满意的,下面我就详细说一下我专业课复习的一些方法,对于很多参考金融专硕的同学们也会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因为我的专业课复习流程你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考一个高分!
先说一下我使用的资料:上财五件套——戴国强货币金融学、奚君羊国际金融学、郭丽虹公司金融学、金德环投资学、陈选娟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9-13章);外加我报的慧姐金融专硕团队的培训班全程班讲义书籍、习题集及历年真题等、以及自己买的一些资料题,如清华、复旦、中山等等的真题。

我看教材的顺序是:戴国强的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最后看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在6月结束前把这些教材过一遍,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的课后习题都做。
同时,在基础阶段(即暑假前),跟着听慧姐金融专硕培训班的课程和做配套的讲义、习题,这块值得说明一下:慧姐他们基础阶段的讲义课程很重要,这里要说明一下,很多同学不注重基础阶段的复习,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跨考生来说,我反倒觉得基础阶段是最为重要的,我在基础阶段投入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基本上超过半年了,我在基础阶段,仔细听了慧姐团队主讲的所有的课程,包括货币金融学,公司理财,国际金融,还有投资学,只有把基础阶段的讲义和课程学透研究透,然后再去看上才得时候发现,基本上上财这4本书的所有的内容,基本上基础阶段都已经讲透了。慧姐、然哥他们的课程讲得非常清楚,讲的也很细致,考点讲的非常的清晰易懂,比市面上很多机构的老师讲的都要逻辑性强,而且很清晰!
当我把基础阶段反反复复学透了以后我会发现,这4本上财书上的内容基本上跟基础阶段内容是高度重叠的,而且要比书中讲的内容更深入一些,然后我再复习参考书,听参考书上的课,梳理参考书的的考点,就显得轻车熟路了!
这个阶段慧姐团队的上财VIP班都会有VIP的小灶课程,我也是跟着上财的学长把这一块的内容进行了重点梳理和考点梳理,把他们都总结下来形成的笔记,方便后期的复习和整理,还要做题!这个阶段也是我投入了最多的精力,收效比较大的,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参考一下!
这个阶段先不用着急做真题,留到10月份再做。

复习规划:
课程方面:我大概是2月中旬报班,报的慧姐的全程vip辅导课程,全程使用的是慧姐全程班课程,原因是首先我是跨考生,基础知识确实是0,上财的参考书也比较多,研究课本真的太困难了,我不仅读不懂,我也我不知道考试重点,毕竟从没接触过金融专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金融知识的学习。
因为我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和公司理财属于一个完全跨考,只不过是平时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了一些财经类的知识,看了一些b站博主的账号,还有包括一些经济学家的论坛,本身是对经济学有一定的兴趣的,所以选专业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金融专硕这个专业。
首先说一下宏观金融学这个部分宏观金融学这个部分主要是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在上海财经大学的真题中间,其实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想要放弃国际金融。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国际金融虽然占比不多,而且难度比较大,但是也会考到,那么我全程是跟着慧姐金融专硕考研的全程讲解,然哥主要讲解的是宏观金融学这个部分,然哥的宏观经济学部分讲的非常的好,讲的细致并且有逻辑。听完课程以后就需要对照讲义进行复习,第一轮学习记不住很正常,因为内容的确太多而且门槛很高,但是第一轮教材和课程以及讲义下来以后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然后基础阶段涉及到一个记忆的问题,这个记忆的问题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上海财经大学本身就是以客观题为主,选择题计算题为主,所以记忆上如果有困难的话,大家也不用特别的担心,主要是以梳理框架为主。
7月份之后进入强化阶段,这个阶段除了听课以外还需要自己进行一定强度的背诵以及梳理知识脉络,后两个环节是相互结合的。这个阶段基本上框架已经搭建完成了,那么在框架搭建完成的基础上,就需要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和教材和讲义进行比对,看有没有一些知识点是记忆不清楚的,如果是不清楚的话还要再返回去基础课去看,通过整个这样多轮反复的练习,就会对一些细节的知识点抓的会更深。
然后来说微观部分我重点跟的是慧姐的全程班,讲的也非常好,内容全面,计算部分讲的很透彻也有难度。基础阶段的慧姐的课程主要是讲细节的知识点为主,这个阶段我跟着慧姐的全程班把投资学和公司理财部分的知识点给搞明白了,公司理财的学习方法跟货币金融和国际金融完全不一样,公司理财就是要做题和理解!我认为慧姐全程班的那本基础阶段的讲义是要比公司理财的很多课本是要好很多的,清晰而且明白!到了强化阶段之后,着重是要理解和做题了!我主要使用的资料也是慧姐全程班的强化资料和一些真题!习题课也做了非常多经典的习题用来打好基础。
3-7月基础阶段:(基础班+参考书两个部分)
3月份报名之后,因为慧姐的课程是2月份开始上课的,所以说3月份报名之后,前面有一些先飞基础课,我就抓紧时间进行了补课,重点去学习基础阶段的一些重点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间也做了一些笔记,我基本上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把之前所有和其他同学落下来的课程全部听完了。
然后开始基础阶段的学习,就是跟随直播授课一起,配套基础课程和全程班讲义总结重要考点并练习基础习题。从3月份到7月份慧姐的基础班基本上就结束了,每一节直播课我基本上都听,即使没有听到直播课在接下来的一星期中间我会抓紧时间把这个部分的课程补起来,除了6月份的时候,自己有期末考试,可能耽误了一部分课程,大部分的课程我都是跟跟随进度的。
3月份:主要看课本和基础阶段的讲义及课程
因为我是纯跨考,所以一开始找了一些基本的教材在听这本课本的话,慧姐也是有课程讲解的,可以利用慧姐的课程来进行学习,我基本上是花了三个礼拜把视频和书看完了,主要是针对于一些模型的部分进行了系统化细致的复习。
4月份-5月份罗斯公司理财和郭丽虹《公司金融学》
复习说明:第一,核心章节:3、4、5、6、7、8、9、10、11;第二,书中例题和课后习题非常重要,考题会有原题。主要参考罗斯为主。我是将全程班讲义和罗斯的参考书两本书配套在一起学,期间也补充了郭丽虹老师的公司财务参考书的习题。跟全程班直播课和参考书授课学习公司理财部分,基础阶段学完差不多是在5月份结束。然后我就跟着慧姐又过了一遍公司理财部分的课程,慧姐在上课的时候会把课程和习题结合在一起来讲,做题之后又加深了对于这一块知识点的理解。

5月份-6月份 戴国强的课本和奚君羊《国际金融学》

因为已经学过一遍基础班的课程,看这两本书就非常的简单,基本上花了大概20天左右的时间把这两本书过完了一遍,但后面发现慧姐对于这个课本也会进行讲解,大家可以再听一遍看看重点的内容是什么。
6月份—7月份:是博迪的书和金德环老师的投资学
我看投资学的课本的进度,基本上跟慧姐的课程是同步的,慧姐的投资学讲的很好,可以告诉大家在厚厚的投资学中间应该重点看哪些内容,我是结合慧姐的课程和这个书记一起来进行学习的,因为听很多前面学长学姐的经验帖来看上海财经大学,在这一块可能考察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我对于投资学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大概花费了35天左右。
这部分的强化阶段,二刷上述5本教材,回顾之前的错题, 10月底前争取二刷完教材。

强化阶段的题就是做慧姐培训班的习题和自己买的一些习题,比如复旦、中山的真题。
从10月份开始,做上财真题。在11月初完成一刷。12月前,完成二刷真题。上财真题至少做2遍。12月份,做各种模拟卷,同时再回顾一下真题里面的错题。
建议11月初开始系统练习论述题。比如,刚开始时,可以一天写2道论述。再往后,就要一次性且定时写3~4道论述。每道论述题不超过25分钟。真题里面的论述不用写,看看答案即可。平时练习的论述题可以来自各种模拟卷和其他学校的真题,比如清华、复旦、中山。
最后两个月,也可以结合慧姐的冲刺背诵手册。
8-10月强化阶段:(强化班+做题两个部分)+陈选娟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9-13章)
差不多暑假开始慧姐强化班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部分的话主要是针对于基础班做一个加强和记忆,我是把之前自己做的笔记,还有包括不懂的内容重新再看了一遍,第2个部分就是要去做很多的习题,慧姐全程班发的资料我全部都做完了一遍,另外我还找了很多其他学校的真题来进行学习。计算题备考尤为重要。对于上财而言,得计算题者得专业课,得专业课者得考研。建议每天都要刷几道计算题。而对于论述题,主要还是需要看书、背诵以及了解热点。

注意: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这本书的内容也很重要,真题会考察,内容是新增加的!慧姐团队的课程课上都会讲,大家备考也要尤其注意!上面的内容不需要劝学,重点是9-13章,大家听课来学就行,书本多看看,课后题可以做一下!
11-12月强化阶段:(冲刺班+记忆两个部分)
最后就是冲刺的过程,冲刺的过程首先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因为在今年上海财经大学的考察中间论述题的占比变多了,而现在是有40分4道论述题,所以论述题也是非常关键,那么我建议大家在学习论述题的过程当中,还是要多去看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说以总分总的形式去书写,可能会更加清楚,比如说理论联系实际去书写会更加清楚,今年考到了三元悖论,还有lpr定价机制改革都是属于偏向热点类的东西,所以热点这个方面同学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是可以做一个总结。那么我冲刺阶段,还是以做题和记忆为主,记忆就是把之前自己所记的框架图和笔记以及一些资料重新再做了一遍整理第2部分就是对于之前学习不太好的地方,再进行了一个回顾。
最后,我认为,学金融最好是尽可能地多做题,从基础阶段就是开始多做题,在做题中遇到教材上面没有的知识点,要记在笔记本上。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我要说明一下:
论述题一定要把字写好,卷面一定一定要整洁!!!如果你的金融基础好,复习的时候感觉学有余力,建议提前练习论述题,9月才开始练习论述题是底线,不能比这更晚再开始了。复习过程中,多向老师汇报自己的进度,多和老师交流,可以避免在复习中走弯路。
上财计算题考察较多,所占分值近半,且难度较大。专业课的备考,计算题是重中之重,因为简答题与论述题即使备考时没有涉及,也能通过临场发挥获得不错的分数。但是计算题环环相扣,概念掌握不牢或是粗心大意,就可能丢掉很多分数。
另外,今年上财的专业课增加了很多论述题,所以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平时也需要锻炼一下论述题的答题能力!
政治:66分
先说下我使用的资料:徐涛强化课搭配《核心考案》、腿姐技巧班、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腿姐10月份的喜马拉雅带背音频
写在前面:
政治的复习不用太早,我大概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的。当时我是每天早上听一个小时左右二倍速看课程的,然后再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
复习规划:
前期(8-9月)
考研政治可以不用过早开始准备,一般七八月份就可以,前期我用的是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配套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课程。每天大概看一个半小时政治网课,每上完一章的课就做1000题上相应的习题练手,以巩固知识点。1000题1刷时答案可以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方便后期二刷和三刷。
中期(10-11月)
按照常速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看完网课并且刷完1000题第一遍。这时一方面可以二刷1000题,二刷时要注意总结错题,尤其是哲学部分,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哲学原理,同时结合错题归纳整理一些知识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土地政策,常见的帽子题,毛泽东不同时期的文章等等。另一方面腿姐的技巧班会在10月底开课,这一时期可以跟着腿姐听技巧班的课程,腿姐会以专题的形式带着再过一遍知识点,同时讲解一些做题技巧,再配套以相应的习题,这一个过程起到了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的作用。同时可以3刷1000题,1000题三刷时只看错题,弄清自己做错的原因,学会归纳举一反三。
后期(12月-考试)
12月初时会有各个老师出一批模拟题,如肖八,腿四,徐六,可以都买回来做一做,主要做选择题部分,尤其是肖八的选择题一定要吃透,因为肖八的选择题是肖秀荣老师认为的重点中的重点,肖八拿到手不要一口气把选择题做完,可以3天2套,专门留一天的时间吃透题目,务必弄清楚所有的选项,不止是错题。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下其他老师的模拟卷参考选择题重点。肖八的大题部分也可以参考一下,涉及的一些热点题目可以现在就开始着手背诵。
这时也要开始着手做时政题,肖秀荣老师会专门出一本形势与政策小册子总结全年的时政并配套相应的习题,这个做时政题完全够用了。
考前一周会出版肖四,肖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选择题要全部掌握,大题全部背诵,众所周知,考研政治是肖秀荣一个人的战斗,哈哈哈,反正肖四一定要背熟,不要担心一周的时间背不完,可以的,大家都是只有一周的时间,背的多上考场一定不会吃亏。
政治是一门背记型科目,因此,它适合在备考的中后期开始复习,我觉得暑假开始最好,本人是8月初开始复习政治,但到了后期觉得时间很赶,因此建议最晚不要超过8月才开始看政治。
我是先听徐涛强化课搭配其核心考案,听完一章就做肖1000题。全部听完徐涛后再听腿姐的技巧班,技巧班结束后,开始做肖四肖八和腿四。先做肖八,肖八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一定都要背下来。肖八结束后,再做肖四。肖四的选择、大题全部背下来。另外10月份左右就要开始看搭配腿姐冲刺背诵手册和腿姐在喜马拉雅APP的带背音频。
我个人觉得学习各科的顺序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当然,具体的顺序可以根据你听的老师的安排。我考研那年,就有老师把毛中特放在最后学,因为这样可以和二十大结合。
建议做一下23年的政治真题,因为其风格和以前的真题完全不一样。
强烈安利腿姐的技巧课和她的冲刺背诵手册!!!

英语:80+
资料:墨墨背单词APP、历年真题卷、张剑黄皮书作文书、石雷鹏老师作文课
我英语本身还可以,所以只背了单词和做历年卷,外加作文课。如果你的基础不好,建议再买考研真相或者张剑黄皮书系列。张剑的黄皮书有很详细的讲解和阅读全文翻译。
我是上半年只背单词,到了暑假,开始写历年真题,从2001年开始写,留出最近3年的真题不写,用作最后的模拟考。但是,单词一定要坚持背,直到考前!!!
从10月份开始,看石雷鹏老师作文课。看1~2个月,之后就每隔2天写一篇大作文或小作文保持手感。作文是靠动笔写,才能提升的。
英语我想分享的大概分为两个方面,背单词和真题。
第一部分单词的背诵,这里有一个针对阅读非常有用的方法——看背(不针对口语听力),我用的英语单词书是《红宝书》,因为英语二是很少涉及超纲词的,所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一部分我就没有背(这不代表不需要背)。以红宝书为例,必考词和基础词一共56个单元,我把每四个unit分为一个part,每天背一个part,这样14天就能背完一遍。这种方法背单词不需要背的特别全面,比如我第一遍背就是把整本书我会的单词以及有些忘记但看着很熟悉的单词给背牢(也就是查漏补缺),剩下的几遍就着重背那些我不认识的单词。这种背书方法比较有成就感,而且到考试前我背了至少有7遍,不认识的单词也熟悉了。
第二个部分就是真题的用法。我是9月份才开始写英语二真题的,在此之前我会每天写一篇英语一的真题保持阅读量和手感,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阅读考察的侧重点不太一样,所以不用太细致进行分析。写英语二的真题,一定要整套掐表写,一个小时20分钟左右,写完所有客观题,并且写三遍以上(不是一次)。跟上面数学一样,不是盲目写,要总结考试题型以及错误选项的出题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一定要是建立在整篇文章没什么生词的基础上的。
英语的学习总的来说还是词汇量,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词汇量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的。
作文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准备的,不早也不晚。小作文模板用的monkey(三分归元法,用了都说好),大作文用的老蒋英语二。我觉得这个模板组合很无敌。而且经过第一年的教训,我明白重要的不是模板多厉害,是你要训练自己用模板套真题的能力。所以我二战的时候弄好模板以后,每天套写一年的真题,然后批改和修正,修正模板,积累作文词汇。个人觉得这个套写真题的过程比一味寻找高分模板更重要。
想练字的也可以练字,我当时感觉时间不够用,还不如多背会儿书,就没练。
英语就是细水长流的坚持,然后注意细节。一起考上来的同学,英语二有考85+的,而且我们拟录取的英语二平均分好像也是80多(给平均分拉后腿了)。对了,可以多说两句,英语还是要好好准备的。
数学:129分
资料:张宇《基础30讲》和网课、《张宇300题》、《张宇36讲》和网课、李艳芳《真题卷》、李林的6套卷和4套卷、李永乐6套卷(其实我只写了前三套的选填题,因为时间不够)
我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学好数学只有一个方法:大量刷题+及时回顾错题。我把错题回顾了2遍,因为做100道题,不如把50道题彻底弄懂。
我在上半年把张宇基础30讲和300题搞定,从暑假开始,看强化36讲。到了10月底,开始写真题,真题尽量二刷,或者近5年真题二刷。最后一个月,做各种模拟卷。
虽然网上说李林的和真题风格很像,但是我自己倒没有这个感觉,因为等你上了考场后,你会发现,不管做哪个老师的模拟卷,你都觉得真题的风格和你做的模拟卷不一样。这既有心里紧张的缘故,也是因为出题老师在反押题。因此,与其反复比较哪个老师风格更像真题,不如把重心放在学好知识本身上面。
学习数学一定是需要听课+做题的。听课占比30%,做题占比70%。
说一下我各阶段数学的学习过程:
基础阶段——8月底(每天4h)
高等数学老师和教材:高数我比较推荐武忠祥老师的基础和强化,配套着他的辅导讲义和严选题。在听完对应课程以后可以先对课程进行复盘,然后再做题。第一遍做出来的错题要进行标记,进行再次做错题。错题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都是你不会的知识点和思路。
线性代数老师和教材:线性代数我个人是比较推荐张宇老师的九讲+1000题线代部分,基础和强化都可以跟着张宇老师。1000题的题目是分组的,不同的组别难度系数会逐渐增加,能够很好地慢慢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而张宇老师的九讲是非常有框架的,能够很好地帮助你回忆知识点。在做一千题的时候也是同样地要重视错题,重做错题,直到掌握。
概率论老师和教材:余炳森老师的基础课程+方浩老师的强化课程+1000题概率论部分。余炳森老师的概率论是没得说的,讲得很透彻并且细致,方浩老师靠概率论出家,号称数学小王子,他的课不适合没有一点概率基础的学生听,所以这里推荐他的强化。概率论的题目也是同样要重视错题。


习题册的推荐就是1000和880。大家可以先在六月份之前用1000题来做,七八月暑期强化可以用880来综合训练。我个人是觉得这两本习题非常优秀,也是我两年备考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习题册。他们各有各的特点。1000题按照难度分组别来分类习题,880的综合性非常强。都能够很好地锻炼个人是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即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了。考研数学,计算占半边天。这也是我强调错题的原因,错题就是你犯错的地方,不会的东西。近几年来数学三的考试对于学生计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计算能力一定要重视,勤练笔,勤算题。我本人还是很粗心的,总是看错数抄错数,我也在尽力避免,但是考完对答案,发现还是有题目算错了,很难受。
9月——11月(每天3—4h)
九月份以后就是真题+模拟题了。真题的话我用的是张宇老师的真题大全解。我是直接做真题套卷的,没有按模块专题去做真题,个人觉得专题训练会利用不好真题的价值。并且我直接把数学真题都做完了,没有留。
模拟题的话,李林4+6,张宇4+8,余炳森,方浩,李艳芳,张同斌,李永乐。这些老师的模拟题质量都很高,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李林老师的题目一定要吃透。今年李林老师六套卷里面出了一道很不常规的经济应用,我当时做的时候还很疑惑,怎么会出这种题呢,然后就没有放在心上,结果今年真题真的考到了。是的,我那个题没有得分,送到手里的十分没把握住。当事人就是非常后悔。李林模拟题yyds。
这个阶段市面上的讲师会出很多的专题班,押题班啥的。个人觉得可以看看武忠祥老师的十七堂课,和高昆轮老师的真题大全讲。但是前提是你题目消化好了,题目没消化好就去继续做题看错题,听课只是能帮助你理解和运用知识。你自己会运用知识还得靠实践。
12月(2—3h)
最后一个月数学就是保持练笔就好了,做做错题,看看公式啥的,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目背诵。
大家加油!希望大家也能一次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