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精神分析常见概念俗讲(一)
小客体a(small object a)
简单来说,小客体并不是某个物体,而是精神结构里面的某个位置。物体是什么?比如一张桌子,一个苹果,一个女孩,一支发簪,各种各样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就称它们为物体。小客体之所以不是物体,是因为它本身只是一个结构。一个纯粹形式,不带有任何物体性。它不能像一个苹果那样有香味,有甜味,摸起来凉的,看上去红色的,恰恰相反,小客体不具有任何物体性,它就是无,什么也不是。小客体a就是一个空缺,一个缺失。我们的精神空间就好一张残缺的地图,而小客体恰恰就是地图缺了的那个角,而且这个角你永远都没有办法寻找到,把它贴合成一张完整的地图,于是你就想方设法去找各种东西来贴上去,你找到的这些东西都跟原来的那个缺角有点相似,但都不是原来的那个,都没办法严丝合缝,缝合得完美。因此,在拉康看来,小客体的缺失恰恰是幻想空间得以建立的一个构成性条件。这就是说,非得把地图这一角给撕掉,这张地图非得缺一块不可,不缺一快那就不是正常的人的精神了。
拉康说,小客体带有崇高化的性质。所谓崇高化,就其字面意思来讲,就是高尚化,美化,就是为原本普普通通的东西涂上美丽的色彩。以前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有个著名的艺术理论叫“摹仿论”,影响了西方艺术很久。摹仿论说,你艺术作品无非就是对表象世界的摹仿,鸟长什么样你就画成什么样,山长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都得循规蹈矩,不能乱来。但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以后,摹仿论不再被人们信奉了,大家都觉得艺术是要发挥艺术家的主体性的,这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被动地去仿造,去模仿,而是艺术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把原本没有的、表达不出来的东西给创造出来。本来画家面前是一条臭水沟,但是他可以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把它画成一个开满了鲜花的小溪。这样一来,原本的水沟就变成淙淙溪流了,水沟经过艺术家的能动性的发挥,具备了它原来不具备的东西。小客体也是这样,本来小客体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一点也不神奇、一点也不吸引人的东西,但是通过我们精神把它崇高化,它就具有了全部美好,全部享受。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状况,我们自己可能觉得哪个女孩或者男孩特别耀眼,特别引人注目,但是你把这种感受跟别人一说,别人完全没法理解,只能告诉你“我觉得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啊”。《沙耶之歌》里面的沙耶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小客体,在别人眼里看来是一天腐肉和尸体,散发着恶臭的怪物沙耶,但是在男主角郁纪眼里,那就是一个纯洁,美丽,充满了性欲诱惑的少女。
那么,小客体为什么会崇高化呢?之前已经说过,小客体是无,这就是说,它不带任何物体性、物质性,小客体本身啥也不是。但为什么它又会崇高化,又会无中生有地涌现出许多迷人的、甚至教人欲罢不能的性质来呢?这种情形就是,一个本来平淡无奇的男孩,女孩,为什么你就是能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喜欢呢?那是因为,小客体恰好占据了我们精神空间中原质的位置。并不是小客体本身有什么吸引人的性质,使我们如此着迷,恰恰相反,小客体本来平淡无奇,而它恰恰是占据了我们精神空间中的某个结构性位置,它才具有了各种迷人性质。比如古代的皇帝,皇帝天生下来是皇帝吗?不是,只是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他身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家血统。他之所以是皇帝,是因为他在社会关系网上占据了上位,他才有了皇家尊严,皇家血统等等等等。小客体占据了原质的位置,它才会变的如此吸引人,如此迷人,神秘,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