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咨询日记:你还在续写着你的创伤吗?
“因为我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所以我现在过得不幸福”。
这个句式是很多人在理解自己会用到的。确实可能如此,童年的创伤经历确实会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留下伤疤,但是这个因果论有很大的风险,会不会变成一种自我设限?会不会在一遍又一遍的叙述中强化和实现“不幸福”的果?会不会更不容易从创伤中走出来?
这个句式也是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好像心理咨询师做的只是把我们当前的悲惨和过去的不幸连接起来。心理咨询师在理解一个人的苦难时,确实会做这样的工作,但那只是咨询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只是在咨询师结束咨询后的幕后工作,理解是为了帮助找到出路,而不是让人就此变成祥林嫂。
找一个这样的因果解释很容易,至少可以把一个人从困惑不解不确定中拉出来,暂且可以停歇一会儿,但一旦“我有一个创伤”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我有一个创伤”就变成了一个自我施加的新创伤,变成一种自我否定,变成了威廉·福克纳所说的“过去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过去,过去就活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