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 初中语文7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语文

《黄河颂》
对黄河进行了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拟人的手法,赋予黄河人的动作、情态和性格。表现出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注意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也就是颂黄河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同时,反复咏叹抒情的手法,强化
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也让读者感到意韵深远。
在反复咏叹的同时,诗歌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这又怎样理解呢?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
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要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某中学生
笔名:司马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