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122—贝加尔湖突袭战

1981年10月25日,德军第7方面军前锋第57兵团与同期第55兵团(芬军支援部队)已经抵至贝加尔湖边缘地带,苏军第70集团军群已经配合内海舰队贝加尔湖支队的五艘轻巡洋舰对此地进行火力投送式防御。中立国联邦第1集团军共6个军集中于此地,另外从24日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激战后,从东北等地调往西伯利亚的共5个兵团及后勤部队共56万人集中在贝加尔湖至南方乌里雅苏台这一长达四百公里的支线上,尽管主场作战带来的侦察与地形优势让同盟国部队得以多次将成功拦截德军南方第3、第4方面军的渗透与飞行侦查部队的侵入式动向侦查,仍然抵消不了德军仍有接近800万人与占比40%的装甲部队这一事实。
正当苏军第44集团军群围绕南湖岸一线展开迷惑性的各类反电子侦察措施时,德军则已经从胡日尔进入苏军的防御纵深以北,使第44集团军群与中国第29远征兵团所布置的大量充气坦克阵、假雷达群与埋伏于其中的两个旅火箭炮兵被消灭。第7方面军第1至第15共有15个师参与这次大规模的前沿强火力侦察行动,这次行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但随后便遭到了第44集团军群的报复:第134集团军迅速利用自己的地形优势和身后数个中国集团军的空军支援击败了第7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一个整编轻装甲师,该师为被电子战机攻击后脱离军控制而原地待命。
10月28日,天气的逐渐恶劣已经让空军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尤其是德国方与苏联方所使用的大量喷气发动机无法点燃,不得不采取距离更加远的温暖地区机场进行降落。10月29日,在最后一场中德空军交火中,德国空军所属的521架烟云二十三-C战斗机由于引擎失火等特殊原因而阵亡的达到56架,而中国方由于主场作战与航空燃油改良技术的发展,在342架中工-19H中仅损失8架,然而双方的实际战斗损失则并不这么乐观,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战斗机战损比几乎达到了1.7:1,这很大程度上是受轴心国地面防空部队所使用的“瓦伦丁EQ-4战场数据链”系统所拥有的敌我辨识与火控增强能力的正面影响。
10月30日,Dimitili派遣第7方面军的Uniske集团军长在整个部队前线挺进时,率领4个师对奥伊穆尔进行突袭,旨在让对方陷入数量劣势而不得不平均防守时将优势力量集中于一点从而达到“楔子”的效果,当日下午4时,第8方面军位于贝加尔湖北岸的进攻已经开始,第7方面军也在库达拉挫败了第44集团军群的反击攻势。下午7时,第22集团军的四个师在奥伊穆尔击败了中联第9军的一个机械化师后成功攻入后方,导致苏军前线军心不稳,在第7方面军进一步的推进下,苏军终于在11月4日图伦塔耶沃陷落之后开始溃退,德军第5方面军则接替第7方面军主攻的位置,由第7方面军继续负责对散兵的追击与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