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预告片镜头语言中的微言大义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预告片镜头语言中的微言大义
中国两千两百余年帝制,自第一个朝代秦始皇搞纯法家一败涂地二世而亡,历朝历代都是法家和道家轮流坐庄,但是都打着儒家的招牌。道家的王朝叫“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法家的王朝叫“外儒内法”。那么国家主义头子何新虽然是个法家,对儒家孔子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那一套,自然是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
首先要了解的是,我们虽然都不是电影方面的专家,但是看了这么多电影,大概也都知道运镜的一些常识。镜头俯视是为了表现角色的渺小,镜头仰视是为了表现人物的高大,正面特写镜头表示这是个主角,不给正脸只给侧脸镜头表示这是个配角或并非什么正面人物。那么就以此常识来欣赏一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预告片的镜头语言中有哪些微言大义。
1 中远景,略带俯视的镜头,贾府一帮人应该是在大观园里聚会,另有几个人从右匆匆向左边摆着酒席的方向奔跑。这个镜头表明何新与胡玫两位心目中的《红楼梦》,是一帮遥远、杂乱、寒酸、渺小的封建没落贵族群体。
2 大俯视镜头,右边一块石头上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以及“佛释道缘”四个字。是不是写错了,佛就是释,这个暂不追究它。画面左边是一个只能看到头顶的,似乎是个青年公子,总之不可能是中老年的甄士隐。姑且认为这位牵着一匹白马的公子就是贾宝玉,那么几乎九十度的大俯视镜头,表现了何新以雍正的眼光所见到的《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其实也就是曹雪芹,是如此渺小的形象。大家还记得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开篇就模仿了《雍正王朝》。后者一开始就是黄河发大水,前者一开始就是匈奴扰边烧杀抢掠。那么紧接着的就是老年司马迁跪在汉武帝脚下忏悔,这如果不是出于何新私意的思想指导,谁信呢?只不过曹雪芹很难出现在《红楼梦》电影中,否则何新自然是要让曹雪芹跪在雍正脚下,对雍正皇帝抄了自己的家,表示感恩和理解万岁的。
3 大俯视全景镜头,应该是元春省亲时贾府夜晚悬挂灯笼的场面。具体用意就不再赘述了。
4 黛玉焚稿的镜头语言,配以曹雪芹《红楼梦》缘起诗第一句“满纸荒唐言”的旁白字幕,“满纸荒唐言”是作者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自谦之词,“满纸荒唐言”就是《红楼梦》。表明何新要代替雍正把《红楼梦》给烧掉。
5 应该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之后,被一堆夜叉海鬼拖入迷津的情节。其用意不问可知,何新代表雍正巴不得贾宝玉被淹死才好。
6 一支笔正在书写《题帕三绝》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一滴动态的眼泪,落在了繁体的“無”字上。旁白配的字幕是曹雪芹《红楼梦》缘起诗的第二句:“一把辛酸泪”。却只滴了一滴眼泪,滴在了“无”字上。这是多么巧妙的微言大义啊。意思不是很明显吗?什么“一把辛酸泪”,根本就是个“无”,何新不承认《红楼梦》的写作过程是一把辛酸泪,何新2012年就在新浪博客作了如下评价:“《红楼梦》这书徒有虚名,误人子弟,其实烂书一部,而且是太监身段(注;有上无下,有前无后)。全书都是假学问,倒是有点真世故。”
7 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场面,大远景镜头,贾林二人的头脸只有火柴头大小,根本看不清面目,更别说表情了。唯一能看到的是贾宝玉一身蓝衣,像是个封建社会的中下阶层小人物。林黛玉一身全素的白衣,像个女鬼。
8 《红楼梦》原著中是贾宝玉把落花抖在池内,林黛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何新胡玫反其意而行之,让林黛玉从水里捧起花瓣。什么意思呢?林黛玉如果要做出这个脸部几乎于水面平行的动作,必须是蹲在池塘边,这样的动作对于一位封建大小姐来说,是何其的不雅。
9 侧镜,中景。贾政和王夫人在喜桌两边端坐,贾母在贾政身边陪坐,下面跪着的除了和贾宝玉成亲的薛宝钗,实在想不出第二种可能性。首先,人物都是侧身侧脸,表明这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其次,贾母岂有陪坐之理?第三点,薛宝钗岂有先拜贾政王夫人之理?《红楼梦》高鹗续书第九十七回:“傧相赞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显然是贾母先一个人登堂受拜,然后离开到一边安坐观礼,再由贾政王夫人登堂受拜。何新胡玫二位和李少红一样,对原著及续书的了解真是一塌糊涂。必须说明一点,高鹗的续四十回虽然应该受到否定,但是其中的某些内容,也不乏可参考之处,毕竟是曹雪芹之后不久的几乎是同时代人,所写内容抛开艺术水平不论,颇具历史资料价值是可以肯定的。
10 通灵宝玉特写镜头,旁白字幕是曹雪芹《红楼梦》缘起诗的第四句:谁解其中味。何新胡玫这不是恶作剧又是什么呢?谁都知道这块玉是贾宝玉生下来时含在嘴里的,谁解其中味?这也太低级趣味了吧?
11 近景,平视镜头,贾宝玉终于出场了,一身蓝衣,毫无贵公子气息。先背对镜头再转身,仍然没能获得正脸镜头,表明贾宝玉在何新胡玫心目中,根本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另外引用B站某UP主的评论,贾宝玉的发际线太高。以及根本不是面若中秋之月的圆脸。
12 近景,平视镜头,林黛玉也出场了。还是引用那位B站UP主的评论,林黛玉的穿着打扮未免也太素了,不仅没有佩戴任何首饰,甚至连朵花也没戴,再配上左右两缕垂腰的头发,活脱脱就是个女鬼。
13 略微仰视镜头的薛宝钗,兴高彩烈的出场了,与其说这是宝钗,不如说这是湘云。仰视镜头是必然的,因为曹雪芹贾宝玉要的是木石前盟,何新胡玫要的是金玉良姻。
14 贾母侧脸特写镜头出场,脸上挂着笑,却遮不住凶巴巴的那张脸。这个人物的选角仍然失败了。失败一方面是艺术欣赏能力差,一方面是故意要搞破坏。处处学10新红,处处和87红楼梦面目慈祥的贾母反着来。
15 王熙凤略微侧脸的特写镜头出场,演员年龄太大了,明显有点长残了,而且据B站那位UP主的评论,这个王熙凤有点世俗气太重了。
16 贾元春正面特写镜头出场,但是头竟然是歪着的,哪里有半点乾隆皇帝贵妃娘娘应有的仪态。这个演员以及黛钗的演员,长相气质都是好的,但是林黛玉的演员有点婴儿肥,贾元春的演员长相太稚嫩了。
17 大俯视镜头下的渺小人物黛玉葬花,据B站网友评论,这花也太均匀了一些,本应该是集中在树的根部,这样飘得到处都是,你叫林黛玉怎么打扫?
18 另外在B站还看到一段外泄影片,先是大俯视镜头下的贾府大门口,接着就是一个明显仰视镜头的太监,太监代表了何新心目中的雍正皇帝,所以要以跪姿拍出太监的美貌和威仪。之后是贾宝玉跪拜参见元春,口称“给元妃娘娘请安”。像什么样子嘛,就应该像贾政那样称“贵妃”,怎么可以把元春的名讳直接念出来呢?《红楼梦》原著中提到的每一次元妃,都是小说的叙述语气。贾政、尤氏、王熙凤和元春说话时,称得都是“贵妃”。最后,宝玉参见元春,是侧身的中景镜头,不是正面人物嘛,不配给正脸。然后是元春的正脸,却仍然是歪着头的。真是处处机关,处处埋伏,处处苦心,处处龌龊,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那叫一个不堪入目。
可叹哪可叹,《红楼梦》因为其自身的优秀,是不可能被何新胡玫夫妻伤害分毫的,只可惜这些年青演员,有些长相和气质都相当不错,年青识浅,不知世途险恶,无辜沦为了某些人报历史私仇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