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合肥长丰造甲乡后备干部面试真题预测:鞠躬尽瘁,献身教育
退休教师叶连平把大半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又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免费补课、提供吃住,他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要在讲台上呼出” 。对此,你怎么看?
【示范作答】
前些天读到一首小诗,我觉得讲的就是叶老师这样的品格: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
叶连平老师是用自己的时间行动,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党课,他一辈子献身教育,鞠躬尽瘁,使命主动担当,初心至死不渝,给我们所有的GCDY做出了表率。
叶老的精神可以用三句诗词概括:
第一句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叶老师虽然退休,但是老有所为,继续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我相信这对他并不是一种艰难的抉择,而是一种热情的向往,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是,他的幸福感、成就感就不在来源于利己,而是源于利他,源于创造更多价值;
第二句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叶老心系民生,自己贴钱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这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背后既有他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有着对留守儿童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他不仅是一个有信仰的DY,更是一个善良,博爱的长者。
第三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所有为人师者心中的共同追求,但是能够在现实中坚守这一崇高使命的人并不多,最后一口气也要在讲台上呼出,体现的是死而后已的无我精神,是为教育事业发展而争分夺秒的使命感、紧迫感,能说出这样的誓言,说明叶老跟舍生忘死 的战士一样,对事业充满热忱,对生死无所畏惧,对未来满怀期待。叶老的事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正视老龄化。过去,谈到老龄化我们总觉得是在谈论社会的负担,老年人养老、医疗的问题固然要重视,但是我们会发现如果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引导他们追求价值实现,或许能找到缓解老龄化危机的友谊良药。
其次,要继承叶老的事业,关爱留守儿童,孩子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又是其中最需要感受社会关怀与温暖的,解决好这个问题,既是对民族的未来负责,也能让在城市谋生的父母安心。
最后,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国防是国之大计,医疗、教育是民生难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重视教育业发展,我想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投入,更需要叶老精神的注入,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