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中医一定在民间?历史上的大医有哪些?很多人都应该记得
为什么好中医一定在民间?历史上的大医有哪些?很多人都应该记得几个吧,象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葛洪、宋慈、李时珍等,这里面有几个做过太医?一个都没有,它们都是产生在民间!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名医大多产生在民间呢? 首先,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这个规律不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而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要正确地认识它,靠书本是学不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苦难的经历。生活在太医院,是没有多少苦难可吃的,更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思想,不了解这个中医的灵魂,你是永远成不了大医的。民间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就从自己的苦难中领悟到决定人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有了它来指导你,不仅学中医又快又好,而且能够指导你创新,进而成为一代大医。 现在也是一样,受西方科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知道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 现在人物质条件丰富,在这种条件下,是很难产生真正的思想的。思想来源于苦难,相对来说,民间比中医药大学更容易产生思想,只要有悟性,自学也能够成大医。 其次,民间中医很多是游医,这使他们能够见识更多的病人,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 他们可以到处拜访名医,彼此交流医术,进而博采众长。而主流的中医生怕自己的绝活失去,不再受重视,有了名利之心,就会固步自封,在原有的水平上重复,而难以有所创新,自然难以成为大医。 其三,很多民间中医的成长都是以身试药来的,如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归类本草纲目、孙思邈被世人称为“药王”、华佗行走三国,医者无忌、张仲景实践百人、数年治好“绝症伤寒”,写出《伤寒杂病论》,这一代一代的人,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神农尝百草,只要没见过的草,不知作用,都会亲身一试!医者,自当不畏生死,不惧瘟疫,为医而医!而在良好生活环境中生存的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大医的后人很难再出大医,也和这个原因有密切有关系。 当然了,古时候的太医,不得不说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们都是皇家精挑万选出来的,负责整个朝廷官员和皇室的医疗工作。这与现代的学院派中医完全不一样,过去的人都是真水平,虽然称不上大医,但绝对是同等中医中的骄骄者,而现在主流的中医水平和过去的三流中医水平差不多,甚至远不如过去的三流中医,因为他们都是用西医的病药机械对应的思维来看病的,中医的灵魂都被弄丢了,称得上中医就是很难的,确切地说应该是披着“中医”外衣的伪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