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2023-03-01 13:01 作者:ws_yanwu  | 我要投稿

先说结论,一首歌是不是好歌,一个音乐是不是好音乐判断的最公平最客观的评判标准就是用乐理知识对其音乐性的分析,我也认为这是唯一的评判方式。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给普通人的感受就是主观偏多的,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在听到一段音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但也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当两个人同时听一首歌,两个人对这首歌的看法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是冲突的。就好像有些人会认为摇滚乐太吵太闹根本就是在瞎吼,而有些人会认为摇滚乐这种肆意的宣泄这种高燃的表现方式很爽。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当做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那么这首歌到底好还是不好就根本无法分辨了。所以我认为运用专业知识对音乐的旋律,和弦,编曲等等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最为客观的结论。 现在我们华语乐坛大部分的听众对于歌曲的评判标准是以听感或者是歌曲能否跟自己产生共鸣等主观因素为优先级的,这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大众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去学习完专业的知识再去听音乐,所以通过自身的感受来评价音乐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它并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仅凭个人的喜好对自己不喜欢的音乐进行全面否定或是诋毁,对于那些认真做音乐的音乐人伤害和打击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发表对某个音乐的看法,也可以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像是好听,感人,不好听等。但我们也应该注意措辞,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从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音乐进行否定或是诋毁这种涉及音乐本身音乐性的话语。这并不是什么不能评价冰箱不制冷的问题,而是在于你既没有用温度计测量冰箱内部温度,也没有将食物放进冰箱观察制冷效果这种相对客观的方式来得出结论,而仅仅只是将手伸了进去感觉不到冰冷就说冰箱不制冷,那谁知到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对吧。 举个最近很火的例子,李荣浩的《乌梅子酱》这首歌在某位乐评人眼里那可谓是俗不可耐中的俗不可耐就是一个网络口水歌,也导致了现在全网对这首歌是骂声一片。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情绪理性分析这首歌,b站上就有人对这首歌进行了扒谱,我们会发现这首歌在和弦的运用实际上非常巧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它真的是很垃圾的口水歌,你在这首歌听到的也许就只有三和弦了。我们可以批评李荣浩在创作上有所退步,这首歌没有以前的好,但这首歌本身并没有这么的不堪,这首歌承受了它本不应该承受的骂名。甚至还有人认为这首歌有抄袭的嫌疑,这种没有进行扒谱仅凭听感上的相似就认为歌曲抄袭的行为是十分恶劣的,这种现象我认为就是受主观感受影响的最直观的例子。如果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去听一下华晨宇在2021年发布的歌曲《走,一起去看日出吧》和周杰伦的《粉色海洋》,我很好奇你们该如何评价这两首歌。 在现在的华语乐坛或者说世界乐坛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音乐风格和体系。而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流行乐,摇滚乐,古典乐这三种。而还有很多音乐是在这三种音乐体系外的,例如电子音乐,实验性音乐等。而流行乐因为其流行性与商业性,所占的市场与受众群体是最大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把除了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都称为小众音乐。音乐应该是包容的,可是我在现在的网络上,几乎看不到什么包容。我看到很多的音乐人因为自己的音乐写的不是那么大众化而遭到谩骂与诋毁,甚至上升到了对作者本人的攻击,哪怕他的音乐在音乐性上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无济于事。还有些人以歌曲没有传唱度,不出圈来质疑歌曲质量与创作者的能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万能青年旅店最出圈的歌是《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难道《秦皇岛》就是不好的作品吗?草东没有派对最出圈的歌是《山海》,难道拿下金曲奖的《大风吹》是评委没眼光才被选上的吗?难道这两个在中国摇滚实力非常强大的乐队是被人吹起来的吗?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华语乐坛应该是要有不同的声音,应该是各种音乐体系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地方。如果说华语乐坛只有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那么华语乐坛实际上也陷入了另一摊死水。 有些人总说现在的华语乐坛远不如几十年前,我认为现在的华语乐坛正在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在的华语乐坛只是因为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让很多粗制滥造的音乐也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但乐坛的老前辈仍旧在发挥他们的余热,90后的中生代歌手也成功接过了前辈传来的接力棒,他们仍旧在用心制作好的音乐在为我们服务。但他们也需要我们能够打破自己的偏见,走出自己的信息茧房去理性包容地看待他们的作品。如果说我们一边希望华语乐坛出现好的作品,却又一边否定后人的努力,这确实是极大的悲哀。无论如何,尊重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

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