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患抑郁,班主任劝其上学被家长拒绝

上学是每个学生不可逃避的现实,咱80、90后虽然对上学谈不上有激情,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抵触心理,现在的学生一言不合就厌学,情绪也变得非常不稳定。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部分家长觉得就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小,孩子太娇气导致的,其实是随着教育“内卷”的激增,学生需要承受的身心压力也在日益严重,每天上不完的辅导班和写不完的作业,也让学生疲于应对。而家长也进入了“唯成绩论”的恶性循环中,教育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反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了许多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等发现的时候,家长只能后悔想尽办法去弥补。
学生抑郁厌学想休学,班主任劝其坚持上学,妈妈的反应让人泪目。
随着学生各种离家出走,自杀等情况的出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高压环境下,身为家长都难以应付,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有时候,正是因为家长的忽视,让学生步入了一段痛苦的人生经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阳阳(为保护孩子隐私,为化名)是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虽然性格内向,但是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也比较融洽,在外人眼中是个懂事乖巧的小女孩。而且成绩稳定学习也十分刻苦,但是上了初二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学习的知识太难成绩下降,对阳阳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
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和失望,洋洋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更加刻苦的读书,父母看到后还十分欣慰,只是她自己却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了,夜不能寐还经常在没人的角落里以泪洗面。加之在学校里面很少和同学交流,性格逐渐孤僻,最后实在无法承受了,就像父母提出了帮我找心理医生的请求,这时父母才清楚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最终阳阳确诊得了重度抑郁症,还出现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为此,父母决定让他休学养病,但是班主任听后却劝说马上初三了,再坚持一下,还说会和其他老师打好招呼不要求她完成作业。听到班主任的劝说父母只给出了一句话: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别的都不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使得班主任哑口无言,也道出了作为父母最朴实的想法。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身心健康的发展才是根本,老师和家长不能本末倒置。
虽然现在国内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学习成绩依然是获胜的王牌,纵然都知道学生综合素质强更加重要,但是依然无法摆脱“唯成绩论”的思想观念。家长老师都把成绩看得很重,导致学生也是倍感压力。有个性爱玩闹,让本就是学生的天性,但是很多学生为了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将本性不断压制,每天都是围绕着学习。而青春年少的他们面对如此高压的环境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再加上心理和生理的高速发展,虽然生理的疲劳可以靠休息缓解,但是心里压力却常常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在小编看来学习成绩重要,但是身体很重要,相信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行无情的学习机器,所以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
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般表现为情绪变化,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就要和他们建立有效沟通。用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聊天,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受到了欺负,或者说遇到一些无法言喻的事情,这是家长和老师需要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再给予安慰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和庇护,慢慢地就会走出来。如果是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那么可以采取请假、休学等方式进行短暂的修养。休养期间多带学生出去散心,让学生完全从高压的学习环境中脱离出来,将内心的压力都释放出来。当然,在选择复课之前也要慢慢做好思想工作,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重新接纳学习,千万不能强求。
现在的学生身心压力巨大,家长更应该及时引导和教育,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心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当然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漫长,家长要耐住性子帮学生安全平稳度过。
对此,你如何看待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