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2012

1
我入韩圈已经十年了,意识到这个事情是因为《请回答 1997》已经播出十年了。
《1997》是什么?是“请回答系列”的开山鼻祖,是我的人生启蒙剧,是一个放在 2012 年却过分超前的作品。
别人看程诗媛觉得聒噪、疯狂、离谱;我看程诗媛只觉看见了自己。
1.1
现代人好像对“农村”都没什么概念,以为“奶茶店”、“烤鸭店”什么的是每一个村镇必备的地标。真可惜我第一次接触奶茶是 2015 年去县城上高中所喝的酸奶紫米露,就连县城的公交车也是我高中毕业以后才有的。对于从小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渠道是电视和书本。
而我从小其实是听着红色歌曲、红色电影长大的,我的爱国教育是非常到位的,任何用我“饭韩圈”的标签来攻击我的人都是无理取闹。
农村不可能接触 CD 唱片一类的东西,但我的父亲有一本歌词本,有谱有词,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来说是十分新颖的东西。
另外家里一直放着一本中国地图册,墙上也贴着一张大幅的中国地图。所以我从小就对各种历史、国家地理信手拈来,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我的老教师爷爷的影响。故而我对“南京是哪个省的城市”这类问题是有些叹为观止的。
可事实上,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就是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你以为的常识可能是别人的天花板,你以为的天花板可能只是别人的常识。
这种很有趣的信息差奠定了我今后学习一切广而不精的无用知识的兴趣。
1.2
再就业男团的翻红并不能唤起我对他们的记忆,因为 07 年的时候我家的电视机还不能收看“湖南卫视”,只隐约记得朋友很喜欢魏晨。人在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的时候总是很喜欢跟风,跟风的本质是为了合群。
在合群还是一个硬性要求的时候,我干过很多蠢事。比如女孩子总喜欢扮“七仙女”,没有人要当的那个就会归我,而我也“欣然接受”。再比如,大家都有一个明星去喜欢,没有就好像不正常一样,问你喜欢谁?为了显示自己的“入流”,我说,我喜欢“张杰”。
说句题外话,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预示了我追星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女友粉”的,因为我真的对任何人的感情生活都不感兴趣。
2
在我家终于安装了数字电视之后,人看的东西变多了,也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审美。那大概是源自一部很扑街的韩剧叫《闭嘴!花美男乐团》。没错,是讲乐队的,我如今又陷入了jyp新乐队的圈套。
笑死,十年 K-POP,归来仍是乐队。
2.1
当时这部剧是在星空卫视播出的,知道星空卫视的人估计都有些年纪了。是配音还是原音我忘了,只记得画着烟熏妆的 BKING 主唱,因为长得太帅第二集就出车祸被编剧写死了,没错那个人是“李民基”。
而除此之外最帅的就是吉他手了,是谁呢?二代神颜金明洙,艺名“L”。由此我学会的第一个比“love”相对复杂的英文单词其实是“infinite,无限的”。
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接触互联网,仅从我爸那厚厚小小的不记得啥牌子的手机里下载了一张几 k 的糊图。再然后我记得清清楚楚,2012 年 6 月 9 日,我第一次在快乐大本营遇见了六个人的 EXO-M。说句不好听的,当年的我真没见过那么多帅哥。
2.2
而我第一次看《1997》 好像也是那年的事情,只不过那时我甚至都找到准确的翻译,整个剧里最重要的程诗媛和姜俊熙在网上聊天的片段,只字不翻。
直到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无意中翻到凤凰天使钟叔翻译的版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觉醒终于开始了,而我一直以来对这部剧的困惑也解开了。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现在,我也不会太过去吐槽凤凰天使翻译的原因。
什么应援、专辑、歌谣大战、王道文、同人文、天使梗、黑粉、私生粉,甚至txl、各种 A 片……所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都是在这部剧里一次性知道的。所以在三年后我第一次接触原耽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就接受了。是《1997》告诉我,原来这样也是可以的。
2.3
而真正入 K-POP 圈是因为我的一个表姐,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的 EXO 对我来说就是个墙头,我对追星其实是没有概念的。没错,我第一次看程诗媛也觉得疯狂而当我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人所感受到的冲击是无法言喻的。程诗媛说的很对,脑残粉代表了一种热情。
我只是随口提了一嘴墙上的贴纸,我的表姐就开始对我滔滔不绝地进行安利。这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你想想十二个人的基本信息,我姐和我说了一整天,对我的冲击很大。
被刺激到的我大受激励,开始疯狂地学习追星?虽然用词很奇怪,但追星确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以前就走过很多弯路,比如买一些不知道什么小厂生产的画帖、海报、明信片等等,什么笔啦、表啦、首饰啦……我买了不计其数。
后来我终于知道,支持你喜欢的明星得买专辑,的买官方周边,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我房间里还摆着一堆实体专辑呢。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追星不过是快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OK,感谢互联网!
2.4
那如果你问我,喜欢上 EXO 是不是我的又一次跟风行动呢?仔细分析的话,是有那个意思在的,因为我好像都说不出我最喜欢谁?好像每个人都很喜欢,但又说不出哪里打动你。甚至我了解到的他们都不过是微博贴吧里别人告诉我的他们,我从来没有用脑子去想过我与他们之间感情上的联系。不好意思啊,我追星是属于“真挚派”那一挂。
EXO 五周年的时候我还曾经在“爱豆 APP”上有过一篇高赞贺文,虽然已经注销了账号,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删不掉了。回头再看那些稚嫩但悬浮的文字,我感觉追星追到这种程度,不过都是自我感动。
我们通常都称这些时刻为“梦醒时刻”,这个词是我听一个 up 主“预言家 Alice”说的,K-POP 最迷惑人的一点是,他们会营造出一堆完美的人,让你去为其掏腰包、献真心。每个曾经登顶的团体,都需要实力和机遇的双重加持,虽然如今已经看透韩娱本质的我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承认,EXO 其实就是当年中韩蜜月期的产物这种大实话。但不可否认,十二个大帅哥摆在你眼前的这种威力,是当年没见过世面的我无法抗拒的。
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你可能看到了梦想的实现,你可能看到了努力的价值,我看到最多的是却是同行的朋友。我追一个团,团魂很重要,本质是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群这么好的朋友。所以我饭任何一个团都是团饭。
3
而我对 K-POP 梦醒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最初的征兆当然是所谓的“归国四子”了,他们提醒了我,在镜头前黏黏糊糊的他们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甚至连表面的工作关系都无法维持下去了。这件事直接让我对有外国成员的团 ptsd,迟迟不敢入小十七的坑。
3.1
好的我要提到某吴姓男子了,对于他的退队似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我还没反应过来,鹿晗也走了,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十月十号十个人;再然后,来年五月又走一个。确实,十二个人还是太多了是吧?
顺带一提,我第一次接触科学上网也是这段时间的事,没有赶上可以自由浏览谷歌的时代,就只能翻过那堵厚厚的墙。到现在我都觉得无语,为什么会有人忽悠我说“fq 就是 WIFI 信号满格的意思”啊?关键是我真的信了!
后来我就以“男团百家,本命 EXO”的标签在饭圈横行。天哪,那个时候的饭圈多有意思啊,再吵也只是和对家吵,哪有那么多可撕逼的事情。虽然我并没有参与所谓的“行星饭四叶草大战”。为什么?首先当然是因为我是和平主义者,其次 TF 看着太小孩了。这也是为什么我饭 NCT,从 U 队到 127 队再到梦队就断了呢?因为当时的我不懂养成系的快乐。
3.2
慢慢地,饭圈变质了,我的审美也变了。我开始不爱听舞曲了,变得尤其注重歌词、旋律和表达。简单来讲就是不想听口水歌了,要知道百分之八十的 K-POP 曲都经不起中文翻译。对此我原以为我买的最后一张 EXO 专辑是《SING FOR U》,没想到是《THE WAR》,我也没想到我能撑这么久,我也不知道我哪来那么多钱。
我从 14 年开始买 EXO 的专辑,直到 17 年;从 16 年开始买防弹的专辑,买到 20 年。从专辑发行跨度上来讲,九年多。可十年 K-POP,让我变成了一个吝啬鬼。
我变得不怎么为爱豆花钱是从“数字专辑”的出现开始的,我不理解为什么我明明已经买了实体,在网上听歌却还要再买一张?两块五块我忍了,可后来变成十几二十,甚至里面只有一两首是新歌?!
现在的我肯定知道这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诱导粉丝消费,渠道多多益善,割韭菜呗。但当时我只是单纯的觉得不爽,从生活费里挤出来那一两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多一点别的开销都是要倾家荡产的程度。然后我得出一个道理,追星得有钱。
当然了怎么追星是你自己的事,愿意为爱豆花钱冲销量、花时间冲数据也是你的自由。毕竟我也是打过榜买过专的人,虽然不多,但也确实干过这些事。然后我又得出一个道理,追星得有时间。
4
好了这里引出了我的第二个本命 BTS。入这个坑的时候我已经不混饭圈了,听说过但不熟。15 年 KBS 歌谣大战,JIMIN 在跳舞,背景音乐是《Butterfly》,短短 43 秒,惊为天人。然后我疯狂往回翻物料,在序章的短片里,泰亨从高台跳进了海里,起跳的瞬间《Butterfly》响起。
靠,我居然感动了,我居然想流泪了,我居然被惊艳了!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感情上的联系”。某种意义上防弹算是我第一个自主喜欢上的明星,然后我就成了阿米,一路看着防弹登顶。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对劲呢?那自然是二零年十月那件事了。
4.1
对于K-POP我真正的梦醒时刻是什么?正是这件事。
起初 EXO 接二连三退团的时候我只是不解、只是生气,只是发现“啊原来他们的关系并没有镜头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好啊”;钟铉雪莉死的时候我只是难过,只是惋惜,只是觉得“啊原来抑郁症这么可怕呀;原来我这么不关注艺人的心理健康啊”……最终也不过是对 SM 失望,进而及时止损慢慢退圈,对 SM 的艺人敬而远之。
可真的当自己本命出了事,一切就全都不一样了,因为你了解的他们,是你真的花了心思去了解的,你会真的去剖析背后的原因。
好了此处省略1396个字,我那无人care的公众号因为多次尝试发布违规内容被封禁了,还不如大脑空空。我只是发现一直以来的“人格自由、精神自由”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5
没几个小时,2022 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只不过从实习起我的整个生活开始虚有其表。工作消耗人的热情、激情、斗志,尤其是无法给你带来意义和回报的工作。如果非要给 2022 年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2022 年是失望的一年。
5.1
所以 2022 年发生了什么?其实一切都可以浓缩到近三个月里,我对言论失望,对人性失望,对选择失望,对真心失望,对别人失望,对自己失望。
我以为的只是一些中肯客观的文章被不断打回是那个导火索,起初我还很有斗志,持续了快一个月后,我不行了,所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人类对生活失去激情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丧失的激情是源自选择的单一性,社会的趋同性,教科书的功利性,言论的整齐性。以至于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产生了分歧,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而且,目前无解。
唯一值得高兴的可能是我遇上了赫人,2022 年 9 月 3 日 Xdinary Heroes 参加了 Megafield 音乐节,故事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决定饭赫人的原因有很多,一句话总结是:我已经不需要完美的人了,我需要真实的人。
关于赫人我已经写了不下两万字了这里不再多说。本来防弹之后我已经不想再真情实感地追星了,登顶了?然后呢?被抛弃的还不是你。
但只要稍微往深一点想的话,其实所谓的“偶像乐队”也不过是 K-POP 打出的一张新牌——K-ROCK 罢了。啧,真千层套路。算了,不想了。
5.2
我有很多的话要说,可我已经不想说了。在那两三篇文章不断被打回的日子里,我怀有的希望一天比一天黯淡,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我能感受到我的思想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与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相悖的。
我很害怕,但是没有地方诉说。只凭着一腔热血往前冲, 以为在做对的事 ,可所有审核都在我做人,所有风向都在警告我不能这么做。我毫无疑问地被打败了,然后再次陷入现实生活的桎梏和沼泽。
清醒的人是最痛苦的,因为你不可能再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我就那样每天两点一线上班下班,勤勤恳恳过了快一个月。在眼科门诊的最后一周是必需要主动交流的一周,我好累,我不想跟任何人有任何交流,这意味这我要花心思、动脑筋、调动表情肌。而处境让你不得不开朗,逼到绝境的时候我决定做一个快乐的大狗狗,什么都不去在意。
然后周末来了,觉没睡醒就被通知宿舍管控,原以为会和上星期一样第二天就解封,结果每一天都是五天五检的第一天。封控的第五天晚上,接到核酸混阳的通知。之后我经历了最混乱最魔幻的 24 小时。从通知隔离,到去隔离,到解除隔离,到确定遣返回乡,全都是 24 小时内发生的事情。
很快地,我回到家的第二天,防疫放开了,连落地检都没有了。而真正魔幻的事情才刚刚开始,看着我朋友圈里阳了又阳的人,突然实打实地觉得农村是真好啊,平静。而所谓的“后疫情时代”是否才刚刚开始?
呐,我不去夸大这个病它有多严重,也不去低估这个病它有多不起眼,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感染的毒株不同,症状也就不同。它也不像“水痘”,得过就不会再患,落在人身上就是,生病总归是不好受的,况且就现在这全民感染的状况来看,就算阳了工作量也只会反增不减。总而言之,能晚则晚,能阴就不阳。
至于我,人已在家,一切未知。用我的新本命郭智硕的话来说,健康就是胜利。新的一年,祝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5.3
本来应该到这就已经结束了的,可还是想多说几句。
坚定地往前走的人有很多,有着相对清楚规划的人也很多,不够清晰但是依然在摸索尝试的人也很多,这些人都是在为自己未来争取,反而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成了异类。我无法给出什么实质的帮助,因为我也没什么作为。甚至也从来没人能回答我的疑问,大家只觉得幼稚,不成熟、不懂事。
我不会逼迫任何人做选择,因为我也不想这样被对待。得不到世俗的认可没关系,你得有自己的标准,爱己也爱人。 不拒绝思考,不逃避入世。即使觉得痛苦,也要保持清醒;即使不往前走,也不要只站在原地;即便找不到问题的答案,也不要丧失对生活的热忱。
2022 是失望的一年没有错,我对自己的要求又不可避免地下降了一个维度:即便你什么都不做,至少,要做一个坦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