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B站碎碎念。。
今晚睡了一会儿就醒了,完全没有睡意。索性在床上看完了白天没有看完的14周年B站庆中陈睿的讲话部分,白天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些up主以及其他平台对这次从播放量改为播放时长的评价,也想从自己的角度碎碎念一下这次在我看来“虽迟但到”的改变。
这次改变的意义很明显,拯救中长视频。之所以没有早推出是因为这项看起来“简单”的改变在后台的计算方法中是个很大的工程量。统计播放次数是做一次计数储存,但统计播放分钟数就会有各种情况发生,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就能想到一些复杂的场景:拖进度条,倍速,断点观看视频(不同设备),这无疑都对统计播放时长的计算量和方法上是考验。所以这个小小的改变实际上背后我认为应该是有3个月-6个月的开发与测试期,时间成本和技术成本阻碍了这次更新的速度,其次B站之前的推荐算法以及对up主的激励算法都已经相应成熟、稳定,更换算法这种较大的改动对部分up主的影响较大。但是从今年开始,频频能看到一些某某大up停更、某某大up离开B站等类似的信息,究其原因还是B站这个平台给up主的太少,很多up主只能用爱发电,迫于生活压力只能转战其他平台甚至干脆离开了这个行业。去年还是前年,B站开始在手机端推出竖屏视频和短视频,但当时这块领域已经被快抖完全占领,这并不是B站的强项,最终结果也很显然,B站在短视频领域收获一般,但是为了推广短视频却把很多优质的中长视频up主赶走了。
新的算法政策播放分钟以及分钟数/次数这两个数据维度将会占据推荐算法中相当一部分权重,相对客观的筛选出内容质量更高的视频且会相应克制up主水视频时长的想法,个人认为这次改变是完全利好B站的up主以及观众的。起码对于我这个8年用户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大学期间我就是深度B站用户,不忙的时候甚至每天能在B站上看4-5个小时,什么类型的视频都看,科普,鬼畜,深度,动漫...也在这个阶段关注了很多优秀的up主,大学期间不懂的专业课很多都是在B站搜来看的,国外的公开课,国内的慕课,很多用爱发电的良心搬运up(现在很多当年收藏的视频都失效了...)托福GRE也从B站上搜了不少教学视频来看,甚至我考GRE完全没报班,就靠百度网盘和B站。在国外上课的时候就更是如此,直接搜相应课程基本都能找到中文字幕...通过B站我收获了很多。3年疫情B站其实是吃到了红利的,很多课程、工作在线上完成,给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去上网。很多学生开始愿意在B站上搜课程来学习。当时作为刚开始投资美股不久的我来说,B站、zoom、特斯拉带来了我在美股的前三桶金,吃到了疫情带来的线上福利以及电动车渗透率的提速福利。
作为用户,我很满意之前的B站。不光视频内容丰富,小圈子多,一直坚持没有像油管做贴片广告也是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但是从投资者和股东的角度来看,没有做贴片确实给B站的营收带来了一定折扣,一直到今年Q1财报,B站仍然处于高亏损的烧钱阶段,如果当年选了贴片我觉得起码能大大缩小亏损的比例。
如今仍然是B站大会员和6级会员的我,每天仍会登录B站刷一刷,但是真正花在B站上面看视频的时间可能不足1小时了,除非有很好的深度视频会坚持看完并思考下外,可能更多的还是会看看之前熟悉的up主有没有更新,然后倍速看下。这也是当前浮躁社会的现状,抖快带来的短视频潮让很大一部分人失去了专注力,难以看完一个深度、时间较长的视频。就像我关注的一个up主讲,当前最适合他的视频长度在8-10分钟,既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把事情说清楚,又不至于让大家因为时间较长而失去看的耐心。
B站回到港股通后,我在B站上亏损了很多,甚至割掉了大部分,从绝对值来说亏损的额度已经远超过了20-21年在B站上赚到的钱。这其实有点悖论,我希望B站能发展的好,但是B站若营收好看,势必会提高广告、电商这些板块的比例和力度,对用户体验来说肯定是下滑的。和特斯拉不一样,作为特斯拉车主和股东我只希望他能越卖越好,FSD早日在大陆上市,B站用户和股东的心态反而是相背的。也是有些奇怪,但是想了想如果B站财报好看起来,才能给众多up主带来好的待遇,最终反哺的还是用户。
手机打字碎碎念了这么多,没啥逻辑,想到哪说到哪,还是没什么困意,撩开窗帘发现这个季节5点多的上海已经完全大亮。美股4点收盘,看了眼B站的表现还算不错,我也不相信坐拥大几亿用户的视频平台只有65亿美金的市值。一个夜晚很快就过去了,希望B站当前所处的夜晚也能随着这次改变慢慢转向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