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至·文化】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21-12-21 10:53 作者:王中华骨健康馆品牌  | 我要投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亦是冬季的第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集解》:“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这一日,白昼最短,长夜漫长。

作为中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节气。所以冬至这个节气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

对于冬至这个节气,其实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人文内涵。首先是南方和北方都有过冬至的习俗,最早是起源于西周,正式形成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最初的冬至节和现在的春节一样受到重视,所以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的祝贺仪式,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在《后汉书》中冬至甚至成为了“国家假日”,全民休息,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在南北朝时期,过冬至还非常流行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意蕴的“数九消寒”民俗。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人认为,在冬至过后,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春天便会降临大地,与“数九”相关的还有“画九”和“写九”等娱乐活动。

“画九”是指从冬至开始在宣纸上画梅花,每天画一片花瓣,每九天画一朵梅花,八十一天正好画出九朵梅花,九九八十一,正好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写九”是从冬至这天起,开始书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繁体字,每字九划,每天一划,总共八十一天天,正好完成一幅双钩描红书法的消寒图。还有一些古代文人和士大夫还热衷于另一种娱乐活动,那便是饮酒,他们会相约九人饮酒,在席上用九碟九碗,实际也是取“九九消寒”之意。

同时冬至也是团圆节。中国人最重视家庭观念,冬至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日子,全家人都会尽量在这一天赶回家吃一顿热闹的团圆饭,所以冬至也被称为“小团圆”。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汤圆也是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饺子”“汤圆”等是冬至必备的食品,都意味着“团圆”“圆梦”“圆满”。这也是中华民族最浪漫的一点,每一个传统节日、节气对蕴含着人民对于日常生活的美好祝福和祈愿。

冬至是寒冷的开始,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的大地下蕴藏着的阳气仿佛要破土而出了,仿佛能感受到地下万物的涌动,能听到河流的潺潺声,能看到草木的新芽,春天正在向我们走近!

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的阳气一天比一天强,这意味着下一个日月循环开始。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不这正是我们自己人生经历的见证吗?

今天冬至,王中华骨健康+全身修复中心祝您冬至欢愉,常安常乐!

【冬至·文化】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