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行

文/青松
2022年10月2日,北京南站
安晓峰驾驶着一列CR400AF—A缓缓驶入北京南站,今天他将执行去往宁波方向的高速班次。
“停放制动施加好了。”
“G223次司机,开左边门。”
“开左门,司机明白。”
安晓峰熟练的按下开门按钮,确认门开后,他开始核对信息。
“列控系统……CTCS—2兼容,运行区间修改为‘京沪高速线:北京南——上海虹桥’设置好了……编组数16,仪表正常,电压正常。七点十分十五秒,北京南站开始乘降。”
另一边,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内,因为国庆小长假的缘故,这里可谓是人山人海,虽然只是个黄金周小高峰,但把特等站的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时,跨越小组的组长韩耀正带着几名组员准备乘坐G223次前往宁波,体验一把350千米的极致享受。
白羽萌哼着小曲走进候车大厅,看起来她心情不错。而韩耀,杨若媛 ,张晨辉和俞可早早的在车站等着她的到来。
“嗨,蠢萌 ,你可算来啦”,俞可打趣说。
“都说了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喊我外号啦……哎,怎么就你们几个啊,丁小川不也来吗?”白羽萌问。
“那个家伙说回天津准备准备设备,他说一会儿去天津南跟我们汇合”,张晨辉在一旁做着解释。
“各位旅客,由北京南开往宁波方向去的G223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
韩耀站起身,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物品遗落后,带队走向检票口,他和杨若媛,张晨辉,俞可以中国铁路志愿者的身份乘坐本车,这也是老师为跨越组布置的一项实践作业。(他们是带着任务去的)
跨越小分队一众人登上了列车,等待发车时间到来。
“刚才在北京南站疏导了一阵子旅客,这是真的累”,杨若媛抱怨道。
“咱们毕竟是铁路志愿者嘛,为人民服务应该的”,韩耀笑着回应。
“对啊对啊,这毕竟算是值得发扬的精神嘛”,俞可也加入了对话,在他们聊天时,驾驶室里,安晓峰正在进行最后的确认。
“G223次可以关门。”
“可以关门,司机明白!”
“G223次北京南站1道发车信号好”
“发车信号好,司机明白。”
安晓峰解除停放制动,“正点发车,注意警惕,限速45,恒速设定42”只见他熟练地推动手柄,鸣响电笛。“之前只能跑300,现在能上350了,真好”,安晓峰心里想。
而另一边,“跨越小分队”的车迷们看着车站离自己越来越远,不禁新潮澎湃起来,他们将第一次体验在全世界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上乘车的感觉。“各位旅客,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本次列车由北京南站始发,途经天津南站,沧州西站,济南西站,泰安站,枣庄站,徐州东站,蚌埠南站,南京南站,宜兴站,杭州东站,余姚站,终到宁波站,列车前方到站天津南站,请旅客们做好下车准备。”
“对了,话说咱们目前这些人里面就我一个不是铁路志愿者啊?这个怎么申请啊?”白羽萌问。
“这还不简单”,一旁的张晨辉说,“你这样,你先下载一个‘国家铁路智能终端’里面有一个‘铁路志愿服务’你下载完点进去然后申请,录入基本信息以后答题,题也很简单,都是常识题。达到合格线以后你的信息会被存进志愿服务库,记得填好你的地址,他们会把志愿服务证加钢印邮寄给你。诺,就是这个”,张晨辉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证件掏出来递给白羽萌。只见蓝色封皮上印着烫金的路徽,下有‘中国铁路志愿者’字样。
“这是我在青岛的时候考下来的证,所以路局所属写的是济南铁路局”,张晨辉在一旁说明。
“还是有组织的同志专业啊”,韩耀在一旁笑着说。
“不算什么正式组织,也就一同好会”,张晨辉答到。
“你们那个济铁联盟不是有济南局官方支持吗?”,俞可紧接着问。
“官方支持其实只是一个方面,实质其实还是个同好会,我其实一直在酝酿一个想法,你看现在东北有有官方支持的车迷协会了,然后济局我们这一家算是官方支持,京津冀现在比较分散。我觉得吧咱们可以组织一个覆盖华北地区的协会,和他们东北地区的车迷一样,也搞一个跨省跨局大组织。”
“英雄所见略同啊”,韩耀说,“我也有这个想法,等到了天津,小川来了以后,咱们商量下。”
正说着,列车稳稳的停靠在天津南站,丁小川拿着相机匆匆忙忙上了车。
列车继续前进,“前方到站,沧州西。”
他们依然热烈地聊着。而在司机室,安晓峰正在全神贯注地操控列车。
“G223次司机注意,达速运行。”
“达速运行,司机明白。”
“恒速设定347”,安晓峰总算能体验一下什么叫陆地航班了,随着速度表上的时速不断增加,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毕竟这是他第一次驾驶动车组上350,原先跑城际很少有这种待遇。他还记得第一次跑京津城际的时候,列车当场因为轴温过高被迫瘫痪在正线上(开的CR400BF—5033实锤了——作者注)安晓峰继续认真驾驶着列车,前方广阔的原野正飞速向后退去。而跨越小分队的成员们也直呼爽到。列车一路高速运行,经停沧州西站后,进入山东省境内。列车高速通过德州东站以后,列控系统显示运行限速变更为330 “哎,为什么进山东总要降速啊……算了,恒速设定325。”
车厢里,张晨辉正在给跨越小分队的成员们搞科普:“正所谓入济局者,虽快必截,不少车进山东都要降速,大概是因为线老车多的原因吧。待会儿到徐州东肯定又350了。”
“之前那个胶济客专提速方案怎么样了?”,丁小川问。
“大概明年能提上去吧,毕竟七提在即,就从为了完成任务的角度讲,这事也不可能放大家鸽子”,张晨辉回答说。
果然,列车开出徐州东站后,速度直线上升,从325直冲349。列车从安徽绕了个弯,重新回到江苏境内。
“前方到站——南京南”
丁小川调整好相机,拍下了亚洲第一大站(面积上)的繁忙景象。“这下回去能给大家一个交代了,亚洲第一大站,没白来,好到没治了!”丁小川此时已经激动到了口出家乡话的程度。
驾驶室里的安晓峰正趁着稍长的停车时间修改运行区间,顺便稍作休息。“运行区间修改为,上海铁路局 宁杭高速线(南京南—杭州东)下行。”列车继续前进,转入了宁杭高速线运行。
“这个不走上海虹桥吗?”白羽萌问。
“有宁杭高铁谁还走沪宁段啊,这宁杭高铁缓解了京沪高铁不少压力,现在大批往杭州方向的车都被转上宁杭了”,坐在窗边沉思的韩耀回答了她的疑问。
“对了,咱们说说正题,车迷联合的那些事你们想的怎么样了?”,张晨辉说。
“我觉得吧,咱们怎么搞呢,最好先看咱们北方几个局的,然后一步步来往南发展,说不定能搞出一个全国车迷同好会之类的,对于铁路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俞可说。
“嗯,不错”,众人纷纷表示认同,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运行后,列车抵达了杭州东站——他们的目的地,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他们这次并没有选择一路坐到宁波,毕竟必要时刻尽可能节省开销。抵达杭州东站之后,他们在附近拍了拍车,吃了点东西,立刻踏上了返京的列车,他们这次南行,积累了大量素材,包括旅客评价,沿线风景,车辆基本的运行情况等,完成了实践任务,同时还取得了意外的收获——关于进一步团结车迷的宏伟构想。这一切,为未来车迷们的更密切交流,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