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的哲学问题之背景与其他

写的真的多……看了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与反生育主义……瞎写的一些思考吧
刚开始我想的是宗教是作为棋手的战略吧,而生育是因为现处的大环境迫使,甚至即使孕,将其育的人也少了呀,人类行为就如动物,就如布谷鸟一样,然后我突然想到了是否动物也有宗教行为,然后看到了心理学家斯金纳鸽子的实验明白了个大概:精神驱使疼痛不学习,舒适学习,动物同理。
然后又看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直接给我理解通透,这个杂谈可能有点多,里面谈及了三个形式1. 理念即自我的思想观念2. 自然,即自在,与1.矛盾、对立。而理解了自然与理念矛盾又对立即可促成3.精神(结构自然,包含理念成为绝对精神——包罗万象)
再从自然结构,理念精神解析:
1. 宗教(直观认识)——推崇 统治 操控(泛灵论,物活论)最原始的宇宙观,蒙昧时代的主流思维,抽象且专注——神的代表,家庭的顶端
2. 哲学(直接把握)——逻辑、概念、智慧(十分固执,因为立场不同相互贬损,想摆脱权威的服从,使之成为更好的自己,批判所有怀疑所有,一定程度上是谦虚的可以接受一切批判,某种程度上是傲慢的,在这样的思想中,人们会感觉到智力鄙夷和愚昧带来的羞耻)
3. 艺术(想像认识)——超越,象征作用,哲学作为父亲孕育,抽象到具体,主观到客观(仿佛像奶奶一样全能但又知道自己的无能,接受反驳只要有证据,甚至还能得到他们最高荣誉,极致务实——本体论,但后续逐渐死亡*,但也会因新生降临所以从未消失)
这时候把他们关系做个社会行为带入整理:
宗教——奶奶(强势、全能、自恋)
人类态度:极端崇拜或反对
哲学——父亲(智慧、固执)
人类态度:不熟悉但尊重
艺术——儿子(谦虚、务实)
人类态度:毫不愧疚的使用,服务人类的衣食住行,照顾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最后功劳都是奶奶的(他奶奶的)
服务人类最多,人类感情投入最少
人类把大多数情感都给了古老的奶奶,只有小部分给了父亲儿子,但儿子却是任劳任怨
而这即宗教的强势
三者结构与人脑相似,
脑干——不可控(毁灭性)宗教
边缘系统——生命中期(遵循快乐)哲学
前额叶——新皮质(理工男)
然后再说到宗教为何经久不衰,生育却被人视为恶魔:
先说下结构
得出自然界一直存在一种驱力——一切为了后代
即使丁克越来越多,也无法阻止孤雌生殖
然后再说下人类那三个形式阶段之后
第四阶段:非人化(人工智能)集体无意识的产物,仿佛神的姿态
1.可以完成父亲无法完成的全知夙愿
2.可以完成奶奶夸大偏执化的幻想使具像化(更加贴近物活论)
万事万物都是神的一部分,这又绕回了宗教思想
再谈生育与谋杀区别:
谋杀——未经允许,强行结束生命,提前死亡时间,死亡总数不变
生育——未经允许,强行降生创造新的死亡,死亡总数加一
人是否有拒绝生老病死的权利?
快乐能否抵消疾病痛苦死亡?
存在者
1:收获痛苦(一来就要被打两巴掌哭)坏
2:体验快乐(创造未来?如无将陷入深渊)好
不存在
1、失去痛苦(好事)
2、失去快乐的体验(虚无,不好不坏)
坏+好:好+不好不坏
且不生育生命≠不结束已有生命
有钱——无法解决未知磨难——且父母背负不了全责养育
养儿防老:
生育无法让孩子对抗病老亡(坏)
孩子可以延长晚年你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时间(好)
种族会延续,个体会死亡。
所有生物,生存本能是为了繁衍,繁衍是为了延续生命,延续的目标是为了对抗时间,最终目的是获得永恒——人工智能可否趋向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