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VR/AR行业报告:性能提升落地加速,关注硬件供应链迭代机遇

2022-11-11 15:33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作者:光大证券、付天姿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 纵观 VR/ AR 前景:VR 性能迭代放量加速, AR 蕴藏潜力蓄势待发

VR / AR 行业2021年以来重回风口,我们从 RVR/AR 作为元宇宙入口领衔发力及VR/ AR 各有发展机会两方面,认为当前时间节点关注 VR/ AR 具备重大意义:

巨头持续加码元宇宙, VR/R AR 作为元宇宙第一流量入口,潜力值得关注。2021年成“元宇宙元年”,大事件频出,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海外,“Facebook更名为 Meta”、“微软收购暴雪”体现巨头深耕元宇宙硬件及内容的决心;国内,“字节跳动收购 Pico”有望开启国产 VR 一体机终端大规模推广的序幕。
VR/AR 作为元宇宙时代信息的入口和载体,有机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智能终端,抢先布局硬件具备战略意义。
硬件突破驱动应用需求产生,VR/ /R AR 硬件将是元宇宙率先起势的领域 。复盘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其前期主要由硬件技术进步推动,设备性能提升和功能增加,才能给内容和应用的创新带来更多可能。2007 年 iPhone 1 多点触控屏幕帮助摆脱物理键限制,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移动游戏、视频等新兴应用开始逐步盛行。我们认为,只有 VR/AR 硬件出现并成熟,实现二维屏幕到三维空间的跃进,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游戏、社交、办公等多元应用和生态,开启元宇宙序幕。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VR )与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 AR )均有望成为元宇宙入口 ,但存在诸多差异 。
1)应用:VR 强调虚拟沉浸,与现实世界隔绝,适用于大段休闲时间的泛娱乐和泛社交场景,如游戏、视频、直播、展览、教育培训等;AR 强调虚实融合和可移动性,可帮助解放双手,用于与现实相关的大多数场景,如工业生产、医疗、信息提示等;

2)市场潜力:VR 因沉浸、交互特性定位为媒介载体,有望对游戏机、投影仪、电视等娱乐电子设备进行取代,进而渗透至健身、医疗、教育等场景进行辅助,我们预期长期出货量有望达 4000 万台到数亿台;AR 因连接现实应用更广泛,最终一体机形式有望取代手机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因此更具市场发展潜力;

3)硬件:两者诸多技术互通,但 AR 光学系统更复杂,且轻量化要求与性能矛盾更大,尚待零部件迭代,目前苹果、Meta 等海外巨头皆尚未完成产品定义,仍处于硬件发展早期阶段;VR 发展基本成熟,目前聚焦硬件性能升级和软件生态建立。
我们认为,VR 和 AR 在当下各具发展机遇: VR 进入硬件性能爬升阶段 ;更具潜力的 AR 有望 2025 年完成 C 端的产品定义,开启 C 端渗透序幕 。
1 ) VR :中短期(2022- 2025 年)为VR 硬件性能爬升期,VR 头显将增加多样化 功能并增强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2025 年有望达到硬件成熟期 。
2020 年,Meta Quest 2 完成产品定义和 C 端渗透。此后,VR 硬件聚焦功能增多和性能升级,驱动上游零部件和技术模块迭代、采用新技术路径;

2022 年,受新品推迟发布和 Meta 上调价格等短期因素影响,出货增长暂缓;我们预计,2023 年,随着 Meta、苹果、索尼等众多重磅 VR 头显的发布,市场有望再次活跃,推动全行业技术升级和出货量持续提升;2025 年,随着 Micro LED 显示技术、更高性能 XR 芯片和重要感知交互功能等的成熟,VR 设备走向成熟,硬件性能迭代基本完成;2025 年后,VR 发展重心转移至内容端,进入应用生态发展期,更多内容和场景的出现提升市场需求,出现下一增长拐点。




根据上述各年的 VR 驱动因素,预测 VR 在中短期 3- 4 年的出货量数据。VR出货量整体增长趋势受硬件性能迭代、内容生态改善等因素推动,各年出货预测则参考待出新品数量、新品突破水平以及具体发售时间等因素。一方面预测增长率,参考 2020 年 Meta Quest 2 头显带动 VR 行业,给予多产品待出的 2023 年和 2025 年较高增速;另一方面统计各 VR 头显品牌当前销量和布局,分别预测各品牌未来出货水平。两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和数据调整,得到 2022 年-2026 年中短期阶段相对合理的 VR 出货量预测。
VR :长期(2026 年后)有望对游戏机、电视机等当下的电子设备形成替代效应 , 出货量潜力空间或在上亿级。现阶段 VR 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游戏,也出现少量视频、直播应用。未来,VR 应用有望向社交、办公等领域拓展渗透,并为教育、医疗、工业设计等提供辅助支持。应用场景拓展驱动长期 VR 出货量进一步增长。
我们认为,未来 VR 头显将对游戏机、电视机等当前硬件设备进行替代,同时对相应的应用场景进行渗透。因此,针对各应用场景,我们参考游戏机、电视机当前出货量,以及社交、健身、设计等应用的覆盖用户数量,结合设备使用年限(即换机频率),测算 VR 硬件的需求上限;参考 VR 头显当前渗透率和传统硬件设备渗透率水平,分别假设远期 VR 硬件对各行业应用的渗透率。 通过详细测算,VR 出货量有潜力从 4-5 千万增长至上亿级。




2 ) 高移动性、解放双手, AR 具备相比 VR 更大的市场潜力。AR 具备虚实融合、赋能现实的特性,使其定位为未来的生产力工具和计算平台,可适用于大多数 B 端和 C 端场景;同时 AR 眼镜作为轻量化穿戴设备,具备移动性和解放双手作用。硬件发展初期预计将以手机配件形式发行,可类比 TWS 耳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未来一体机成熟后,将取代手机,拥有十亿级出货量的广阔市场空间。
AR 短期受限于零部件不成熟 ,2025 年后有望完成 C 端产品定义、向 C 端渗透 。AR 硬件因光波导等零部件技术和轻量化要求掣肘,尚未推出相对成熟能大规模放量的 C 端产品。我们认为,2022-2025 年为 AR 零部件加速研发、技术积累阶段,光波导、显示、交互等众多技术模块有望取得突破实现量产。2025 年前后,苹果和 Meta 预计将推出 AR 眼镜,两者市场地位和技术积累强,有望完成 AR 眼镜的产品定义,开启 C 端渗透序幕,AR进入硬件成长期。
VR/AR 行业长期战略意义突出,行业增速相对明确,我们下文分别分析 VR/AR行业的发展现状,详细拆分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并从技术性能和量产制造两个角度比较各种技术方案, 预判短期、中期和长期各零部件的技术路径选择。梳理 VR/AR 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比各厂商技术水平和产线布局, 挖掘可能抢占行业发展红利的重点关注公司。

2 、VR:硬件基本成熟,零部件技术方案迭代加快头显放量

2020 年 Meta Quest 2 发布后,因高性价比和良好均衡性能,VR 头显在 C 端开始加速渗透,2021 年出货量超千万台,产业链各零部件方案选择趋于统一,VR 完成产品定义、基本成熟。VR 市场的升温引来更多上游零部件厂商和下游内容生产者的加入,一方面在硬件端实现性能跃升,搭载功能增多和零部件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在内容端实现应用场景拓展、内容丰富度提升,软硬协同发展走向良性生态循环。因此,未来 VR 头显有望快速放量。




2.1 、产业链与相关公司梳理




VR 芯片成本占比近半,光学和显示承担图像呈现功能。以 Pico neo 3 VR 一体机为例,芯片独立计算和存储,算力和编解码要求高,占总成本的 45%。显示屏发出图像光线,由光学模组放大后耦入人眼,两者分别占总成本的 3%和18%。目前光学使用菲涅尔透镜(成本 5 美元),若切换至超短焦(成本约30-40 美元)有望将光学占比提升至 10%以上。感知交互成本主要来自于摄像头,与光学产业链有部分重叠。 除零部件性能迭代外,VR 需兼顾沉浸感、交互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工程化设计实现全局最优。




因 Pico、创维等国产品牌出货量预计快速提升,以及中国上游厂商在光学、显示等的技术和产线优势增强, VR 产业链上的相关国产公司关注度走高。我们对VR硬件产业链进行梳理,发掘重点关注公司如下表。






我们将针对光学模组、微显示屏、芯片和感知交互四大核心部分,分析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和优劣比较,探讨技术路径选择和发掘重点受益公司。
2.2 、 VR 现状: 硬件、应用和资本共同发力,看好 VR行业维持较快发展

2020-2021 年 VR 高速放量 ,2022 年出货量因产品周期、宏观经济影响, 增速放 缓。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 VR 出货量达 1095 万台,同比增速 63%,年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迎来行业进入复苏阶段的拐点。其中,Oculus Quest2 出货量为 880 万台,占比 79%。然而,市场对 2022 年 VR 出货量相对悲观,预计其可能难以保持高增速,据 36 氪 22M6 披露,Meta 对原有出货量预期调低 10%-20%。主要原因包括全球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以及 Meta 因核心广告业务衰退打算削减成本从而影响对 VR 的补贴、硬件投入和研发项目,以及多款备受瞩目产品发布时间推迟至 2023 年及以后。

VR 产业并不会“昙花一现”,我们仍对 VR 中长期发展保持乐观。考虑到:1)硬件 : 性能提升带来更 佳 体验 ,产业链成熟实现更 多 供应;2) 内容 : 丰富度和应用场景拓展带来更强需求 ;3) 巨头布局进行产业链延伸, 生态体系逐步完善,随着软硬件螺旋上升相互推动,VR 产业将持续稳健发展至成熟阶段。

2.2.1 、 硬件:形态和技术路径统一 ,尚存优化空间激发市场潜力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虎鲸报告】定期整理更新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 VR AR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虎鲸报告

VR/AR行业报告:性能提升落地加速,关注硬件供应链迭代机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