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1.18 唯实论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8、唯实论
也叫实在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正统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坎特布里的安瑟伦和被基督教会尊为圣徒的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家们围绕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展开争论,多为唯名论与唯实论两派。唯实论认为一般是实在的,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决定个别。早期唯实论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根据,主张一般脱离个别而存在。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主张一般作为上帝创世的原型,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中;作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形成的概念,存在于人的思想中;作为事物的“本质”、“形式”,存在于个别事物当中。
唯实论把一般、普遍性、共性绝对化为独立的精神本体,当成第一性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它代表着欧洲中世纪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然而它在和唯名论的争论中,强调一般的实在性,这便对人类理解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启发作用。
唯实论是论证基督教正统教义的理论基础。正是这种独立存在的一般,为教会的“三位一体”、“原罪”、“实体转化”等教义提供了哲学的解释。所以,只有唯实论者才能成为正统的经院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