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影视圆桌 第95期:他们竟然真想教会你拍电影?

暑期到来,bilibili电影学院又又开班啦!(敲锣打鼓舞龙22舞狮33中)
2019年和2020年的圆桌我们分别推出了一期“影视公开课”(老年更玩家了),向大家传授成为进阶型观众老爷的秘诀,老爷们纷纷拍案叫绝,大呼受益匪浅(不是)。

上到第一层之后,我们开始展望第五层:如果大家伙儿在看电影撕X的时候,打出一套有理有据的组合拳,却遇到“你行你上”的终极挑衅,该如何应对?于是我们通过举办“影视百晓生”的活动(广告时间),大胆搜寻、小心求证,发现B站居然真的有一群UP主,想教会你怎样拍电影。


第一课:进入电影的作者视角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电影手册》提出作者论,强调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认为负责场面调度者即为“真正的作者”,其余合作者都只是这位作者技术上的助手。观点或有偏颇,但纵观影史不难发现,备受影迷推崇的作品大多带有鲜明的“导演色彩”。
所以“我行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通过了解导演这个角色,进入作者视角。



第二课:如何搭建一个好故事
观众对故事具有天然的亲近性,能否讲好一个故事是大多数人评价电影的起点,剧情稀烂、不知所云、问候编剧也成为痛斥烂片的传统三连。
为了避免观众老爷在转型拍电影的道路上走歪(不是),本学期贴心安排了编剧理论课,帮助大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着手搭建故事之前,先在知识层面硬气起来。



下面插播一个最新研究发现:订阅本期编剧课,有机会点亮“预知未来”的技能点。
此处奖励完美预测《洛基》剧情走向的编剧小biu一个广告位!


第三课:电影镜头语言
如果说故事是电影的灵魂,摄影就是电影的皮相。电影空间内,形式和内容应当是相互依存的。电影在讲述一个好故事之余,还可以作为一场视听盛宴。导演马塞尔·卡尔内曾说:“构筑影像时,我们得像绘画大师对待画布般,考虑其效果和表达方式。”

但与画作不尽相同的是,电影框定的是流动的介质,不仅涉及构图、色彩、空间,还有镜头运动和场面调度。
这节课的知识点密集信息量超大,同学们注意听讲,跟着各位老师把教材过一遍,少说能端出卖相上过关的作品。(反正画饼不要钱)




第四课:电影里的声音
电影进入有声时代之后,一度受到不少导演和评论家的质疑。然而事实证明,恰如其分的声音既能强化影像的效果,也能丰富信息的层次,而其中的音乐电影/歌舞片,更是把电影的听感发挥到了极致。
鲁迅曾说,合理的课程安排应该和好故事一样张弛有度。(鲁迅:我没说过)

所以这节课我们先在拉片放映室和司空际Channel的带领下,了解电影如何从默片时代走进有声时代。然后借助《音乐之声》和《雨中曲》这两部歌舞片中的扛鼎之作,切身感受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五课:案例赏析
以上知识点都吃透了的同学们,欢迎来到习题课时间~
鲁迅曾说,拆解和赏析经典影片是学习拍电影的必经之路。(鲁迅:又来?)
那么最后一节课,我们以AB电影馆和林影寺白马两位UP的视频作为范例,再附上辐射星球Jeffrey倾情制作的详细拉片教程,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具体地感知电影创作的各个维度,早日成为优秀的电影人(不是)。
没吃透的同学和同桌交头接耳一下,然后带着讲义回去囊萤映雪,下课下课!




(这是一个大声吆喝的分割线)
↓ 点击小蓝字,可以直达活动页面 ↓
此处开放新一轮的教材征集,欢迎各位干货达人积极参与我们的“影视百晓生”活动!

同时也希望已经转型或即将转型电影人的观众老爷,带着作品康康我们的“夏日故事大会”!


↓ 点击关注 ↓

bilibili影视区官方账号
你想要的影视资讯、深度影评这里都可以找到,不要错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