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澄海:动物舞蹈之乡

一九九六年,廣東省澄海市被廣東文化廳授予
「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二〇〇〇年,廣東省澄海市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二〇〇八年六月,澄海燈謎成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動物舞蹈種類衆多
廣東澄海的民間動物舞蹈歷史悠久,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動物舞蹈種類衆多,各具特色。據瞭解,動物舞蹈是民間舞蹈的一種,《澄海縣誌》對澄海民間舞蹈作了這樣的介紹:「澄海民間傳統舞蹈有龍舞、獅舞、麒麟舞、鯉魚舞、白馬舞、老虎舞、孔雀舞、蜈蚣舞、鰲魚舞、駱駝舞、青獅舞、英歌舞和塗戲等。」



潮諺:青獅白目眉 會叻汝之來

其中,動物舞蹈駱駝舞、蜈蚣舞、鰲魚舞、雙咬鵝舞是澄海人自創自編自演的。加上近年來澄海民間藝人新創的雙龍舞、龍蝦舞、金獅舞、龍鳳舞,廣東澄海市目前較受人民喜愛的民間動物舞蹈多達六、七種。

廣大市民熱心參與
動物舞蹈在廣東省澄海市具有廣泛的群衆基礎,不少「後hao生senn兄hiann」和「諸ze娘nio囝giann」熱心於參加動物舞蹈的演出。在澄海,被選中當動物舞蹈演員對於很多年青人來說是件榮耀的事情,這說明「後生兄」體格特別健壯,「諸娘囝」容貌格外出衆。

澄海民間藝人傾心創作
談到澄海獨具特色的動物舞蹈,不能不提到素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美譽的西門居委會。據說,西門的動物舞蹈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從清朝光緒年間創作的蜈蚣舞,到上世紀90年代末新創的雙龍舞、龍蝦舞、金獅舞,許多讓澄海市人引以爲豪的動物舞蹈都出自西門民間藝人之手。

近幾年來,澄海市西門居委會民間藝人的創作仍然十分活躍,新創了雙龍舞、龍蝦舞、金獅舞等一批動物舞蹈。

蜈蚣舞:熱烈矫健
清光緒年間,澄海縣西門鄉民間藝人陳成錦、石文勇受蜈蚣爬行生動有趣啓發,創作了蜈蚣舞,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澄海西門蜈蚣」便名揚省內外。

經過幾代藝人創意的藝術加工,澄海蜈蚣舞終於成爲今日獨具一格又十分完美的民間廣場舞蹈。可供舞蹈的蜈蚣軀體長達二十二米,表演時,整條蜈蚣蜿蜒穿行,矯健起舞。兩眼綠光閃耀,軀體燈光通明透亮,恰似剪刀形的紅色尾巴髙髙擎起,擺動自如。舞彩珠藝人頭戴英雄巾,異常威武。加上氣勢磅礡的鼓樂隊伍,又有烽煙繚繞的焰火助威,場面雄偉壯觀,地方特色濃郁。蜈蚣舞由出洞、伸腰、蟠柱、捕食、咬尾、翻肚六個舞段組成,多姿多采,引人入勝。

香港總督爲蜈蚣點睛
1926年國民革命軍東徵軍進駐廣東澄海縣汕頭市時應邀出演,革命軍司令給予三枚铜牌嘉獎。
1936年,西門蜈蚣舞應香港潮州會舘邀請,赴香港出演[蝇國匪首喬治六世]自封賊王活動,香港總督親自爲蜈蚣開燈點目,十五日的演出,轟動港九。
1955年,爲慶祝澄海縣八一引水工程勝利竣工,在縣長余錫渠親自帶領下,蜈蚣舞隊前往八孔關爲工地民工獻演。
1987年12月,又赴廣州東方樂園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演出,連演二十七場,觀衆達四十餘萬人,轟動羊城。
1998年元宵節,蜈蚣舞參加在汕頭市林百欣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彩虹獎」頒獎晚會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元宵晚會演出,由國際頻道向全世界現場直播,蜈蚣舞在世界大舞台上向全國全世界大放異彩。
2000年2月參加新加坡第 28 屆妝藝大遊行。
2000年,西門蜈蚣榮獲文化部全國第十屆「群星獎」銅獎。
2008年,蜈蚣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蝦舞:古朴自然
澄海的民間藝人通過觀賞龍蝦游動的姿態,突發創作靈感,創作了廣場舞蹈龍蝦舞。龍蝦舞可供舞蹈的軀體長二十米,寬六米,由七節構成,龍蝦舞由五個舞段組成,在「春滿漁巷」鼓樂聲中,由十六位穿著敦煌舞服的少女徐徐登場,翩翩起舞,接著,氣勢雄壯的龍蝦舞動著長長的龍蝦須,由煙火助威,神態自若地縱身游出水面,舞姿雄渾剛勁,起伏沉穩,古樸自然,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龍蝦」舞的創作者是蔡歡恭老人,爲了創作龍蝦舞,蔡老連續幾天到附近酒樓觀察水族箱中這種「蝦中之王」的游姿。


龍舞:雄健高雅
龍舞,是流行在我國各地的一種精彩的舞蹈形式。在我國神話中,龍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炎黃子孫稱我們自己是龍的傳人。澄海民間藝人創作的廣場舞蹈雙龍舞,每條軀體全長五十多米,屈伸靈活自如。演出時,煙霧繚繞之中,巨龍出海,躍出龍門,氣勢磅礡,給人一種雄健、高雅的美感和迎祥接福的吉兆。

參加動物舞蹈的演出可不是易事,單說雙龍舞中的「青龍」、「紅龍」,全長就有五十多米,迎風舞動少說也有四百多斤重,演員弓步前行靠臂力擎起龍頭、龍軀、龍尾,半蹲著身體來回地奔跑,變幻出「皎龍出海」、「雙龍戲水」、「龍躍龍門」等動作,沒有點「斤兩」的後生兄根本無法勝任。又如龍蝦舞中的「扇女」,需要參加舞蹈的姿娘婀娜多姿、剛柔並濟,難度十分大。

蔡錦城是西門一家工藝廠老闆,業餘卻是「雙龍舞」的主要設計者。畫圖、搭架、披彩……「雙龍」的成形,蔡錦城斷斷續續花了一年的業餘時間,沒有專業人士指點,僅靠著對遠古神話中龍的形狀加以想象摸索製作而成,龍頭用泥捏成,龍軀分十七節,邊上鑲上披霞綢緞,還有電鍍的鱗衣,栩栩如生,賞心悅目。





麒麟舞:迎祥納福
一對麒麟,一張一馳,剛柔相濟,生動有趣;潮州大鑼鼓中打擊樂和管弦樂的演奏,時而節奏明快,時而熱烈雄渾。












西門麒麟舞獻演潮陽赤寮:BV1d84y1e78q
金獅舞:威武勇猛
金獅舞,是我國民間舞蹈寶庫中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獅的形象粗獷威武,勇猛強悍,在人們心眼中,象徵著勇敢和力量。廣東澄海民間藝人創作的獅舞,無論是廣場舞蹈,還是搬上舞台,都能舞動自如。金獅行走坐臥,俯仰跳躍,獅子戲球,各展雄姿,十分精彩,表現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殷切願望。


雙鵝舞:詼諧有趣
1952年廣東澄海澄城 城北管區民間藝人陳和存等人模仿家鵝姿態創作了雙咬鵝舞,由於雙鵝栩栩如生,憨態可掬,詼諧有趣,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該舞蹈很快流傳至陳厝洲、龍田和縣內一些地方。
195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把城北雙咬鵝搬上銀幕。城北管區、陳厝洲村雙咬鵝舞都曾多次參加遊行表演,受到各界好評。現為汕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駱駝舞:憨態可掬
駱駝舞創作於清同治年間,是澄海民間藝人較早創作的舞蹈。澄海東門,城東均有舞蹈隊。195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將城東駱駝舞蹈拍成記錄片,備受贊賞,現僅澄海鮀浦有存。



廣東澄海鮀浦駱駝舞:BV1b24y1B78k
鰲魚舞:雄渾剛勁
鰲魚舞1943年由廣東澄海-南洋鄉-永平(余厝,今永新村)余錫渠先生組織藝人創作而成,為地下黨工作做出重大貢獻。解放後,經過幾代民間藝人的藝術加工,日趨完善,成為澄海動物舞蹈的代表作品之一。



龍魚舞:活潑健壯







扮涂戏,行柴脚(踏高跷):





金龍鸚鵡魚,由澄海龍田人陳旺松(風箏王)設計:


此外還有各類千奇百怪的水族舞、、英歌舞(已消失)、青獅舞(已消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





廣東澄海縣-動物舞蹈之冰山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