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北师大MAP,中年文艺女性的找虐之路

想想去年7月的时候,我还在死磕统计,而现在,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了,谁说不是个惊喜呢?
作为患得患失的40岁文艺女性,新的篇章即将到来。众所周知,2022届考研非常卷,应用心理学又是卷中之卷,对于不是考霸的我,备考过程是十分煎熬的。回顾我的备考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一时兴起、勤学苦练、突飞猛进”三个阶段。
一、一时兴起丨我的梦想 dream
作为不安分守己、眼高手低的中年女性,其实是不足以成为学习榜样的。我写这篇之前看过很多经验贴,打心里觉得佩服,真想倒回去按照那样的方法重新复习,而我的土法炼钢法,着实拿不出手。但我想就因为这样,或许有特殊的激励作用——这都能考上,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去年年初屡屡萌生离职的念头,却不知何去何从,我早已知道职业心理咨询师之路非常辛苦,所以迟迟不敢正式入行,只在培训行业做着幕后工作。日子一天天过去,内心越来越忐忑,我担心拖延越久,越不敢去追逐梦想,毕竟已不算年轻。
直到有一天,问一个同事在干嘛,她说在备考北师大,我心中一亮,有个声音响起:我也要考北师大。在这之前,考研对我而言好比登天,我想到要背政治,要考英语,就头大,觉得肯定不行——说得好像专业就很行似的,后面一看教材发现全不会,心理学知识我全不在行。
此时,对我来说,考研还是黑匣子,我对它一无所知。我逐一开始了解,才开始知道考研的一些真相。
我开始知道北师大应用心理学的专硕叫MAP,MAP下有四个方向,其中之一叫临床与咨询方向——就是我要考的、以前以为交钱就能读的方向,囧……
我开始知道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北师大专硕考”英语二“。我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去淘宝买资料,我问店家该买什么,店家问我要买”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时,我很生气,觉得他怎么会不知道我要买什么,竟然还问我。

后面逐渐开始知道政治有徐涛、肖秀荣,知道英语要着重提升阅读理解,知道专业还要考“实统测”。
就这么跌跌撞撞地,从一开始的两眼一抹黑,到慢慢开始知道要做什么了。期间跟师兄通话,师兄说:“你肯定可以的。”我还没验证师兄是不是对谁都这么说,反正我肯定没信。
交了钱,买了课,在离开学校十六七年之后,英语已经退化到读我女儿的小学课本都有些吃力的程度,政治从徐涛的强化班开始,英语从词根开始,专业从教材第一页开始,就开始备考了。那时候已经是五月了,开始得并不算早。反正工作已经不想干了,心一横七月离职全职备考。
二、勤学苦练 丨夯实基础 study
备考的方法上,我也看过不少,光是找方法就花了很多时间。政治、英语、专业方法上,都试过别人用过评价说是“极好的”方法,并且还被善意提醒无需走一些弯路——比如,政治不用看强化课,可以直接看重点,英语可以学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不通读全文就可以找到准确的答案,专业先做思维导图,大框架下拉出小框架。
然而我发现我做不到。看了政治教材就去刷题,我对看过的内容毫无印象。英语阅读理解不通读全文让我心慌,我固执地认为都没读懂如何答得对。专业第一轮的知识框架特别费力,我无法把还没理解的知识框进框架里。
复习的第一个月,还在试方法的阶段,光英语阅读理解就买过三套以上。一晃眼就到六月了,在我原有的认知里,六月应该进到总复习的阶段了,但很多内容还是新知识呢。
我给师兄打电话,师兄安慰说:“还早呢,你还有六个月的时间。”我一脸茫然,不知道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我连第一轮都还没过完,统计还得现学,真的来得及吗?接下来有10天的时间没敢看专业,因为看到统计就想吐。英语单词也背得让我心慌,我一天的进展是30个,而听说有的同学一天可以刷300个。政治也不行,教材上的句子有的读都读不通,像天书。

就这样,心态时不时崩溃一下。时不时就想,要是考不上北师大,调剂到哪个地方院校是好?现在回头看,调剂才是真的受罪,比上岸北师大难太多了。
好在活了这把年纪,想冷静下来也还是可以的,心里的一股子冲劲儿支撑着我,觉得这大概是最后的读书机会了吧,为自己奋斗一把吧。
冷静下来筹划后,决定有的放矢,战略放弃一些得不到的分,比如课程之外的统计的分我就不要了(讲统计的大树学长我很喜欢,适合我,考点讲得很明白,这就够了)。
我的指导方针调整为——考研的过程本身是要有收获的,哪怕考不上,这个过程也要对我有用,比如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也决定尊重我自己的学习习惯,用我喜欢的方式学习,我喜欢看课就敞开看,政治强化课全看了,英语连词根课都看了两种,老师讲得眉飞色舞,确实能把我调动起来。
备考期间基本没有社交,看课就算是我在跟人打交道了,我抱着追剧的心态看课程。女儿不时过来瞄一眼徐涛,说他讲课怎么像说相声,像郭德纲。

后面的节奏就是慢下来,慢到很慢、很慢。统计一节课40分钟,看看停停,要看三个小时。英语用了“于慧真题”的阅读理解,先把语法全部先过一遍。然后精读文章,逐字逐句精读一篇也要三个小时,做过的阅读理解会反复读,读完一篇标一个记号,如果以读过的遍数算的话,加上最后的真题演练,我总共读过400篇次的阅读理解。
这个阶段,总的说来,就是土法炼钢,用的都是笨方法,地毯式地过专业教材,过英语阅读理解。政治迟迟找不到感觉,最后俩月时还想放弃选择题,觉得实在是太难背了,零零碎碎的知识怎么那么多,要不我就主抓主观题吧,咬咬牙背一背混个及格算了,师兄劝说大题有押题,基本都能押准,拉不开差距的,选择题不能放弃。
三、突飞猛进 丨绽放光芒 transform
到了最后俩月,才慢慢找到感觉,“突飞猛进”是我跟自己比较而言,较之前的进度快了很多。之前动不动就想调剂到哪里是好,这个阶段开始敢想象我真的能上北师大了。
这个阶段,英语真题演练的客观题部分偶尔能上50分了。有时候也还是慌,英语想完整过一遍,买了个很完整的课,发现太基础,就不再学习了。买了作文模板的两个课,一个是师兄推荐的,另一个是经验贴里看到的号称“真香”的课——我只听了前面两三节,听到一句话后茅塞顿开,觉得值199元,就没再听了。
“ 同学们,英语作文怎么写?不是写你想写的内容,而是要用你会写的句子来写,因为你们英语水平太差了,根本写不出想写的内容来。”
我立刻就知道自己卡在哪里了,因为我是用中文思维来打腹稿的,到落笔时发现根本写不出,后来就老老实实背模板、套模板,尽量将模板的作用发挥到最好。终于,以我的渣渣英语基础,笔试英语得了80+,很满意。
最后一个月的专业复习进度,是让我很振奋的。虽然前面学得很苦,简直低到了尘埃,但我也是给点阳光就要灿烂的人,偶尔还会飘一飘。最后10天一点都不慌,因为按最后阶段的复习进度,我6个小时就可以过完一遍专业大纲和考点,至少还可以复习7遍,慌什么。
专业的模拟考中,师兄阅卷放了很多水,分数很高,简直让人激情高涨。但专业主观题的时间实在很难控制,写到手酸都写不完的感觉。
北师大的专业答题纸比较坑,需要自己写题号,不像政治统考可以先答最后一道题,再答第一题。笔试时我还失误了,写满一页答题纸后,发现前面两个空白页被折叠起来了,一下子就慌了,只好将答案又抄写到前面去,浪费了20多分钟。后面写字手都打颤,脑袋嗡嗡响,根本顾不得卷面,字都要飞起来了,案例分析和写作留最后,总分100分,却只有40分钟时间,最后专业成绩230+,还凑合,是个比较大的失误,但总不能事事完美。
最后俩月的政治复习,是跟着徐涛背主观题素材,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复习,我没有指点江山的气概,无法临场发挥,只能一个点一个点地背,真难背啊,不过两三遍过后就开始有感觉了。
最后结合徐涛和肖秀荣的主观题押题,整体梳理了一遍思路,每天过一遍。客观题部分一直都不理想,做了好多模拟题,肖大大、徐涛、腿儿姐的都做了,低的时候26,高的时候38,不过最后笔试主观题应该过40了,政治总分有70+。
未来“未来”,砥砺前行 go on
这就是我的笔试的备考过程。原本以为笔试就很难了,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难的,还听说其实读研更难,且普遍认为论文比考试难多了。现在我在实习接个案,发现不管学再多,都没有可以直接用的知识,挫败感对我来说,已经很熟悉了,甚至变成了朋友一般的亲切存在。
好吧,自己选的路,既然开了头,就坚定走下去。当初心遭遇困难时,会很有挫败感,产生自我怀疑: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当挫败感之后重新燃起希望时,又感受到豪迈,屁颠屁颠接着往前赶。大概这就是人生。
这个过程中,师兄起到很好的陪伴作用。除了规划打卡复习,师兄提供的“同理的理解”,也有很好的镇定作用,宽慰每一个阶段会遇到的困难,总是带来希望,有同舟共济之感,非常存在人本,非常符合心理咨询的基本要义。
总结下来整个备考过程,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虽然很辛苦,但并不痛苦。毕竟是在为自己学,对于中年人来说,还能有这么纯粹的学习过程,实属难得。

(晒一下录取通知书)
-END-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BNU学习小组-丙壬师兄
排版:BNU学习小组-Psy小师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