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变的情思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广阔的疆域和繁多的民族促成了多样的珍馐,这是其他国家无以比拟的。
北方偏面食,南方喜稻米,汉族好茶饮,他族爱美酒,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食品,百千年来,无数墨客文人为此争论不休,留下无数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诗篇。虽会借酒消愁,却也把酒言欢。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食物总是位于最优先级的,民间的佳肴常常有着自己的故事,东坡黄州肉,春发佛跳墙,酒海街硝肉,常熟叫花鸡。这些典故极大丰富了食品本身的内涵,也加深了人民的印象。比起朝廷的酒池肉林,民间更多了几分真情,几分生机。
近代以来,无数民族英雄为博取独立自生而牺牲,直到新中国建立,中国老百姓终于不必再受欺凌,得以昂起头做人。七十年来,先辈们无私奉献,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与同一时间的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幸福无比,与七十年前的自己相比,我们骄傲不已。
然而,人民忘记了古人所云的后半句——“食以安为先”,正是少数人只顾自己的贪欲,不管安全与否,妄意使用野生动物,这也产生了新冠的悲剧。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之下,有更多的民众选择听从党的安排,牺牲自己的口腹之欲,为全力打赢疫情攻坚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次疫情彰显出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家国情思,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塑造出绝无仅有的民族精神中华
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因此,我们必将渡过难关,夺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