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百相显真情


一时的和平无法掩盖远方战乱带来的阴影。无尽漫长的幽夜中,人心也堕入黑暗。


应原作者需求授权搬运 cr:靛嗣缘结

在本期开始之前,要对上一期作一些小小的补充。
百闻牌画面语言中最经典的镜面远不止上期提到的那些。九命猫的卡牌《向死而生》的初版原画,荒的《命运螺旋》,都分别体现了上期提到的“镜之内外互为生死/互为今昔”的概念。秘闻之间中琉璃光境大章的插画《静的舞蹈》与《金鱼姬的舞蹈》两幅图,虽然没有明显的镜像,但也有相互呼应之意,也可作镜影的今昔一层来理解(虽然这样的对比往往是为了同时凸显人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以及,我相信,在今后的第四及第五篇解读,也就是藤与松全篇,完结之后,各位甚至能在战斗背景《荏苒韶光》中找到类似的语言。但由于提到的这些,分别因为【非原创式神/离百闻牌的主线故事较远】和【不在“月夜幻响至浮生方醒”的范围内】两个原因,未能收录。还请见谅。

以及,虽说作百闻牌解读的作者本就不多,也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受限于我的解读、觉得只有一解。有别于考据,解读向来是一些相当主观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为了形成一套完整的解读体系偶尔也会否定官方给的一些信息,便也同样欢迎大家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否定我解读中可能有失偏颇的部分。
另,明明刚刚在上一篇中定完一些规矩,这一篇中却立即就要打破了(笑),指的便是“不将与藤松高度相关的内容在前三篇中就作深入解读”。其实也并没有打破,因为当时也特意提到了,“除非二者在这一栏目下是最最值得说道”——指的正是卡牌机制。但是,即便是在卡牌机制中将最最值得说道的藤与松讲完、讲尽——各位亲爱的读者,请相信我:这只是能从藤松二人之间解读出来的所有内容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冰山一角。即使我现在将这些内容安置在这里,也绝不会让我在最后两篇之中无话可说。
那么,以下是正文:

如果说画面语言是画师的技法,能够以相同的形式应用到其他任何一款带插画的游戏,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便是百闻牌独有的语言——每个角色不同的卡牌机制。
卡牌机制,一个所有玩家天天都会遇到但可能不会太过在意的内容。但是百闻牌的的确确将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做得很好(仅讨论游戏语言而非强度或设计好坏)。机制语言的发展高度从最早的经典版本,设计思路还是“在做出卡牌游戏特色的同时力求还原本家设定”的时候开始,个人认为,鬼切是最早的小亮点,在吉运缘结版本出现一个小高峰,而后在繁花入梦版本陡然攀升,到了浮生方醒版本更是达到了顶点。接下来,我要为大家慢慢解释这样说的缘由。
早期式神,一方面要开辟卡牌游戏的新天地,另一方面要还原《阴阳师》中的角色(往往是在技能方面),因此都在基础能力,或者八张牌中至少其中一张中多少能看到《阴阳师》中该角色的招牌技能。经典版本的30个式神中,几乎每个都能找出一张来这样解释。为了向大家展示这个结论的可信性,我在这里将能够匹配上述条件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包含:
白狼 【无我】的大量攻击增幅以及攻击后额外对牌手造成一次伤害的设定;
兵俑 【尘刀】根据防御造成伤害;
茨木童子 【迁怒】及【地狱之手】的溢出伤害模拟;
大天狗 【羽刃暴风】;
姑获鸟 【伞剑】在友方式神攻击后获得瞬发,模拟协战;
海坊主 【巨浪】攻击全体并回复等量生命;
觉 【记仇】受伤后以特殊方式反击;
酒吞童子 受伤后增加自身攻击力;
青行灯 【明灯】获得鬼火;
清姬 能力与破甲相关,【焚身之火】、【淬毒】群体破甲;
犬神 【守护】当队友被攻击时反击;
山童 【崩山】;
山兔 【戏谑套索】;
桃花妖 【桃华灼灼】最强群体复活救场;
跳跳弟弟 【觉醒·跳跳弟弟】被攻击后变大;
雪女 【寒冰之盾】、【雪球】、【觉醒·雪女】能力可造成大量晕眩;
雪童子 卡牌大多在有晕眩单位时获得增强;
妖刀姬 【觉醒·妖刀姬】模拟【杀戮】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段单体攻击;
妖琴师 【疯魔琴心】推条,【余音】等拉条;
一目连 【风符·护】较厚的护盾;
以津真天 【风之舞】根据黄金羽数量获得强化;
萤草 【治愈之光】全体持续回复生命;
鸩 能力与破甲相关,【毒蚀】大量伤害,【毒之华】百分比伤害;
座敷童子 【福运昌隆】模拟魂之火:50%概率获得鬼火,【福寿双全】稳定在低勾次获得鬼火;
妖狐 被动50%概率进行多段的额外攻击,【聚气】强化被动。
凤凰火、判官、青坊主、青蛙瓷器、书翁五位不在其列。其中,凤凰火由于火焰相关的元素比较容易联想到一个在后排输出伤害的火系法师,是通过人物元素联想设计的典型。判官的强大消灭能力也是如此,青蛙瓷器的运势相关能力也是如此。剩下的两位,便是通过一些其他方法进行了独属于卡牌游戏的设计。书翁通过其云游四方、饱览群书的人设,给予了其较强的过牌能力;而青坊主则由于其僧人的身份,设计了大量回复生命值的卡牌,以及【舍生】的强大保护牌手能力。因此,单论人物性格及设定体现,我认为这二者是早期卡牌设计中做得最好的。
中间的版本也陆陆续续地沿用着这样的设计方式。由于实在太多太多,这里便不再赘述。鬼切之所以成为一个亮点,并不是因为他的机制有多么还原《阴阳师》,而是因为他的机制实在是非常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在卡牌游戏中还原了在《阴阳师》中技能效果并不太起眼但对人物而言非常重要的三把刀,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以及其免疫战斗伤害的被动让人真的有一种看破了对手攻击的成就感,虽然很难,但这的确很有乐趣。
而吉运缘结版本,许多式神的设计都很好。武士之灵的亡灵形态,百目鬼的诅咒之眼污染行动以及占卜的预知未来,铁鼠的敛财,缘结神的“积累缘分”以及大量“成双成对”的概念,非常明显地都是在充分了解了人物设定及背景故事之后设计出的机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联动式神炭治郎/祢豆子身上到达巅峰。笔者几乎没有了解过原作,也能通过其卡牌机制设计大致猜出:哥哥保护在身后箱中的妹妹,妹妹也会在哥哥遇到危险时候挺身而出;血鬼术·爆血拥有在受伤时反击的能力,生生流转则是强大的终结技能。在这样几乎专属于这两个人物的设计之下,用以代替联动角色在常驻卡池中登场的鬼使黑/鬼使白甚至都有些相形见绌:因为两位鬼使大多是一起行动,而非现在所表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并且,在善恶无明、繁花入梦以及浮生方醒这三个版本中,设计师其实也有过将百闻牌的机制语言放到明面上与大家一同讨论的先例。但是往往这些内容都并没有单独作专栏发布,而是混杂在一些访谈与答疑中。如图:

以上是善恶无明版本的大体机制设计思路,而下文则包括一些繁花入梦版本的机制设计思路:

并且在每年的周年庆直播中,也都会聊到一些原创式神的设计思路。松的设计思路也在二周年直播中被提到过:“作为剧作家,以连引的方式操控他人帮他去做一些事情。”(官方似乎并没有上传二周年录播,指路民间录播BV1qY411p7h1 23:40-26:22)总而言之,官方的式神设计思路被藏在了这些细枝末节中,始终没有太过摆上明面。也正因如此,像我这样的作者可以在这个话题上和大家一起随意地聊一聊,来说一些相对个人化的理解。
独眼小僧和垢尝的游戏语言我都很喜欢。一个是“只有被打了才会反伤”,另一个是“在受到伤害时会积累护甲”。前者很有出家人的感觉,后者则很符合垢尝“将有害物转为对自己有利的物质”的设定。其他善恶无明版本的式神大多遵循化身的游戏语言,在上文中的引用部分有所提及,因此也不再赘述。
繁花入梦版本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几乎每一种以版本机制“融合”为主题的式神(除藤姬外),他们能融合的东西都可以解释为某一种情绪。不断融合变大的织雪就像入殓师对爱人越来越深的思念,不断融合的傀儡师展现着她与哥哥之间越来越强的羁绊;被打一下就会消失的、风狸的影分身,则同时表现了风狸的自大与胆小——虽然得利时会很骄傲,但是一旦吃了痛就会为了保住小命而立即逃跑了;阎魔在觉醒前召唤的、只有1点生命值的魂鬼,如果不断变大往往就是说明对方始终不肯站场……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手不敢面对阎魔大人审判而产生的胆怯情绪的一种具象化吧。

又说到藤姬。藤姬是百闻牌中第一个应用“替身”这一机制的角色。替身的效果是,当持有此词条的式神被消灭时,令其失去替身,将其力量值与生命值回复至初始值。在某次版本更新之后,失去替身的同时也会失去其当前所结附的形态。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看藤姬的三勾语音:

反复融合的藤色能为被其结附的式神带来大量的力量值与生命值加成。但一旦被消灭,式神便会回到最初那个较为弱小的、原本的样子——这一点在替身机制被削弱后变得更加显著,就像做了一场美梦,然后最终醒过来一样。或许这就是替身机制最早在藤姬身上应用的初衷。
而后,另一方面,我们再将目光投向藤色本身。同时具有保护性与进攻性,相对均衡且难以言明其用意的灵咒……关于这一点,我找到了一些资料,分别是最初体验服版本的【觉醒·藤姬】卡牌效果及其语音:

较为微妙的一点是,“觉醒”一词同样具有“醒来”的意思。最初版本的【觉醒·藤姬】,其效果就像是在友方式神即将遭遇危难之时,藤姬突然“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下定决心从梦中苏醒”,而后将力量借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在使用这张牌后的每个己方回合开始时,由于其唯一性,藤色还会在场上的友方式神之间反复穿梭、传递、增强,也正似藤姬本人在剧情中,反复穿梭于各个幻境之间帮助他人的身姿。
繁花入梦版本的机制语言大致讲完了。那么紧随其后的,是被我称之为机制语言巅峰的浮生方醒版本。这个版本的封面式神是松和云外镜,版本机制是连引(机制内容为:当连引发动时,从牌库中随机选择一张符合条件且同样具有连引能力的牌,然后玩家可以在两张牌中选一张打出),并且松是百闻牌的两位原创主角之一,自然少不了笔墨。

不过,在前文中提到过,松的机制语言已经被官方讲述过:“作为剧作家,以连引的方式操控他人帮他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也并没有人说过说官方讲述过的东西就不能被再次解读或赋予新的意义!看我在此以奇技妙法另作一解:

图片可能有一些模糊。总而言之,在琉璃光境主题故事第三章《丹青不语》中,提到了一棵生在舞台中央、会随着戏剧发展变化万千相貌的大松树——由于其受松操控,也几乎可以视作松本人在舞台之上的化身。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松会“变”,变成其他人或物的相貌,只需有剧本发展,他甚至可以变为世间万物。于是,“连引”这一版本机制的神秘面纱,也由此获得一个通用度极高的意义:变。
于是我们再复述一次:松会“变”(连引),变成其他人或物的相貌(可以连引其他任意己方式神的牌),只需有剧本发展(连引的牌有勾次等限制),他甚至可以变为世间万物(觉醒后会在使用自己的牌时连引其他所有人的牌各一张)。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再来看一看同样具有连引能力的其他式神:

两面佛的能力是,在使用风牌(非觉醒法术牌)时,会连引一张雷牌(战斗牌),反之亦然。有了上面的例子,相信对两面佛熟悉的朋友们也一定不难理解:两面佛的连引机制体现了他能够在风神和雷神之间变换,以灵活切换控制风与控制雷的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他在风雷之间反复“变”的设定。

黑白童子具有相互连引对方牌的能力。这牵涉到他们的背景故事:白童子为了其他人的生命而自告奋勇将自己献祭给山神,黑童子则看穿了其中村民们的阴谋,想去拯救白童子,自己却因此丧生。而后白童子在看到鬼使即将将黑童子的灵魂带走时,为了拯救黑童子,他将自己的灵魂又分出一半给黑童子,最后终于令黑童子复活。二者之间的连引,也同样可以用“变”来解释: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拯救者和被拯救者间反复变化,最后以共用一个灵魂为终,彼此之间除了最重要的伙伴以外,也同样成为了不可失去的人。连引这一机制用在黑白童子身上,不仅体现了二者之间关系的亲密,还非常符合其背景故事。是很有趣的设计。

云外镜的能力是自己连引自己的牌。
可是按照之前的结论,自己怎么能变成自己呢?这就涉及到一些几乎是式神设计理念的东西。云外镜,强大的神器,最早在阴阳师的海国之战中展现了其能力:复刻了一个镜中的平安京,让海国大军误以为已将平安京攻破,而后在出其不意之时,晴明将云外镜作为杀手锏,消去被海国大军占领的镜中世界,将真实的平安京浮出,以此得到了绝地反击的机会,最终胜利。而云外镜在百闻牌中的连引机制,则离不开其“镜中有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设计理念与佛教元素。
云外镜在百闻牌中的各种元素,包括语音、卡牌名称等,其中多次提到“虚实”、“镜花水月”、“创造世界”等关键词。而其最高稀有度的极卡牌浮世万象,更是直接将这一层要素点明:云外镜的连引,其实际意义为旧与新、阴与阳,世间万物的交替与生长、毁灭与创造、分离与融合。云外镜自身的连引会在保留卡牌原有效果的同时,在其基础上增加参与连引的另一张卡牌的部分效果,正是体现了阴阳调和、万物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轮回运作的景象。浮世万象在多次连引后丰富的效果,也已可谓是一个小世界。而在浮生方醒PV中出现在浮世万象入场时(但并未实装)的一句语音更是直接将云外镜的设计主旨点明:“阴阳分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世界。”
在这之前也有朋友说云外镜的两面互翻机制更适合放在如今的鬼使黑/鬼使白这一位置上。那么在了解到这样的解读之后,作为读者的您,是更喜欢会翻面的云外镜呢,还是更喜欢带有神性的创世神器云外镜呢?(笑)
不过说到这个,官方曾经承诺过要把鬼使黑和鬼使白二人各作一独立式神进行登船,而非像现在这样作为炭治郎/祢豆子的替代。然而在已有黑白童子这一连引先例的情况下,似乎这二位很难再出现设计上的突破……且看到时官方如何设计吧。

除了具有连引能力的式神以外,浮生方醒的其他式神也都设计得非常各有特色。匣中少女根据骰子点数获得相应点数能量的机制,让人体会到“她真的有在收集自己的宝物呢!”这样的感觉。觉醒后取消了一回合一次的限制,是否可以解读为匣子变大了、可以装下更多的宝物了呢?(笑)总感觉很可爱!

而弈这位与围棋高度相关的式神,我尤其喜爱的便是神之一手这张卡牌的设计。在节奏爆发点的二勾,神之一手虽然具有定向检索的能力,却会导致鬼火的消耗,从而导致在与对手的节奏争抢中暂落下风。但是正如围棋中的“神之一手”那样,定向检索牌库在卡牌类游戏中是极其强大的能力。或许神之一手找到的卡牌,往往会是致胜的关键——只是暂时一切还在未知中,需要等到一个个伏笔全部被回收,才会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但是即使是我高度赞誉的浮生方醒版本也是有完全无法解读的式神存在的……说的就是小松丸啦!虽然有在林间灵活跃动(指森林偶像瞬发站场+过牌+倒计时回手 以及觉醒迅捷)之类的说法,但是都太牵强了!完全不知道小松丸想表达什么呢!!!如果大家有想法的话欢迎补充呀!!!)

在本期的最后,提出一个并没有太多证据支持的、可能有点糟糕的观点。但是由于我实在太喜欢这个观点中涉及到角色的故事,即使它很糟糕,即使它涉及到了我划定解读范围外的、空弦绮话版本的角色,我也要特意在此提出。
这个角色正是一反木绵。
一反木绵和入殓师的故事,在阴阳师中是非常出名。这是唯二有且共用一个官方CG的SR稀有度式神,其中故事也非常动人,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阿B直接搜入殓师即可)。
当时一反木绵登录百闻牌时,我曾特意在官博蹲点,希望她能有一些和已登船的羁绊式神——入殓师的互动。但令我很失望的是,除了卡面中有少许织雪的形象以外,这二者在游戏机制层面上几乎可以说是毫无交集。但是在很久以后,我在若有若无中突然想到了二者之间有这样一层联系:

虽然现在二者的卡牌效果已经与图片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保留了几个元素:
一反木绵:回复生命值。在入夜值达到最大时,如果牌手受到致命伤害,消灭一反木绵并免疫该次伤害。
入殓师:召唤一个强度与牌手生命值正相关的织雪。
二者同为保护类的式神,其最高稀有度的卡牌又都与牌手生命值相关;一反木绵的“代替死亡”,入殓师的“复制生命之墙”……几乎与他们二者在保护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的表现完全一致。也就是——
一人一分为二,纵为空壳,忠心不渝;
二人合二为一,于雪夜中,陌影愈深。
*本文章内图片皆出自《阴阳师:百闻牌》及其周边衍生内容
*禁止无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