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尘封的观音往事》由中华文化书局出版

近日,长篇小说《尘封的观音往事》 ,由中华文化书局正式出版,隆重面世。
盛传千古的观世音菩萨在中华大地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家普遍认为她能上天能入地,是一位有着三十六般变化的神话人物。其实她是人不是神,她是千古圣贤不是神仙。她不但是人并且还是我们中国人。她出生在古父城,出家在白雀庵,证道在火珠山突兀的山顶,入世灵骨就供奉在山顶那座大士塔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听信谗言的庄王将不能用来继位的女儿弃之荒山野岭。这位不满半岁的三公主妙善在养母的带领下从此进山避难。五岁时在大夫苏从的安排下巧遇庄王对弈,她凭自己超人的智慧一局打败自己的父王,从而赢得正身入籍回归王室。后养母去世,遭到心灵打击的妙善公主参透玄机,勘破红尘毅然遁入空门。为灭其志,庄王将她怒贬柴房受罪。从此,藤床瓦灶粗黍糠粒妙善苦熬时光。为阻女儿修行,庄王处处制障歩步设陷,让其在白雀庵中受尽凌辱,千金贵体沦为奴役。司宫常喜儿见状大打出手,将白雀庵闹了个天翻地覆。主持了空知其妙善身份吓得跪地求饶,从此不敢在妙善面前嚣张跋扈。丁卯季春,天降灾疫民灭国危。身为国君的庄王无力回天。妙善公主挺身而出切肤献肉,以十六岁嫩柳之躯换得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妙善公主为国献身的惊天壮举让朝中百官自愧不如。惊呼道:似此大忠大孝神鬼皆惊,如此功德古今难觅。庄王也赞道:吾儿功追三皇德近五帝。这才亲自送她出家修行。为悟禅道妙善独居深山远避嚣尘,草衣蔽体木食涧饮。为求真学她闭关坐禅历时三载寒暑,出关时蓬首垢面形如枯柴全无人形。遵法旨取净瓶,妙善跋涉千年古道,攀沿尧山绝壁,出生入死独闯虎狼出没之地;过三灾,经八难,越十地、她虎口脱险蛇口夺命,泪洒断魂崖血染朝圣路。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历经九死一生方积满菩萨功德。可就在正果之时,她的父亲却患不治之症,致使体无完肤命近黄泉。妙善不计前嫌发誓要舍身救父。众人对她以德报怨的举动甚是不解。她却说,论公我该尽忠,论私我该尽孝,妙善虽来尘世不及二十载,但能做到忠孝两全此生值了,为倡导孝悌妙善甘做垂范。还希望:愿家家出孝子人人为慈父,天下家庭都和睦。为救父命她舍,千难万险所积之功德;弃,毕生所求之佛位;抛,二十年所修之善业,挖双眼,裁双手,献父疗疾。父虽痊瘉,可自己却热血流尽肢体俱废,惨死于修行的火珠山草庵里!若干年之后这个真实的故事变成了历史,又若干年之后这段历史变成了传奇,再若干年之后这个传奇就变成了神话。尤其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人们这才明白这位舍身救父的三公主原来就是观世音菩萨。这就是在中国、在日本、在韩国、乃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两千多年,早已让人想找但又找不到出处的妙善公主得道成观音的神话起源。一千多年前就留在河南省平顶山香山寺的“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的碑刻和唐、宋时期的州、府、县志均记载了这个故事。(此碑刻和安葬有妙善公主灵骨的大士塔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文拓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己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轰动东西方许多国家)。正是这通碑刻的存在和当地古文献的记载,历史上佛教界才认可观世音菩萨“成道于香山,显灵于南海”。可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和时起彼伏的战乱动荡,这处曾经辉煌的佛门圣地,这段足以“震撼中国震惊世界”的历史传说被尘封、被淹埋、被遗忘。现实生活中人们只知道她是受万世敬仰的神话人物,孰不知她是人不是神,她是千古圣贤不是神仙。她不但是人,而且还是中国人。释迦牟尼念她在东土所创煌徨伟业封特她为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之职。生父楚庄王临终前也到她的坟冢前忏悔:知己罪孽万死难赎,菩萨座前愧觉妄祈。本部作品坚持正信的佛教,拼弃封建迷信的色彩,避开庸俗荒诞的套路,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她出生、出家和肉身坐化成观音的全过程。从而披露了“观音”这位万古流芳的世界级著名人物的惊人身世;揭开了千百年来在她身上蒙着的神秘面纱。再现了那些足以震撼中国震惊世界的观音往事。
一位八零后的媒体朋友说,我不懂佛教,但观音这个人物对我们却是如雷贯耳。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她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不明白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这部书让我解开了多年的困惑。说她“功追三皇德近五帝”一点都不为过。她是我们中华女性的缩影,更是慈悲大爱的化身,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优秀儿女而感到自豪。
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侨满怀深情的说,这是一部句句有情字字含泪的作品。我看了不止八遍,看一次感动地哭一次,每一次我都是流着眼泪看完,又忍不住想把它再次翻开。妙善公主为救父而死,入灭时不到二十岁。她用自已短暂的一生,将中华民族的忠、孝、礼、义和慈悲大爱的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描写观音的文艺作品很多,真正能从她出生、出家、证道的历史源头写起这应该是第一部。
难得的是作者在作品的最后又附上一篇《观音身史探源》的短文,这篇短文取众家学术之精华,采权威人士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七个方面论证了观音故里的由来;介绍了能证明妙善公主肉身坐化成观音的六大权威证据;还有历代文献对观音历史传说的记载与肯定,以及历代高僧、名人对观音证道之地的认可。文稿虽短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一阅。
根据此部作品改编的57集同名电视文学剧本已全部完成,正在海内外寻求有意投、拍这部电视剧的合作伙伴,敬请有缘人参与、关注和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也是一个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文化题材。更是中国感动世界的一道亮丽文化景观。它不但在中国大陆有广泛的观众,在港澳台,在日本、在韩国、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观众。它的市场前景广阔教育意义深刻,社会效应不可限量,乐观的收视前景和丰厚的经济回报都是不言而喻的。况且,拍摄此剧不但是一种善举也是一次功德无量的法布施。希望有识之士把《尘封的观音往事》搬上荧屏,用您的双手把观音的慈悲大爱献给中国观众,献给世界观众,献给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
作者简介
夕阳瘦马,本名邢自贤,河南舞阳邢河人,长期在平顶山煤业集团工作。作家、编剧,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常委。曾荷锄桑田,戎役边陲,驰骋塞外。诗抒军旅情怀,戎御北疆山河。七十年代后期,卸戎装,别军营,来观音证道之地。沉百里煤海,坠不二红尘,梦醒处,重操旧笔。出版系列长篇小说,刊发诗歌散文,致力影视文学。
出版机构
《尘封的观音往事》一书由中华文化书局出版。中华文化书局是香港知名出版集团——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旗下的传统文化类出版机构。是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了适应出版市场多元化需求经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批准,特别设立的专业化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传统文化、国学文化、地方文化、社科文献、学术专著、民间文艺等领域的图书,在出版业务上拥有独立出版机构的全部职能,所出版图书在中国文化出版社官方网站发布出版信息。中华文化书局是中国文化出版社的创社名称,是老字号文化品牌的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书局名称的恢复使用,将使中国文化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更加响亮,整体实力更加雄厚,业务分类更加精细,市场适应能力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