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碧蓝航线舰船档案:基本历史回顾(2.0)

2021-06-21 09:57 作者:MARK015  | 我要投稿

在你沉浸在大舰巨炮和超级航母的世界之前,我们应当先简单回顾一下,塞壬降临后,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会有助于你了解舰船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反过来:人类对舰船的必要性。

作为已经准备将一生都奉献给守护人类文明,抵抗塞壬这一伟大事业的你来说,知道你的先辈们哪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都从未放弃抵抗这件事,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且有益无害的。

出于以上目的,我们在正式开始之前设置了这一部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如对本世界历史已有一定了解的指挥官,可以选择自动跳过这一部分。

 


公元1943年,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进入尾声。

无论在古老欧罗巴大陆的城镇和乡村,白雪覆盖的露西亚平原;还是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北非黄沙蔽日的浩瀚沙漠,太平洋星罗棋布的无数岛屿上;以及东方文明古国的辽阔平原,东南亚的潮湿雨林,甚至在无垠的蓝色天空中。分成两大阵营的几千万军人,动用所有竭尽智力、物力、财力制造的杀人机器,相互进行着厮杀。

然而,一种远比任何杀人机器都要恐怖得多的事物,正在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从眼前鲜血淋漓和断壁残垣中引开,直至苍穹之上。

早在19世纪30年代,各国天文台便发现,一颗被命名为【1994XF04】,又名“尤利西斯”的小行星正在靠近地球,并且极有可能撞上地球。

然而天文学家们的警告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浩瀚大海一般,只溅起了几圈波纹。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法西斯恐怖统治先后在撒丁、铁血、重樱建立起来,在东煌东北、北非埃塞俄比亚等地爆发的局部战争,让世界局势前所未有地动荡起来,在紧张的局势中,领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仅仅是“可能”从天而降的威胁。

然而,这“可能”最终变成了夺去数百万人生命的现实。

1943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零时17分),小行星“尤利西斯(编号1994XF04)”突破了洛希极限,在地球大气层中四分五裂。“尤利西斯”的主体,撞击在位于北方联合境内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造成数千人伤亡,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这就是“通古斯大爆炸”。



这是尤利西斯坠落50周年时依据通古斯大爆炸幸存者的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撞击当天的景象


据北方联合科学院事后估计,这颗陨石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两千万吨TNT炸药。尤利西斯分裂出去的部分中,有375块大小不等的碎片分别击中了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其余的陨石落入海中。其中,一块陨石撞击了白鹰凤凰城,造成约15万人死亡,其威力相当于一百万吨TNT炸药。撞击欧洲的数十颗陨石使鸢尾、铁血、撒丁均遭受了惨重损失,预计约有67万人死亡,失踪者不计其数。除此之外,尤利西斯的撞击还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大量财产被毁。总的损失难以估计。

尽管各国领袖的确针对“尤利西斯”的可能撞击而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对陨石撞击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认识不充分,使得这些措施较为有限,无法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最终使各国在撞击中元气大伤,由于战争状态本就处在极限的国民经济不堪重负,最终彻底崩溃。

已无力继续战争的同盟国和轴心国双方于1944年缔结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各签字国大规模裁减军备,将主要任务转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随后,白鹰为援助欧洲经济恢复,通过了“马歇尔计划”,北方联合也与东欧各国签订“经济互助计划”。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终于到来。人们从废墟中开始重建他们的家园。

在经历了鲜血、悲伤、别离、死亡后,一切终于都开始好了起来。

在经济缓慢恢复的同时,各国科学家们也开始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尤利西斯小行星的碎片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些许秘密。

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在通古斯地区四处散落的尤利西斯碎片中,北联科学家率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这颗天外陨石,似乎具有某种能将自身与周边“同步”的神奇能力。

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岩石残片中蕴含着一种人类尚未知晓的新型物质,其中含有多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元素。

在化学家们焦头烂额地编排新元素周期表的同时,物理学家们也开始了对这种未知物质的提取和纯化工作,试图进行进一步研究。

然而好景不长,正在北联、白鹰、皇家、铁血、重樱、撒丁等十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筹备相互间的学术交流时,只属于人类文明的“独一时代”即将结束,一种“正体不明”的存在,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人类文明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影响。

这便是塞壬的降临。



塞壬降临最开始的迹象,是几份商船失踪的报告。

收到报告的各国政府起初没有过多理会,只是例行地派出了搜救船只。

然而在短短几个月内,不仅派出的搜救船只一去不返,报告失踪的船只也越来越多,到最后,辽阔的大海上,近海之外竟再无一艘人类船只。人类花费数百年建立的海上运输线就此瘫痪。

直到一艘正在大西洋进行搜救的白鹰海军驱逐舰通过目击观察到了敌人。

那是通体黑色,舰身覆盖红色纹路的神秘船只。

船员们将目击不明船只的信息发送了出去,然后继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直到……毁灭。

同之前所有的“失踪”船只一样,这艘驱逐舰也最终葬身海底,无人生还。

此后,随着航行的船只不断“失踪(实际上是被‘摧毁’)”,各国政府收到的关于不明黑色舰船的目击报告也越来越多,代表黑色战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共同的敌人激起了共同的愤怒,唤起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原本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的各路势力在这个神秘且恐怖的敌人面前收起了原本对付同胞的武器,转而一致对外。

1945年6月,白鹰、皇家、铁血、重樱四大列强(日后被称为对塞壬战争初期的“四大国”)签署条约,将各签字国所属的海洋军事力量,包括但不限于海军、海岸警卫队在内的海上力量,整编为统一指挥的“人类联合舰队”。并在准备完毕后立即对不明舰队展开作战行动。

“人类联合舰队”的成立,代表着人类与塞壬长达近一个世纪战争的开始。

人类与塞壬之间的第一场战斗,仅持续5个小时。

结果:人类联合舰队(约一万两千艘舰船)全军覆没,仅有三千多人生还,与之相对的,有45艘黑色舰船被摧毁。

上万艘战舰的沉没,就换来了这个微不足道的战损。

自此一役,人类彻底失去了大海。

这场持续时间5个小时的战斗,史称“第一次对塞壬战争”。

塞壬,正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今天我们知道,在人类联合舰队全军覆没的同时,塞壬的太平洋集群和大西洋集群已经将美洲大陆与亚欧非三洲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不光是物质上的相互联系,甚至连通讯也一度遭到干扰。

在塞壬舰队突入北冰洋、印度洋的同时,人类的反击也从未停止,然而在拥有超强军事实力和起码先进人类五十年的先进技术加持下,塞壬的黑色舰队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以势不可挡之势完成了对全球海域的占领。

在塞壬未降临前,由于“尤利西斯”的撞击,为了恢复经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政治交流相当频繁。塞壬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国家从无休止的内耗中解脱出来,统一对敌。

1945年11月,仅在塞壬降临后10个月,以白鹰为首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率先联合起来,在白鹰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大洋联邦条约》,标志着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大洋联邦”的正式成立。


由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超国家政治军事组织“大洋联邦”


以北方联合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然也不会甘居人后,就在大洋联邦宣布成立一个月后,在先前签订的“经济互助计划”的基础上,以北方联合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华沙公约》,成立了和大洋联邦分庭抗礼的“前进阵线”。


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超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互助组织“前进阵线”


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在经过最初各国自发抵抗塞壬进攻的无序阶段后,人类迈入了由超国家组织领导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抗塞壬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至今。但另一方面,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内部原本已经存在的分裂倾向在塞壬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持续加剧。世界日益分化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相互合作抵抗塞壬又相互对峙的局面。

为了应对塞壬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同时也为了修补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两大阵营间的裂痕,维持人类文明内部名义上的统一。世界各国联合起来,于1941年10月24日在白鹰旧金山市签订了《联合国宪章》,标志着代表人类全体即“人类文明”联合的“联合国(United Nation,UN)”的正式成立的同时,也代表着成立于1920年1月的“国际联盟”同时宣告解散,所有的成员国转入联合国中。新生的联合国作为一个由人类所有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目的是集合各国力量,对抗塞壬的入侵。


图为联合国徽标


但人类的联合反击,撞上了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钢铁堡垒。当缓慢而脆弱的螺旋桨战机,对上塞壬的喷气式隐形战机;当化学推进的火炮,对上电磁推进的电磁轨道炮;当如同纸糊般脆弱的复合装甲,对上充能装甲和无形无质的力场护盾的时候,人类的失败是毫无悬念的。

在多次尝试无果后,血的教训让人类意识到,永远不要与塞壬比拼科技实力和战舰数量。

黑色的庞大舰队,在距离陆地很远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再没有靠近过一步,似乎是忌惮远处的陆地一般,那些幽灵般的黑色船只从未靠近过陆地,即使是在人类最艰难的时候。

人们满怀恐惧和敬畏地,称呼这些黑色神秘舰船为“塞壬”。

仍然有不信邪的船只尝试出海,但出航的船只,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回来,情况最好的,可能会有两三艘救生艇,载着劫后余生的少数幸存者们,历尽艰辛返回了人类控制区域。

人类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大航海时代,回到了那个勇敢的水手们驾驶着船只航向远海的探索时代。但与之对比鲜明的是,这次,人类的勇气,人类的悍不畏死,人类的鲜血和牺牲没能改变结局。

而事实上,就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们,都沮丧地认为人类将迎来一个无比黑暗的未来时,未来又和人类开了个玩笑。

转机发生在塞壬降临的3年后。

3年间,人类通过无比艰难的方式,用长程岸基火炮,用轰炸机高空投弹等方式摧毁了许多塞壬舰船。

在试图打捞这些舰船的残骸时,人们在残骸中发现了一些古怪的散发着黑色光芒的立方体。

这些立方体被迅速送进了实验室,科学家们对它展开了分析。

也许这些科学家们都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比手掌略小的5cm×5cm×5cm的立方体,即将成为再次引领人类迈向大海的领航者。

这就是原魔方(α-Cube)。又称Primary Cube。


一张较为稀有的原魔方照片,从清晰度来看应该是早期的拍摄影像之一


原魔方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这个散发出黑色光芒的正方体的内部,是一台人类迄今也无法完全解析的,不同于人类先前研发出的或设想的任何一种计算机,以及一个容量未知但理论上可能与人类目前已知宇宙的容量相当的数据库。构成α魔方基本架构的理论不同于人类先前任何一种物理理论。

通过对原魔方的分析,人类将触摸到一种与传统宇宙学完全不同的,带有一定唯心主义思想特征的全新学说的基础部分。这种新理论将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解释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

这就是“人类思潮学”(简称思潮学)

思潮学巧妙地解释了什么是智慧、怎样界定智慧,以及人类智慧来自何方等问题。除此之外,它还在更高的层面上统一并发展了人类对“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认知。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认识宇宙的新方法。

有了原魔方的指导,人类很快就在思潮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949年8月,前进阵线率先通过“定向诱导衰变(Directionally Induced Decay)”技术将原魔方中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思潮能提取并转化,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通过受约束的“思潮-物质相互作用”将人类整体思潮转化为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物质的“次级魔方(Secondary Cube)”。这是人类将魔方实用化的第一步。

在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互相明争暗斗的竞争中,人类对思潮学的认识也在一日千里,先后从“人类思潮学”这门主学科中分出了“应用思潮工程学”、“思潮信息学”、“思潮宇宙学”等多门不同方向的子学科。

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人类从原魔方中提取了诸多先进技术,但由于思潮学体系繁杂,各国主攻的方向均有差别。北方联合从α魔方中得到了电磁发射技术的资料,白鹰也意外地得到了许多材料学方面的资料,直接促进了日后白鹰在航空工业方面的飞速发展。

然而将原魔方中的信息提取、解析并翻译的过程,仅仅是思潮工程学的冰山一角。人类研究魔方的最终目的,是制造出能和塞壬抗衡的兵器。

1953年,在经过了数年的研究后,大洋联邦在原魔方的基础上,通过新型定向诱导衰变技术,推出了一种制备容易、低成本且易储存的全新高效清洁能源,即“能源魔方(ε-Cube)”。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革命。

在大洋联邦军方的推动下,第一批装备能源魔方的新式战舰下水,并在和塞壬的战斗中取得了不俗成果。

这些战舰,被普遍认为是初代KEN-SEN的雏形。

在长期征战过后,维护人员发现,这些被固定在舰体内部的能源魔方,似乎和舰体金属发生了某些奇妙的反应。舰体金属“成为”了能源魔方的一部分。

这个现象(后称托勒密现象或同化反应)直接促进了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下一代能源魔方舰船开发思路的变革:通过将能源魔方直接应用于军舰建造过程之中,而建造出来的完全与能源魔方融为一体的特殊战舰。

这就是第一代“舰船(KEN-SEN)”的设计思想。

1955年,第一艘KEN-SEN在白鹰正式下水。其正式名称为Code:G。这种新型战舰的下水,不仅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舰船时代,从此以后,这些美丽而性能优越的精灵们开始取代传统常规舰队,成为与塞壬作战的主要兵器。而且还代表着,人类创造出了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具备和人类同等级智慧的类人生命。这对于人类的宇宙观和伦理观又是一次彻底的重塑。

目前被公开的最早的一张关于Code:G的照片,可以发现舰装的绝大部分因保密需要而被模糊化了


人类从此有了可以并肩作战的强大战友。

“可以预见的是,舰船的出现将会帮助我们人类筑起守卫属于我们海疆的钢铁长城。”时任白鹰总统的哈里·杜鲁门在Code:G下水典礼上说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对未来最好的预测。


图为哈里·S·杜鲁门总统,他正在签署一份与Code:G服役进程相关的文件


在Code:G之后,大洋联邦和北方联合纷纷开始建造这种新型舰船。然而受限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导致这种 “魔方战舰”的产量不高,出现了“船台等魔方”的现象。

这一现象最终要到1956年第一代“心智魔方(θ-Cube)”,也就是“曼施坦因-托勒密立方”问世后才得以彻底消失。

心智魔方最初的名字并不叫心智魔方,而是它的编号名θ魔方。它是由铁血裔美籍物理学家诺亚·曼施坦因(Noah Manstein,1920-1997)和白鹰思潮学家西奥博尔德·托勒密(Theobald Ptolemy,1919-2003)及他们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发的,基于原魔方基础上通过定向诱导衰变而来的第八级魔方。在舰船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两位科学家因心智魔方的发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的卓越功绩,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一致同意将θ魔方重新命名为“曼施坦因-托勒密立方(Manstein- Ptolemy Cube)”。由于名称过长,在书写时有一定不便,因而人们经常取它的皇家语简称称它为“曼-托立方”。而这种叫法也就逐渐演变为了“Mental Cube”,也即今日的“心智魔方”。

心智魔方问世后,各国都逐步停止了传统战舰的制造,转而开始大批量生产拥有和原型舰几乎完全一致性能的,具备可重复生产能力的“标准型舰船(或复制舰)”。

在心智魔方问世后,人类迈向海洋的脚步显得更有底气了。公元1960年,前进阵线舰队和大洋联邦舰队会师白令海峡。这一事件标志着各大陆间的海上联系重新恢复。

以人类收复白令海峡为契机,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具有人类智慧的类人生物,在保证她们对人类文明永远忠诚的基础上对抗塞壬。同年9月1日,在第七届特别联大上,与会各国通过了成立“联合国人类海权保障署(United Nations Maritime Rights Agency for Human Rights,UNMRAHR)”的决议。这个新成立的机构旨在协调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的海上力量统一行动和处理跟舰船相关的各种事务。大会还通过了成立“联合国海军(United Nation Navy,UNN)”的决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由KEN-SEN作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武装力量。

联合国海军成立后,在联合国人类海权保障署的直接指挥下,统合在各国海军中服役的KEN-SEN,同各国海上力量一起,发起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针对塞壬的军事行动。

不过在塞壬绝对优势的兵力面前,联合国海军也只能无奈地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术,通过在前线部署一座座堡垒(即港区)的方式,积小胜为大胜,用量变造就质变。

早在第一艘舰船问世后,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的军事战略家们就在探讨人类对塞壬反击的种种可能性。其中,时任前进阵线海军元帅的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1904 -1974)提出的“反塞壬防御带”构想得到了包括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部分大洋联邦智库的支持。最终被确认为未来人类对塞壬作战的根本战略制导思想。并通过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实战检验,被公认为一种正确的、灵活的战略思想。


图为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元帅,此照摄于他刚就职前进阵线海军元帅的同一天


通过在前线部署大量前进基地(即今天碧蓝航线数量庞大的港区)的方式,形成一条无形的“防御带”,阻隔塞壬的攻势,保障后方航运的正常进行。这便是最初的“反塞壬防御带”构想。

在正确战略的指导舰船们的帮助下,人类的反击很成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作战,夺回了大片的海域。

直到联合国海军的全盛时期,人类又重新掌握了近50%的海域。基本的海上运输已经得以恢复,并且能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全天候通航。越来越多的港区也在填海造陆出来的小岛上建立起来。它们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联合国海军的海防前线上,它们既是抗击塞壬的前线阵地。同时也是守护人类海疆钢铁长城的战略堡垒。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地美好,塞壬被彻底消灭,似乎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的贪婪、嫉妒与猜忌。

不知是不是该隐的原罪,真的烙印在了每一个人类的内心和基因当中;还是拜所谓“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所赐。不管怎样,人类内部的冲突,还是爆发了。


首先爆发的冲突,是前线指挥官们与后方领袖们的冲突。

前线的指挥官们,带着舰船冲锋陷阵,为人类守护一方海疆,他们许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难得踏上家乡的陆地,终身都要为了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塞壬大规模反攻而时刻准备着。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也许,辽阔的大海成了隔离两群人的地理因素,长期的地理隔离让两个群体都发生了变化。

生活在大陆上的人们,逐渐忘记了他们父辈时的紧张生活。对原魔方的解析带来了大量的先进科技,这些科技很好地造福了民生,大大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沐浴在长期的和平中,就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另一方面,前线的形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生活在被海洋包围的港区中的各级指挥官们,率领着数量庞大的舰船。一边是带领自己赢得胜利的直属上级,一边是拥有跟人类一般无二智慧的战争兵器。双方长期的共事,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感情。

手里掌握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力。这些从千万人中精挑细选的人类精英们心态也难免变化。内心的膨胀激起了对财富,权力等世俗追求的渴望。而这些东西,又正好是一个普通的军队指挥官所得不到的。

海军指挥官们想要的更多,后方的领袖们却久久地沉浸在和平中,不仅不想给他们更多,反而还想拿走更多。

如果在一般的情况下,那么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矛盾可能永远无法被激发。然而,诞生了感情的舰船,成了这盘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的棋局上,最大的变数。

她们愿意成为指挥官最锋利的剑,去为她们心爱的人,扫除一切障碍。

于是,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这是属于陆地人类与海洋人类之间的冲突。

相比于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以众多高性能KEN-SEN为主战力量的联合国海军无疑拥有更强的实力。经过仅仅5个月的冲突。1965年8月23日,在第十五届特别联大上,与会各国通过了《碧蓝航线宪章》(Charter of Azur Lane)。标志着在原联合国人类海权保障署的基础上改组而来的超国家政治军事实体“碧蓝航线(Azur Lane)”正式成立。联合国海军解散,取而代之的是碧蓝航线海军(Azur Lane Navy,ALN)。碧蓝航线作为拥有独立主权的行为体,仅受联合国名义上的管理。

碧蓝航线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守护人类的海疆,对抗塞壬的入侵。

人类对碧蓝航线应尽的义务:无条件地支持碧蓝航线,并且给予碧蓝航线一切可能的帮助。

就这样,自“降临日”后第一次的人类内部冲突,就此结束,史称“独立战争”。

碧蓝航线成立后,迅速组建了太平洋战区、大西洋战区、印度洋战区和北冰洋战区四大战区和白令海要塞群、巴拿马要塞群、直布罗陀要塞群、新西兰要塞群四大要塞群。为协调各国关系,又在原有的碧蓝航线海军最高司令部的机构外分出碧蓝航线海事局。与碧蓝航线海军最高司令部同为碧蓝航线成立初期的两大管理机构。

然而,碧蓝航线虽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可是独立的代价却不可谓不惨重。独立战争期间,塞壬乘人类后院起火之时,大举进攻,给新生的碧蓝航线带来了重大的损伤;独立战争结束后,人类掌握的海域,仅剩下了40%多一点。

而夺回海域的过程,也较过去更为艰苦,因为不仅人类的武器装备在更新换代,塞壬的也在。

在反攻中全新出现的塞壬Ⅱ型量产型战斗力较Ⅰ型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连带着重新夺回海域的难度也提高了许多。


图为塞壬量产型驱逐舰Ⅱ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轻巡洋舰Ⅱ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战列舰Ⅱ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航空母舰Ⅱ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碧蓝航线内部逐渐产生了分歧。

对于“对抗塞壬”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异议,但对于“如何对抗塞壬。”却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两派。

Ⅱ型量产型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一轮的震撼,本来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类应该能缩小与塞壬之间的技术差距,然而,塞壬Ⅱ型量产型的出现使人类的幻想彻底破灭。意识到塞壬的技术真的超出人类太多。许多指挥官都萌生出这样一个想法: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用塞壬的科技才能打败塞壬。

而持反对意见的另一派认为,结果正义并不代表着最终的正义,如果只是为了胜利而去使用敌人的技术,那同样也是一种对人类的背叛。

加之碧蓝航线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而不同的成员国又可大致分属大洋联邦和前进阵线两大阵营。因此两大阵营之间的摩擦和分歧也难免传递给碧蓝航线。

重樱、铁血、撒丁由于国小地稀。海洋,或者说,海上运输线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比其他国家更甚。所以他们也最渴求战争的胜利,因为只有战争的胜利才能恢复所有的海上运输线。因此为了取得胜利,他们也是最激进的。

而白鹰、皇家、东煌、北联等有充足支援或本身就是陆海兼备的国家则相对保守,认为只有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堂堂正正地打败塞壬,才能算真正的正义。

而在秉承依靠人类自身力量与塞壬抗争这一理念的阵营内部,同样存在着分裂倾向。

原来的罗西亚帝国已经在1917年11月7日至8日的“十月革命”中轰然倒塌,新的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同白鹰,皇家等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北方联合是一个国家权力属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名留史册,开创了新纪元的同时,也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在大相径庭的理念的引导下,摩擦,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

1980年9月27日,重樱帝国 、铁血公国、撒丁帝国三个阵营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宣告脱离碧蓝航线,并成立以研究并吸收塞壬科技为发展方向的超国家政治军事组织“赤色中轴”。

随之而来的,就是碧蓝航线与赤色中轴间持续不断的战争。

1983年新罗战争爆发,重樱军队对新罗半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东煌共同体为了支援新罗同志,派遣志愿军入新作战。在志愿军和帝国陆军杀得你死我活的同时,重樱联合舰队也在海上和东煌东海舰队发生冲突。1983年12月8日,在东煌舰队主力遭重创后,重樱舰队炮击了东煌上海市,造成数万人伤亡。东煌称此次事件为“一二八事变”。

1984年,撒丁帝国入侵埃塞尔比亚。引发了非洲国家的强烈谴责。在北联太平洋舰队的支持下,东煌-北联联合舰队成功地重创了重樱联合舰队主力,使得重樱进一步进攻东煌本土的计划宣告失败。

1986年,时任联共(布)总书记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就职后不久,“八一九”事变爆发,法西斯铁血的军队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预案,对北方联合发动了进攻。铁联战争就此开始。

图为时任联共(布)总书记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他上任后仅一年,便不得不因“八一九”事变造成的严重影响而引咎辞职。


诸如此类的局部战争在1983-1991年间此起彼伏、连续不断且愈演愈烈。而最后正式形成了世界规模的大战。

尽管在战后,许多历史学者将所有这些地区性战争的集合看做“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然而在战后各国的官方史书中,却试图尽可能地淡化这场实质上已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军事行动。它们不以“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来形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多场战争,而是用“1983-1991年间碧蓝航线和赤色中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来描述这场战争。

个中缘由其实也很简单:塞壬再一次发动了全面进攻。

游动着邪魅紫色纹路的Ⅲ型量产型和全新的塞壬战术人形的出现,让沉迷于内乱的人类再次清醒过来。


图为塞壬量产型驱逐舰Ⅲ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轻巡洋舰Ⅲ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战列舰Ⅲ型


图为塞壬量产型航空母舰Ⅲ型


由全新的Ⅲ型量产型和战术人形组成的塞壬舰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撕开了碧蓝航线精心打造的防线。短短两个月时间,人类便丢失了三成以上的海域。加上卷土重来的塞壬在突击舰队中配备了具有一定战术规划能力的高阶人形,这些人形在突入碧蓝航线防线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系列战术,包括入侵两架正在太平洋战区服役的新锐空中要塞“自由”和“正义”,使得这两架“军械巨鸟”在分别被战斗机和“巨石阵”反小行星防御系统击落前在碧蓝航线防线后方造成了严重破坏。进而使人类数十年来在群岛防区所做的绝大多数努力都付诸东流。


人类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式和巨大挑战。

正如时任联共(布)总书记的奥列格·西蒙诺维奇·舍宁所说:“我们面临着敌人强大的攻势,但我们不会也不能屈服。”塞壬是不会和人类谈判的,只有抗争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图为时任联共(布)总书记的奥列格·西蒙诺维奇·舍宁,他带领北方联合夺回了被铁血法西斯侵占的领土,推动北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被称为现代北联的奠基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空前地团结了起来。在前进阵线宣告解散后,由东煌牵头成立的WSA(World Socialism Alliance,世界社会主义联盟)接过了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度过这艰难时刻的责任。以英勇无畏的气势和悍不畏死的精神同塞壬持续作战。大洋联邦也积极参与碧蓝航线的军事行动。并给予WSA同胞们大量的军事援助。一时间,“团结一致,共抗塞壬”成为广泛流传的口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各国想尽一切办法淡化人类曾经相互厮杀的事实这一原因,也就不难看出来了。

1991年9月2日,碧蓝航线和赤色中轴在停泊在东京湾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上签订了远东地区的停战协议。碧蓝航线和赤色中轴之间停止一切敌视和作战行动,赤色中轴表面上接受碧蓝航线的管理,双方一致对外,齐心戮力抵抗塞壬的入侵。

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她因东煌、北联与重樱间停战协议的签订而举世闻名


在停战协定签署后4年,从内战中恢复元气的碧蓝航线和赤色中轴两大超国家政治军事实体联合发动了“第二次对塞壬战争。”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针对塞壬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从太平洋到北冰洋,从赤道到极地,到处都可以见到舰船与塞壬交战的痕迹。

先后共有154个主权国家和地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作战,人类总数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被卷入其中。战况最激烈的时候,一天之内沉没的舰船就有上百艘。

第二次对塞壬战争最终以塞壬一方的被迫撤退而宣告结束。

人类夺回了全球海域面积的50%,剩下的部分仍然掌握在塞壬手中,但相对于塞壬无穷无尽的兵力和至少超过人类50年的先进科技,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是属实不易。

第二次对塞壬战争后,联合起来的人类带来了全球范围内持续至今的和平,人类内部再无大的冲突,同时,科学的高度发展也切实地造福了大多数人民,多数曾落于塞壬之手的海域也得以光复。

虽然塞壬的威胁尚未消失,但至少,我们的处境不像过去那样糟糕了。

经过分歧和争论,经过敌视和冲突,经过惨烈的战争。浴火重生的人类文明和舰船们真正理解了:“合则存,分则亡(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传达的意义。

时间已然迈入21世纪,在这个新的仟年中,人类文明应当何去何从?

是抓着国家和民族间过去的积怨不放,沉浸于无穷尽的内斗之中,把舰船当做我们争夺权力和财富的兵器?

还是选择让时间冲淡过去的矛盾,让全世界人类和舰船携起手来,抵抗塞壬,探索宇宙,把舰船当做我们前行路上的伙伴?

新的世纪,我们仍然有很多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不管怎样,无论人类文明的未来如何,光明也好,黑暗也好。光辉灿烂的人类精神也将一直指引着人类,朝着最有利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方向坚定前行。

而这就足够了。

哈啊。。。。。

可算是做完了。。。。。。

巨石阵和军械巨鸟的图片也太大了些(15.3M啊同志们),死活也传不上来,请大家见谅。

重新修订了新世界观历史,现在应该会更科学一点。

如果各位看得爽的话不妨一键三连支持一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ACES at WAR A HISTORY 2019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7263358)

ps:如果有想要皇牌空战7设定集的同志可以私聊up

再次感谢大家的观看

碧蓝航线舰船档案:基本历史回顾(2.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