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35)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35)劳动强度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什么不同?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它是以同一时间内劳动支出的多少来衡量的。因此,劳动强度较高的一个劳动日,比时间相等但劳动强度较低的一个劳动日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但在劳动强度提高的场合,单位产品的价值并不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和过去一样。比如在劳动强度提高以前,一个工人在八小时内生产一双鞋,其价值是八元。后来由于劳动强度提高了一倍,在同一时间内可以生产两双鞋了,这时由于劳动支出加倍了,在同一时间内创造了十六元的价值,这十六元的价值分配在两双鞋上,每双鞋的价值还是八元。可,在劳动强度提高的场合,单位产品的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不能减少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因而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支出同量劳动,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场合,由于所耗费的劳动量没有变化,所以新创造的价值量也不会变化,但单位产品的价值却降低了。比如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前,每个工人在八小时内生产一双鞋,其价值是八元。后来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同一时间内可以生产出两双鞋了,这时由于劳动支出仍和原先一样,八小时内创造的价值仍旧是八元,而这八元的价值分配在两双鞋上,每双鞋的价值就是四元了。可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场合,单位产品的价值是降低了。
由此可见,劳动强度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前者不要求生产技术的改善,只是靠提高生产的紧张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劳动力支出;后者则要求生产技术的改善,在单位时间内并不增加劳动的支出。
还应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动强度也会随着提高。这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劳动强度的提高有密切联系。这是由于新机器的采用,使劳动者的劳动更加紧张,劳动的支出增多,因而在提高劳动贬值了,一元纸币只能代表十分之一的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就要上涨九倍。资产阶级国家为了弥补预算赤字,总是滥发纸币,使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量,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商品价格总是不断上涨的。
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组织人为地提高价格(即垄断价格),也使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