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呢?
看起来,这是个哲学问题,却也是个非常基础的人生问题。人的一生会发出无数次这样的疑问:在你开始有意识的时候,在童年开始对世界好奇的时候,在青春期压抑的时候,在青年期迷茫的时候,在中年危机的时候,在富裕了以后,在空空的房间里的时候,在旅行的某个瞬间……你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可能是一种突然的伤感、空虚、迷茫,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觉得生活就是流水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觉得人生七八十年实在太长了,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找不到放弃生命的理由。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缺乏意义感。
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
要理解这部分,得从什么是“自我”开始说起:你是如何感知你自己的呢?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的呢?“我”是个很熟悉的词,但什么才算是“我”呢?
当我们说“我的汽车”“我的房子”“我的孩子”“我的工作”的时候,这些东西是客体,是“我的”而不是“我”。所以,“我”所拥有的外在事物在自我范围之外。
那么,皮肤内的就是“我”了吗?我们又会说“我的心脏”“我的肝”“我的肺”,那么,相对于“我”来说,这些内脏也是客体,它们属于“我”而不是“我”。同样,“我的名字”“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愿望”,这些也是相对于“我”存在的客体。
一切可被定义为“我的”的存在,都属于“我”而不是“我”。
自我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体验者。
观察者不是观察本身,不是观察物;“我的”也不是“我”。
又“哲学化”了,好吧。当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算你的头大了三倍也不会有答案。
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上千年的努力,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评》中认为理性无法帮助人认识自己,哲学家们都在说同一件事情,认识自己是件不太可能的事。
当你去思考时,答案就找不到了,因为自我只能被感知,无法被思考。
活出自我就是享受
自我,就是你愿意享受的事物的集合。
你有过感觉到享受的时刻吗?你曾在某个瞬间陶醉于某一件事吗?那一刻,你忘记了所有,不再思考。
比如说旅游。
当你在看山、看海、看雪、看瀑布、看日落的时候,你有陶醉过吗?
那一刻,你忘记了自己,你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像你跟这些风景在一起了一样。你们在那一刻成了一个整体。
我在海边生活,经常在夜里去看海。某些时候,我感觉我和大海是一体的,我们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
比如说娱乐。当你玩滑雪、玩滑板、玩跳跳床、玩跳楼机、玩超级马里奥、在KTV里唱歌、吃火锅、做美容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想什么呢?
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你会忘记思考,你只是在做,你只是想做,你陶醉在这些事里,好像你们是一体的了。
即使你在思考,你也在专注地思考要做的事。
比如说看电影时,你忘记了自己在看电影,你仿佛就是故事本身。
你不是在电影院里,你是一个故事的主角,你在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中,你就是故事本身。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只是在体验,在感受,在陶醉。
你忘记了自己,消融了界限;那一刻,你会感觉到,自己跟那件事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就是活出了自我。外在的事物成了自我的一部分,那一刻,它们不再属于你,不再与你无关。
那一刻,它们就是你。
那么,自我其实就是你的心愿意享受且能够享受的事、物和人的集合。
你在做什么,什么就是你。
自我是流动的,自我不能单独存在,自我就是事情本身。
当你陶醉在某件事里,你就体验到了你的自我。
自我就像灵魂一样,当它附着在某件事上时,自我就跟那件事情完成了融合,这件事就是它。
自我即融合。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自我,就是去融合,就是去陶醉于人、事、物。这个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活在当下”。
因此,人生的意义就是沉浸,就是陶醉,就是享受,享受一切你能享受的事物。
有的人把这个概括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去更多想去的地方,吃更多想吃的食物,见更多喜欢的人,跟喜欢的人探索更多,做更多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