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记24 | 李诞《候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2022-06-30 21:02 作者:伽林公园GalenPark  | 我要投稿


看这本书的那一段时间里感觉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读了好几本书,都没有读完。

伊诺说我最近看的讲道理的书太多了,应该看看小说。我想起来之前提到李诞写的《候场》,花了一个小时坐地铁的时间加半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

有评论说这本书就是一份「忏悔录」,和书名「候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还好自己有长达几十年的俗世价值观,不然没准还真被他这种人生无意义的情绪给感染了。

的确,这本书里面充斥着负能量、抱怨和拧巴:他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却活得好好的; 他不爱钱,却又在拼命赚钱; 他不喜欢真人秀,却又不停地参加。

但是豆瓣上的评分却又有7.5分。


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诚实。


“人间不值得”


他向公众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而一般人是不会把这种真实向大众展现的,甚至他们都不会诚实的面对自己。


如果是5年前的我看这本书的话,我看完之后一定是觉得自己跟他的情绪一样,然后到处宣扬他那句所谓的名言:


人间不值得


可是我不是5年前的自己了,我就算能体会到书中的些许情绪也不能到处宣扬了。不然我就是一个拧巴和矫情的人。


由于这是本不知名不经典也没有「正能量」的小说,我就不介绍他讲的是什么了。不过李诞曾经说过这本书里面的事儿不一定是真的,但情绪是真的。


那就来讲讲情绪吧。


下面三段话均摘自书中原文。


1. 你委屈吗?

一个业界知名的记者私下传授过一个秘诀,每次一定要问被采访的名人一句话:“你委屈吗?”

他说没有公众人物是不觉得委屈的,事实上,几乎每个现代人都觉得委屈。

李诞把这种委屈比喻成俄罗斯方块里那根长棍所时时感到的委屈。都在等着它,来晚了还挨骂,来了,消了,没人领情,马上开始继续垒,等它下一次来。

虽然他是因为调侃「金句」才用俄罗斯方块做了个比喻,但确实,我们时不时地都觉得委屈。

现代人敏感且脆弱,又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每天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如果现代人的情绪离崩溃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委屈就是那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问了身边的朋友关于他们委屈的原因,他们说有时候会感觉不被认同,仿佛所有人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有一种被排挤的感觉;还有的时候是付出了很多却没有被对方理解或者珍视,或者被别人无端安插了不是很好的标签。


似乎这一切委屈的原因都是源自于「别人」


李诞在节目<十三邀>中对许知远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会对他人的言辞或行动产生反应,称赞或者表扬的话就会使人高兴,中伤或者批评也可以使人低落。

如果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来看,想要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淡化外界评价对自己的影响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不过这很难,应该是非常难。而人们不愿意做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从众。不过这些事没有对与错,只是个人选择。


2. 对食物的贪恋

我开始去有钱人饭局时很痛苦,有钱人吃有钱饭一多半时间就是在聊饭,聊这个鱼是什么来头,那鱼在他嘴里仅次于银河里捞来的,聊酒,哪年哪年的,那语气就像是来自唐朝李白喝剩的一碗,给了这桌人,一桌人次第哇哦,次第啧啧,小口喝,喝完再长长地嗯,那介绍的人一定要马上补一句——他一直说这酒多么值得回味可他是不会给你回味的机会的他要赶紧说这么一句——哎哎赶紧再来一口这个鱼脸,快快这是绝配。一桌人再同时夹鱼,次第嚼。

李诞不喜欢这样的讨论。他觉得,强调自己能品尝出各种食材随着标价数字变化而变化的味道,是种变态。

这让我想到,在我小的时候,周围的年长者们去餐馆吃饭的时候都会讨论一下这盘菜是怎么做的,都加了什么调料,然后再评论一下菜价真贵,自己在家也能做。

就好像他们真的自己会去实践一样。

他们还热衷于寻找各种野味,野鸡,野猪,野蘑菇…说是大补。

也不知道听谁说的,不锻炼身体,光靠补。

现代人似乎对美食有一种过分的贪恋,必须去「苍蝇小馆」才能体现出自己是个吃货」;吃饭前必须拍照,大家把这一步称为「验毒」环节;跟朋友讨论时必须用「巨好吃」三个字才能体现自己对于某道菜的喜爱。


我不理解。


“你总是把吃饭当做任务,这样你吃的一点儿都不开心”,伊诺总是跟我说。

“我也有,喜欢的食物啊。比如烤馕,烤饼,炸鸡...”,我边回想边说。

“你呀,就是吃不了好东西。”


3. 某一类人

几天后到了医院,做胃肠镜三人一组,换开裆裤,全是男的,全由女的陪着,凡大夫问到做过手术没有什么药物过敏最近饮食习惯,男的全茫然看向女的,女的就答。我穿着开裆裤害羞得不得了,觉得当男的真丢人。
我也陪她去过医院,凡大夫问到做过手术没有什么药物过敏最近饮食习惯,全是她自己答,我就在旁边玩手机,开玩笑,还有,吓唬她。什么忙都帮不上,什么都不知道,在旁边等久了还要不耐烦。什么东西。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把人分类,特别能赢得「共鸣」,尤其是在网络上。比如「南方人和北方人」、「男人和女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和你们外国人」等等。

我不喜欢把人按这些类别分类,可能因为我不是「典型」的那一类人。不可否认的是,南方人也有喜欢吃咸豆腐脑的,女人也有邋里邋遢的,外国人也有说话委婉的。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刻板印象。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举这个反例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南方人吃甜豆腐脑,女人干净整洁,外国人说话直来直去了。

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基本的情感和思维,跟性别与地域无关。但是因为「社交」这种属性,人们很容易把自己定义为「某一类人」。

可能这就是群居动物的特点吧


4. 尾巴

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发这篇公众号,总觉得哪里不对,所以修修改改了很多次,拖着也没有发出来。而发这篇文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有别的「存货」了。

最近一直在学习和做视频相关的事情和一些杂事,没有太多时间做读书笔记。

我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每本书要读两遍以上才能写出一篇完整的笔记,一开始我因为能力不足可能要读四、五遍(小说除外),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输出效率很低。

不过万维钢老师在他的《精英日课》中建议一本书应该被读且只读两遍。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 读第二遍的同时要写下读书笔记,这个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的笔记。

笔记最好可以写到取代原书的程度,且每一章的逻辑脉络要清晰。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今年我会多去实践这种方法。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学记24 | 李诞《候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