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命运即国运:历史上因皇帝短命而被权臣谋朝篡位事件

2022-03-18 22:01 作者:燕赵节度使  | 我要投稿

一个人的寿命虽然长短不同,但终归有尽头,就算是皇帝万岁爷也不例外。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死就死了,最多开个追悼会,亲朋好友来吊唁一番,假模假式的哭几鼻子,喝一桌解晦酒,完事。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写得好: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来说,最高领导人去世那将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争夺皇位的流血事件,人头滚滚,甚至灭族亡国,改朝换代。

中国历史上就有几个因为皇帝短命而导致改朝换代的事件。

曹魏。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挥鞭跨黄河。

一统中原定基业,壮志难酬可奈何。

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

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迫使汉献帝退位禅让,建立曹魏,年号黄初,定都洛阳。

226年,魏文帝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辅佐嗣主。次日,曹丕崩于嘉福殿,终年40岁,比曹操少活了26年。

曹丕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他文武双全,个人的综合素质极高。在曹操的教导下,曹丕兄弟几个从小读书习武,成为一代人杰。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丕和曹操、曹植并称“三曹”。

他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他的《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于东汉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搞得朝政乌烟瘴气,曹丕吸取教训,下令限制宦官、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这项举措保证了曹魏始终没有宦官、外戚干政而造成政治危机。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与民休养,恢复社会生产,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到了曹丕末年,曹魏国库充实,累积巨万,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在位后,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孙观等割据势力,彻底统一了北方。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派人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败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曹丕在位期间,还多次派兵击败鲜卑和西羌,派人在西域建立长史府,恢复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

虽然曹丕征伐吴国都以失败告终,但魏强吴弱的格局已经形成,为以后的西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曹丕死后,太子曹睿登基,是为魏明帝。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代明君,他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

军事方面,曹睿派曹真、司马懿等人击退吴、蜀的多次侵扰,平定鲜卑,攻灭辽东公孙渊。

文治方面,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35岁。

曹丕只活了40岁,而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更不如他,只活了35岁。

曹家的人一代比一代短命,这种寿命在古代也属于短命。

试想,如果曹丕也跟曹操一样,活到60多岁,他的儿子曹睿也同样能活到60多岁。凭借他们的政治才能,必定能培养一大批忠于曹家的文臣武将,压制权臣比如司马懿,令司马家忠心耿耿不敢妄动。

正是因为曹丕和曹睿的短命,以及托孤大臣尤其是曹爽这个酒囊饭袋,才让司马家钻了空子。

司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熬死了曹家三代,最终等到曹皇帝年幼登基,大权旁落,而司马家羽翼丰满,独揽大权,最终吞并三国,建立了西晋。

而西晋建立后,由于统治阶级腐化堕落,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太康之治后便爆发了八王之乱,后来又是五胡乱华,中华大地陷入了数百年的战乱浩劫之中……

所以说,对一个帝王来说,他的寿命不仅关系着国运,更关系着民族几百年的命运。

除了曹魏之外,还有两个王朝,也因为皇帝的短命而导致被权臣篡位,而族人也身死国灭。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少年登基,隐忍待机,杀死权臣宇文护,得以亲政。

宇文邕是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生活俭朴,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

针对当时佛教泛滥的情况,他大举灭佛,没收寺院财产,充实国库,强迫僧尼还俗,增加社会劳动力。北周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他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相反北周的敌国北齐则君昏臣佞,屠戮功臣,导致上下离心。

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建德六年(577年)摧枯拉朽般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正当宇文邕雄心勃勃,想要率领大军亲征北周的劲敌突厥时,忽然暴病身亡,年仅36岁。

他的太子宇文赟登基,是为北周宣帝。宇文赟沉迷酒色,纵欲无度,一年后病死,时年22岁。

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之子、7岁的宇文阐继位,即北周静帝,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

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强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帝位,建立隋朝。宇文阐同年被害,终年9岁。

北周武帝宇文邕以36岁的壮年时期抱病而亡,结果导致他生前一直想要废黜的太子宇文赟即位。而宇文赟仅在位一年就纵欲无度而亡。他的儿子宇文阐才九岁,这就给了权臣篡位之机。

试想,如果宇文邕能够活到五六十岁,以他的雄才大略,恐怕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统一天下,再创盛世也是不可能的。那样一来,恐怕就没有隋唐什么事了

唐朝令狐德棻在《周书》评价宇文邕:

“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及诛护之后,始亲万机。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凡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人。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改为土阶数尺,不施栌栱。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强。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

后周世宗柴荣。

显德元年(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是为后周世宗。

《旧五代史》称:“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柴荣发下宏愿,要“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减少赋税,修订制度刑法,大举灭佛,增加国库财富,使得后周政治清明、军力强盛,百姓富庶,国库充实,中原的经济得以复苏。

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准备进攻幽州,进而收复幽云十六州时,突发疾病,抱憾而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仅六年。

柴荣去世后,他的儿子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

显德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强迫后周恭帝禅位,后周灭亡,北宋建立。

柴宗训被封为郑王,赐予“丹书铁券”, 郭威、柴荣的宗族被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居住。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逝世于房州,时年仅20岁,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

读史至此,不由得让人掩倦长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当时乱世中少有的明主,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攻伐四方,企图一统天下,开创太平。

只可惜天妒英才,让他们在三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就抱病而亡,壮志难酬。

临终前,我想他们都会为不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发出长长的叹息吧。

这一首歌一定能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


命运即国运:历史上因皇帝短命而被权臣谋朝篡位事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