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电影71:《月光男孩》

2021-09-03 17:56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同性之间的爱究竟是何种‘奇葩’?

 

在叙述开始之前,我想先插入一些知识,关于LGBT这串字母,它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可能一些人知道,一些人不知道,那就先让我科普一下。(以下内容来自于百度)同志本指志同道合的人,由于语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逐渐开放,演变出了新意——同性恋者。目前,同志一词已经不仅限于同性恋者,现已扩大到国际上通称的LGBT四大群体,即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ity)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

之所以先说这一点是因为我在刷豆瓣电影榜单时,看到这一陌生的榜单,毕竟也是第一次较为正式地接触,所以有必要多了解一些。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吧。

 

电影中对肤色的选择有较强的偏重性,出现的人物基本都是黑人,很少有白人的出镜,唯一能让人有点印象的镜头只有喀戎被警察带走的那个画面以及在餐馆里食客们一晃而过的画面,有了这样的偏重,自然能创造一些别样的氛围。电影关注的人群是在美国饱受歧视的‘弱势人群’,因为一些特别的缘故,他们是被冷落的一群人,他们所处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从无序到有序,中间应该是怎样的过渡,谁能说得清楚,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异变,这既是大背景,也是故事的开头。

 

电影前期安排的‘胡安’这个角色一开始是挺令我费解的,因为电影的标签是‘同性’,如果说是男主和胡安之间故事,那未免也太离谱了吧。而且胡安身上所散发的更多的是一种父爱,从胡安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无限的关爱,这与电影主题有些偏差,如果电影后面不能为这个人物给一个很好的定位的话,电影应该算是失败了,但随着电影的深入,即使电影后期这个人物再也没出现过,但他之前出现的意义已经足够明显。

 


电影中选择了三个时期的喀戎,他的变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也只能顺着电影去了解那么多,更多值得剖析的部分还是喀戎的心理。

 

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他的母亲似乎成了唯一的亲人,至于父亲,永远的迷,所以当胡安出现之时,我们可以先将他理解为父亲角色的承担者(虽然我更加认同胡安是在喀戎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毒品作为电影中最恐怖的存在,也确实发挥着它的魔力,它成功破坏了喀戎的家庭生活,而颇具讽刺意味的还在于售卖毒品的人就是胡安。毒品给了胡安以及喀戎的美好生活,但却因为毒品,喀戎的母亲变得疯狂,精神疯癫,喀戎的家庭也被毒品折磨得不堪忍受,当胡安和喀戎对峙的那瞬间,千愁万感汇与一点,是一个阶段结束的最好标志。在喀戎的少年时期,与其说是喀戎成长的证明,不如将其理解为胡安的性格剖析,这对电影后期的发展很有帮助。

 


第二个阶段来到了喀戎的高中时期,此时的喀戎依然没有改变之前的弱小身板,性格也因为家庭的缘故并未有所改变,还是被欺凌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此时的小男孩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我确实对生物学了解的没有那么多,同性之间的情感就是在不经意间诞生以及被发现,但突如其来的小插曲打断了这短暂的平静,某些关系就因此被终止。高中时期的故事完美地符合了‘承上启下’这个成语,就是简单的过渡时期,只是谁也想到这变故会那么突然且猛烈。

 


到了最后的成年时期,所有的故事都该有一个结果了。电影之前的所有伏笔在此都有了答案。胡安的故事不仅仅象征着‘父亲’的含义,他更是喀戎的未来的模样,贩卖毒品的生活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但代价就是内心永远得不到平静,而且售卖的毒品将会摧毁更多的家庭,一切都得不到改变,胡安的早早去世既是必然,也是现实的代价。反观凯文,虽然生活过的很心酸,但却找到生活的目标,能够很充实的活着,享受着忙碌带了的快乐。在两种生活的对比之下,喀戎能找到他对生活的答案吗?

 

(以上图片来源于豆瓣)


这部电影作为2017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虽然当时还和《爱乐之城》发生一点小乌龙,好在及时反应过来了。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将剧情很好的融入到现实中,而且电影最后没有把喀戎的答案展现出来,留给观众的思考更加的深刻,这或许也是当年能击败《爱乐之城》的原因之一吧。

 


说了那么多,关于电影名的理解我还没说过,还是简单聊一聊吧。电影中对月关男孩的定义来自于第一阶段时期胡安和喀戎在海边的一段对话。蓝色代表着忧郁和梦幻,当你困惑的时候,面对夜晚的大海,平静且深邃,那温柔的海面下潜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海边奔跑的你也许就能从自己的心境中收获你的答案。因为一些原因,黑人孩子所遭遇的苦难将会更多,因此他们的思考将会更加激烈,个人色彩将会更加浓烈。如果深入到电影中的剧情,那男孩的一切梦境都是从夜晚的海边开始的,因此,大海和月光,以及黑人小男孩,将会是电影中不变的主角。

 


电影虽然涉及到‘同性恋’这个敏感词汇,大众对它或许陌生,或许习惯,但因为特殊的原因使得其存在,那我们就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

 

额外补充的一些东西:

1、 因为我看电影时的翻译是将电影中男主的名字翻译为‘喀戎’,因此就一直用此翻译,但这个发音又与英语发音有所不一致,后面百度后确实是此翻译;

2、 喀戎(Chiron,又叫凯隆)是希腊神话一个半人马的名字,为人和善,主持公道,热情好客(有兴趣自行百度)。

3、 奇葩,原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个性十足。现在这个词更多带有调侃,与原本美好出众的事物不同。也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现多为贬义。(我在第一句话中使用的意思为前者)

 


关于电影71:《月光男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