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目二笔记之【课程改革现状与趋势】:课改课改,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课改?

2020-03-23 15:43 作者:对啊网  | 我要投稿

上期笔记传送门:


课改课改,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课改?

今天呢,就带大家了解课改的前世今生

一点一点细说课程改革现状与趋势 ~


先看下历年考情,本节占比不大,但每年都在考,所以我们复习重要的知识点即可。




01课程概念★★

在当代,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如下所述: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意义的课程。




02课程类型★★★



03课程理论★★




04课程编制★★★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我国课程计划主要包括:

①课程设置,其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②课程开设顺序。

③课时分配。

④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直线式和螺旋式

(2)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4.课程实施

(1)课程计划的特性

(2)交流和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常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泰勒(课程评价之父)的目标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评价模式。



05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历年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2.课程课程的基本特征

(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3.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要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过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5.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1)学生发展评价

(2)教师发展评价

(3)课程发展评价

(4)改善和完善考试制度


6.课程资源的分类


7.新的教育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科学向关注人转变


8.新的教师观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9.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0.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11.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12.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科目二笔记之【课程改革现状与趋势】:课改课改,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课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