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硕MTI每周热词|COP15&神舟十三号&仰韶文化

2021-10-23 19:40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翻硕MTI每周热词|COP15&神舟十三号&仰韶文化

原创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热点新闻汇总(10.11-10.17)
热点新闻一


人民网云南10月11日电 (记者赵健、余璐)十月的云南昆明,繁花似锦。作为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10月11日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赴“春城之约”,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图源新华社|侵删



热词提取
COP15


1.简单定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2.补充说明

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会议于2021年10月11-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


3.评价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保护地体系、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以推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拓展知识
《生物多样性公约》


1.简单定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


2.补充说明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对中国生效。公约适用于香港、澳门特区。

3.评价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后,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图源新华社|侵删




热点新闻二


人民网酒泉10月16日电 记者王凌硕、卫雨檬报道: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图源新华网|侵删


热词提取
神舟十三号


1.简单定性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补充说明

神舟十三号将实现五个方面的任务目标: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五是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转为发射状态。


3.评价

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前发射的最后一艘飞船,标志着中国太空计划再次迈出重要一步,并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太空计划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正式转入下一阶段——空间站建造阶段

图源新华网|侵删


热点新闻三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图为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侵删


热词提取
仰韶文化


1.简单定性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2.补充说明

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因1921年首次由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而得名。
仰韶文化以女性为中心,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其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较为低下。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较重地位。制陶业发达,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陶器上常有精美的装饰图案,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


3.评价

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有重大意义。图为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侵删


拓展知识
良渚文化
1.简单定性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钱塘江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2.补充说明

1936年良渚遗址被发现,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但实际良渚遗址是余杭县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根据测定,良渚文化的存在时期约为5.3千~4千年前。
在这一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此外,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特别是,在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琢制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钺出土。尤其是在玉琮上,往往刻有精致的兽面纹,是神灵的图象,也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此外,良渚文化的政治体为酋邦,各酋邦之间结成联盟,能动员大量劳动力,建造大型祭祀场所、城墙及防洪土墙。社会成员地位分化,形成贵族和普通平民阶层。


3.评价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真题

  1. 下列中国早期文化中,位于现今河南省境内的是( )——选自【2015四川外国语大学】
    A、红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仰韶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 2019年新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是下列哪一个?——【选自2020天津外国语大学】
    A、仰韶文化  B、良渚古城 
    C、龙山文化 D、北京猿人文化遗址

3、中心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的()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史,2019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选自【2020浙江工商大学】
A、马家坝文化遗址 B、半坡文化遗址  
C、良渚文化遗址 D、河姆渡文化遗址


内容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词条编辑:初歆雪碧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翻硕MTI每周热词|COP15&神舟十三号&仰韶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