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三体》为何这样改?我或许窥视到了…

2022-12-17 13:39 作者:螭晵  | 我要投稿

(本文全长约2200字,欢迎朋友们友善交流)

本文原标题“《三体》动画——年轻剧作者的第一课”,想了想还是改了个蹭一蹭热度的标题。看了三集《三体》动画,上周看完两集时发了个动态,但是在进一步增加阅读和了解后,发现认识中有些地方不太完善,最后删了。

今天我不谈作品质量,也不谈原著党与路人之争,仅仅从我,一个年轻的电影硕士在读,未来的影视民工的角度,说说我学到了什么。

一,故事剧情构建

根据《三体》动画的编剧顾奕老师(微博:-刀寒-)的说法,三体动画版原定应该是在央视版剧集播出后推出,也就是说,在剧作上是基于“观众已经通过央视对第一卷的诠释了解了三体设定”的假设进行的。

然而,问题就在这。

单从故事结构上来说,这种假设以及假设的破灭对故事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在创作者的假定中,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在看过剧集后继续来看动画的。这直接影响到了对观众群体的误判,在原定判断中,观众群体很有可能夹杂了大部分看过央视剧集、并不了解原著的青年甚至中年人。

结果这么一改,原定的庞大剧粉观众群体消失,观众群体变成了云读者、原著党,但是剧本却没时间改了。

说这么多,就是很简单地解释了一件事——为什么前两集节奏这么拖?

因为编剧是默认大部分观众对于三体第二卷内容根本不清楚。

在这种假设下,第二集的追逐戏会演变成疑问,第三集的所谓拖沓,即在路上的时间会演变成疑问,最终会在面壁人计划公布时演变成一声巨大的“卧槽”,巨量的路人剧粉观众对于这个设计啧啧称奇。

然而这一切(指剧粉)并不存在。

结果就是,这个类似于积累后爆发的设计在拥有千里眼的原著粉、云读者们的视角里,变成了拖时间、水时长。

而这个假设,也更加直接地影响到了第二步的设计,那就是人设。

(聊人设前,先聊聊剧情设计,我个人是看完了我三第二部第三部的,原著停留在有位朋友给我讲过全部剧情。很多朋友在第三集的弹幕里说过可以把空中交接的小猜疑链加进来。说实话,我觉得那样会更好,集集都有强张力

但是问题在于,从传统剧作角度来说,第三集位于第一个情节点——宣布面壁者的前一步,此时再加爆点,对于原定的设计,可能对叙事目的造成一定的扰乱。而且,智子干扰人类通讯这种操作,如何交代也是个问题。简单来说,是需要编剧有更强的功力。)

二,人物设计

人设是很多朋友吐槽的一点,叶文洁变成大魔头、丁仪变成莽一波科学家、大史变成大糙汉、罗辑变成轻浮混混、以及我个人非常不能接受的雷迪亚兹变成南美暴发户军阀。

我还是那句话,当我们补上最后一块拼图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设计的原因。

在艺画编剧组的假设中,绝大多数观众(剧粉)已经知道了叶文洁是个什么人,那么动画版开头对叶文洁的塑造完全可以从简,因为450分钟左右的全片时长,是不足以完成一轮出色的群像塑造的,对于叶文洁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的初始形象成为观众的一种潜意识,那么塑造上也就不必太费心了。

而目前看到的绝大多数其他人物设计,都是在走非常古朴的“先扁平再复杂”方式。

《三体》是一本顶级群像小说,但是剧集搞群像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丁仪人物的复杂性就是在这个问题前被砍掉的)。面对人物处理,自然要走先扁平再复杂的方式,即先让人物快速在观众脑中有一个定位,然后再通过剧情满满丰富。

具体来说,这一集的大史从关窗户到不让脱衣服,的确展示出了较高专业素养,与第二集的糙汉形象对比,呈现出了一个粗中有细的大汉形象。(盲猜一波被狙击时会用闪回来表现防弹衣)

罗辑的设计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一规律,但是在这里,我必须提出一个我个人能够看到的明显问题:罗辑在前三集展示出的闪光点太少了。

你说大学教授青年学者算不算闪光点?算,但是那是设定,不是动作。罗辑在第一集中展示出了他的玩世不恭人生观和教学能力,而第二集就变成了一个纯纯的逗乐小丑。

他所具有的张力,不足以让人相信他是主角,而真正强化他主角感的eto诛杀令,却没有被充分强调。正如一些朋友所说,我倒是更愿意相信那个未来会用地质锤与水滴大战到大道都磨灭了的丁仪是主角。

雷迪亚兹的改动是我个人作为前文史学生不是很好接受的一个状态,我不是很懂一个格命家,为何形象上和初登场上那么像一个南美军阀独夫民贼,然后又搞了一出具有极强讽刺性的亲民表演,辅以“盲猜小男孩会朝他丢石头”的弹幕,真的是榴莲酱佐鲱鱼罐头——臭得相得益彰。

三,学习与改正

简单说说学到了什么吧。

首先是对故事全局结构的把控,实际上正如《三体-黑暗森林》的前作是《三体一》一样,《三体》动画也默认存在了一个前作《三体》剧集,这就使得创作本身被高度限制,而剧集的延迟推出对于动画的叙事是灾难性的。即使有屏字小贴士的狗尾续貂,也难以弥补观众心中的巨大信息差。这直接导致了现有的结构在面对如今的观众群体(云读者+原著党)时,呈现出了一种灾难性的态势。

如果更加上几分阴谋论调调,有没有可能是三体剧集的出品方看透了艺画的小心思,于是决定延迟三体剧集的播出呢?

不得而知。

然后就是人设,人物形象这块吧,说实话,很多时候轮不到编剧指手画脚。艺画高管要是就咬死大史必须是马东锡,编剧有脾气么?没有的。

但是人物参与的剧情和场景,的确是编剧要考虑和设计的。目前来讲,如果纯粹以剧粉的角度来说,人物先扁平后立体的确是个方法,但是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法呢?我作为小白,是不太清楚的。

从未来的剧作者角度来说,目前的三体辅以观众反馈,是值得我继续学下去的,但是它真的能继续为现有的主要观众群体提供一个优秀的观感么?

我要画一个巨大的

当然,对仍然愿意追更的原著党,我的建议是:


【杂谈】《三体》为何这样改?我或许窥视到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