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测小技巧(26)只有100字的「段落概括」题怎么做?

2022-07-12 19:44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来看一下这道题:

【2022江苏】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我国《民法典》切合司法实践诉求
(B)我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C)我国《民法典》体现新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D)我国《民法典》符合时代法治建设发展要求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我国《民法典》切合司法实践诉求
(B)我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C)我国《民法典》体现新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D)我国《民法典》符合时代法治建设发展要求

正确率——%。易错项ABC

这道题相当热门,很多小伙伴问过西瓜。

在粉笔上,该题参考答案为C,粉笔显示的「正确率」仅有12%,可见其争议极大。截止2022年6月18日,该题的评论区平均打分只有4.1星,说明题目较为热门(一般参考答案和老师讲解没什么大问题的得分会在4.5星以上)。

很多小伙伴都表示,这道题做起来有一种「使不上劲」的感觉,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知道怎么在4个选项中进行排除。

其实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这道题的题干和当今的国考、联考不一样,做起来自然会觉得「不习惯」。

本题的题干只有103字,而当今国考、联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概括」题一般在200字以上,最多可能到近300字。

江苏卷「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概括」的部分题干字数较少,一方面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概括题干、找到重点」的难度,因为从300字中找出近100字的重点内容并不难,但从100字中找出重点内容可就太难了。

100字的题干,读起来往往感觉「句句是重点,字字是关键」,就像本题这样,没有一个短句能被完全简化掉,所以分析起来必须要「通篇概括」,在「把握整段脉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解题。

本题解析如下:

《民法典》:整合新中国规范+汲取五千年文化+借鉴世界成果=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借鉴了可以看出,在这个超级长句中:

前半部分可以理解为「吸收古今中外之长」,包括「今中」「古中」「外」三部分。

后半部分可浓缩为「体现性质+符合人民+顺应时代」。

整体分析,如果这道题不是选择题而是简单题的话,那可以把「吸收古今中外之长」和「体现性质」「符合人民」「顺应时代」都浓缩起来,合成一句话,例如:

《民法典》吸收古今中外之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也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

代入4个选项分析:

A「我国《民法典》切合司法实践诉求」

A是较容易排除的,因为除了「吸收古今中外之长」的「今中」部分提到了这点外,其他都与A毫无关系。

B「我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也容易排除,因为「吸收古今中外之长」里面有「外」的部分,「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并不符合「鲜明的中国特色」。

C「我国《民法典》体现新中国的法治化进程」,D「我国《民法典》符合时代法治建设发展要求」

CD较有争议,那么在「二选一」纠结时就可以使用「反推法」来分析了。

如果C正确,反推可知原文必须体现出「法治化进程」,例如「法律数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法治意识缺乏到主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

分析后显然可以发现,全文和「进程」毫无关系,因此C不合适,排除。

如果D正确,反推可知原文必须体现出「符合时代」,那么「吸收古今中外之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与D对应,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也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虽然和「符合时代」没有直接关系,但至少可以说能够沾点边。

综合分析,AB涉及面太窄,不能对应全文,较易排除;CD「二选一」时应用反推法,可确定C的表述与题干关系不密切,D虽然也不能覆盖题干全文,但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因此D在本题ABCD这4个选项中最合适。

江苏卷的部分题目有一定争议,如果言语类基础不是特别好,可以先不做,等自己觉得刷题数量够多、基础够牢固的时候再尝试较为合适。

行测小技巧(26)只有100字的「段落概括」题怎么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