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一个朋友,简直不要太简单(真相了)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机缘巧合,我们也赶上了这样的时代。
一方面,物质、科技、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达到了空前的丰富和繁荣,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份如此丰盛美好的礼物,我们似乎没理由不感到喜悦和幸福。
另一方面,撇开这份眼花缭乱的幸福,我们生活的底色却呈现出日益浓厚的孤独。
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便是,我们交朋友的速度,似乎远远赶不上我们失去朋友的速度。

新朋友越来越难交,老朋友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在通讯、社交、娱乐这一切都变得极其便利的时刻,我们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了呢?
因为世界变了,而我们交友的“时区”也早已发生了改变。
生活加快了脚步,而关于友情的要素也必然发生错位和改变。
1、时间:太囧
任何一段感情的培养,必然都需要时间。友情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时间恰恰是现代人最为稀缺的东西之一。
以前我们可以动不动就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跟别人逛街、聊天甚至只是单纯地发呆,而如今哪怕是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一个星期留出几个钟头的闲暇时光,似乎都有些强人所难。
交新朋友?对不起,我们真的没时间。
忙碌的生活、紧张的工作、泛滥的信息,早已将我们包围也将我们湮没。我们没时间从零开始去认识一个陌生人,更没时间通过慢慢了解、发现和欣赏一个人,跟他成为志同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我们习惯了各种点头之交、点赞之交,因为这种相处之道耗费的时间通常不到一秒。跟动辄以月、年为单位的传统交友模式比起来,如此低廉的时间成本实在不要太过理想。

然而问题在于,事物的投入和产出通常是成正比的。既然我们在时间上选择了最低的投入,那么相应地,我们也就不能奢望这种最低的投入能够带给我们丰厚的产出。
毕竟没有触及人与人“灵魂”层面的交往,终究也是没有灵魂的。
事实上,非但新的友情难以建立,就连我们在过去的人生中耗费数十年积累的友情,如今都有些难以为继。
老朋友?抱歉,大多已败给时间。
我们常常感动于“友谊天长地久”,但很多时候,这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对于友情的美好祝愿。
如果你真的了解时间,你就会明白,很多时候它的确无所不能。
时间可以消除遗憾、忘掉不快、平复悲伤,与此同时,它也同样可以稀释和淡化我们的感情和念想。
以前憧憬的、渴望的、珍惜的,现在大多已经不能勾起我们任何兴趣。
就像人家说的:20岁买得起10岁想要的玩具,但我已经不想要了。
随着时间的流转和变迁,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想法也都在发生剧烈的改变。
漫长的时间,将我们和老朋友的距离拉长、再拉长,改变、再改变······就算是那些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也终究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
可见,时间太少或者时间太过久远,都无疑是现代人交友的一大“囧”害。
时间太少,故而不能真正结交新的朋友。时间太久,于是跟老朋友也断了情缘。
结果我们只好一如既往地沉湎于社交软件上狂欢,同时一如既往地承受着一个人的孤单。
2、空间:太微妙
除了时间上的尴尬,现代人在交友过程中对于彼此“距离”的感知更是极为敏感。
得益于时代的陶冶和熏染,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有了普遍的觉醒和提升。其结果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和要求。
于是一方面,缘于人类群居的本能,我们极其渴望能够结交朋友、获得友情的滋养;另一方面,出于对个人自我空间的保护,我们又对他人保持着极高的防范和警惕。

我们像一只只躲在壳里的蜗牛,小心翼翼地探出我们的触角,去寻找跟我们相似或者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味道。而一旦发现情况不符合我们期望或者预想,我们便会立刻缩回触角,重新躲进自己那安全而舒适的“壳”里。
也许只是因为某句话不投机,也许只是对某人某事持有相反的观点,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对同一个明星喜爱或者厌恶的差别,我们便往往会跟原本亲近、或者正在尝试亲近的人渐行渐远,或者干脆一拍两散。
我们一边渴望亲密的互动,一便又担心过于亲密会让自己感到不适,甚至因此受到挑战和冒犯。
我们总是幻想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安全距离”,既能与人亲近,又不至于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小心遭到逾越。
但其实我们自己也非常明白:所谓幻想,终究只是幻想;所谓的“安全距离”,也不可能有一个完美有效的标准。
距离太远,则无从亲密;距离太近,则难免心生嫌隙。
正是对于个人空间的这种尴尬别扭的介意,使得我们常常不由得感叹“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3、界限:太模糊
就算幸运地收获了许多的朋友,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和朋友的交情可以从此一帆风顺、高枕无忧。
就像花草树木需要阳光雨露的持续滋养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也同样需要持续的养护和照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旦确立了一份自认为足够稳固的友谊,便往往开始变得过于粗心和大意。
其中最重要、也最具有破坏力的一点便是,我们对于不同朋友友情“界限”的模糊和混淆。

朋友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也因此存在不同的“界限”。
能一起逛街的,不一定能一起吃饭;能一起吃饭的,不一定能一起狂欢;能一起狂欢的,不一定能一起发呆;能一起发呆的,并不一定能金钱往来······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种“界限”的存在。
一起吃饭的,被我们拉着一起逛街;一起逛街的,被我们拉着狂欢;一起狂欢的,被我们拉着发呆;一起发呆的,被我们拉着借钱······
我们糊里糊涂地破坏了不同朋友之间的默契、越过了不同友情之间的“界限”,结果必然带来友情的淡漠和疏远,又怎能指望友谊之树能够长青呢?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友情莫名其妙地“无疾而终”,我们却仍然对于它的消亡一无所知。
正是因为友情如此难得、如此微妙、又如此“脆弱”,所以在面对一段友情的时候,我们才越是需要加倍珍视与呵护。
好的友情,必然是人生中一道美好而珍贵的风景。
愿我们且有且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