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宁文史资料 总第7辑 南宁风味小吃介绍

2023-01-03 11:51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南宁文史资料 总第7辑 南宁风味小吃介绍 (一)乾隆皇的三种名牌粉 乾隆皇原名乾泰记,因其老板花名叫乾隆皇,久之,连店名也索性改为乾隆皇。该店位于府门口,马草街对过,高等法院右侧,即今民权路中山路口斜对面,桂香园附近,是一间砖柱木板结构房屋,楼上住家,楼下营业,地方宽落,设备简陋,只有几张白木八仙桌,十把张条凳,是一间家庭小食店,主要卖鸡肉粉,鱼生粉和杂碎粉,兼卖一些大虾饼。只做午市,即上午十时左右开店,下午六时左右打烊,而且还有“三不开”的规矩:初一十五不开,赌输钱不开,两公婆争吵不开。每天开市,顾客络绎不绝,多是本地熟客,过往客商慕名而来尝试的也不少。 乾隆皇之所以能在市面独树一帜,远近驰名,久盛不衰,是由于选料上乘,制作讲究,保证质量,价钱公道,它卖的鸡肉粉就有“三绝”:鸡肉鲜爽嫩滑,切粉幼细软韧,汤水味厚清澈,鸡一定采用经挑选的二斤左右的项鸡(未生蛋的雄鸡),家人见老板好赌,怕把本钱输掉,有钱即买鸡,极少留现款,每天订鸡版挑选合标准的无膆鸡送来,放在阴暗处,不许走动,用精饲料供喂一段时间,使其体丰骨软,才宰杀出售,进新出旧,循环不已。烹制时也是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掌握火候,先将光鸡在沸汤中热泡一下,并把灌入鸡肚内的浓汤倒出灌入两次,使内外受热均匀,然后在虾眼水(大热未沸的汤)中浸至仅熟捞起,再过冷河抹干,涂小磨麻油于皮,晾挂起待沽。切粉特约作坊送来,订明用南宁城西横塘、苏卢等乡所产的油粘细米,按当日气温来定浸泡时间,以石磨复磨两次,加适量热粉调浆,落托摊至极薄。蒸热后,挂在竹竿上晾至爽身再切,汤水是鸡汤和猪沙骨熬成,并加以撒油澄清处理,传说还加入蛤蚧、螭蜍,泥蛇等物吊制,使汤味更加浓郁清鲜,虽暑天亦隔宿不变。卖粉时,操作亦相当讲究,先将粉用篾制的捞篱在大热的开水锅中泡一下,迅速倒入碗中,放上鸡肉、调料,然后加入滚汤送到桌面,每个座位面前事先还摆有一小碟生抽酱油,一汤匙花生油,由顾客自行放用,一碗一碗来,一丝不苛,虽顾客盈门之际,亦是如此,这样处理,使切粉受热均匀,表里如一,不烂不硬,汤水亦能保持其清澈原味和热度。鱼生粉在市面上亦是首屈一指,主要是选料严格,因距离观音阁,三元阁两菜场都比较近,可随时起货应市,选用养在水盆中的活鲩鱼,以三斤左右最适用,大了肉粗骨大,小了肉稀味浅,切成薄片,呈灯盏窝形,两边起镜面,入口清鲜爽滑,无腥杂味,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地方是,鱼片切好后,即加入部分配料如姜丝,葱段等和全部调料,如上好生抽、熟花生油,胡椒粉等,迅速捞匀铺上粉面,加薄脆或酥炸花生、莞西,即上桌(久置会生水,多捞防起胶,这也是好吃的原因)杂碎粉也是名列前茅,为广大顾客所称道的。所谓杂碎即品种繁多之意,其中锅烧牛肉(以牛的瓦坑肉先卤后炸制成)、假烧鹅(以猪大肠、七寸卤后炸脆而成),卤牛肚(以牛毛肚,蜂窝肚,百页肚等制成)还有其他多种烧卤制品,都是以下脚制成,粗料精作,味道上乘,价格低廉,送酒下饭均可,很多住家和手作店经常买来佐餐,比自已烹制经济实惠得多。吃杂碎粉,汤粉固然好,凉拌粉则配以绿豆芽,酥炸花生、黄豆或薄脆,淋入特制的卤水芡汁,再放些南宁特产黄皮酱,更相得益彰,五味俱全,百吃不厌,兼搭出卖的虾饼,同小饭碗大,以荔浦芋切丝和以米浆,铺上大鲜虾制成。酥脆可口,放置一两天不变质,也是百吃不厌的下酒品。 乾隆皇卖的品种虽然单调,但吃法还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单吃一碗粉,可以粉中的菜送酒再吃粉,也可以另叫一碟鸡肉、杂碎或虾饼送酒后再吃粉的,总之,丰俭由人,各适其需。 抗战后,南宁两次沦陷,第一次光复,乾隆皇还昙花一现,第二次光复后,渐消声匿迹。解放后,专营粉饺,后并入合营。 (市两h供稿) (二)馍觞及第粥 商志办 曹南球 “馍觞”是间招牌名,店主是女的,三十年代期间,油行街口(现在航运民生港口码头附近)耸立着一间不大不小的店铺,如果论总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这间店楼下设厨房部,而楼上摆有8张台位作营业餐厅,可谓小巧玲珑,食客络绎不绝,这间店就是“馍觞”粥品店。 “馍觞”的生意为什么这样兴旺呢?信誉为什么这样高呢?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食品品种多,质量认真讲究,二是有一流的服务态度。 先说品种有: 及第粥:(每碗粥加三个以瘦肉香信,虾米制成的大肉丸,配以尤鱼丝,肉丝、油条);肝肉粥:(猪肝、瘦肉、猪腰、油条);牛杂粥(牛肉、牛百叶、牛肚、牛肝、油条);鱼生粥:(苏姜、瓜英、蜇皮、姜丝、胡粉、熟花生油、箔脆再加香葱、莞西等); 至于保证粥底质量问题,粥的优与劣,主要是粥底好与否,而馍觞粥品店把粥底放在首位,该店粥底原材料是:油尖细米、付竹、皮蛋、泥蛇、大地鱼等。用大瓦煲煲粥、制出来的粥品,味道特别香滑。 其次说到服务态度,主要表现在笑脸迎顾客,热情招呼入座,粥食由服务员按台送到顾客座位,除店内每天供应品种外,顾客临时增添,服务员都不厌其烦乐意照办,该店的环境卫生,也特别讲究,窗明,椅净,餐桌不沾油污,食具清洁。 (三)宽记京粉水圆 “水圆”是南宁地方方言,外处有叫“汤圆”,也有叫元宵,尽管称呼有所不同,但都是同用糯米粉裹着不同的馅,煮熟后,再加上糖水食用。至于什么“桂花元宵”,成都的“赖汤元”等,只是各地的风味和特色罢了. 宽记京粉水圆,乃是南宁的地方风味和“特殊”制法。宽记水园在三十年代初期是沿街叫卖的小贩,摊主叫林启章,花名:“倭仔宽”。由于宽记永圆质量好,吸引了众多的食客,生意日渐兴隆起来,有了一定的积蓄,1945年后,便设店于府门口,(现在的中山路口到兴宁路口拐弯处),名曰:“宽记京粉水圆店”。所谓“京粉”,(一)选用一级心圩大糯米、磨浆液干水,(二)加上10%上等淀粉。(三)搓粉是“京粉”的主要工序:粉团搓好后,再适当加添上等淀粉再次搓匀后,就成京粉。 宽记京粉水圆通常每碗六只售出,其中分别以水晶、麻蓉、豆蓉馅各投两只,伴随水圆的糖水也很讲究,宽记京粉水圆店用的糖水曰:“冰花白糖水”,所谓冰花白糖水就是在白糖滚水的溶液中,加上数只鸡蛋青,过滤沉淀即成, 宽记京粉水园的独特风味是:脆口略带韧性,晶莹细滑,香甜,吃而不膩。 (商志办供稿) (四)亭子油炸粽 三十年代初期,人们想趁亭子圩,来回总得花好几个小时才行,因为隔着邕江,当时既没有浮桥,更没有像现在这样雄伟、宽广的邕江大桥。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靠泊在“洋关码头”的小木头船摆渡。 亭子圩是三天一个圩期,南宁人(含外地人)每当圩期去亭子趁圩,除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付食品或猪、鸡苗外,回家时都喜欢顺便带几只亭子油炸粽回家给老人或小孩吃,据说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惯例了。 亭子油炸粽,不是大的酒楼饭馆经营,而是圩场上比比皆是普普通通的个体小摊罢了。其制法较简单,每只粽投糯米二至三两,绿豆五钱,用粽叶包扎后放入锅内煮熟凉冻待用。 亭子油炸粽为了显示“新鲜滚热”,因而摊主们都是采取“边卖边炸”来兜揽顾客,为了使油炸粽酥脆,炸前必须把每只粽沾上大米粉浆均匀,用干净植物油开炸。油锅鼎沸达120℃以上,炸出的粽色、香、味、形俱佳,不仅物美而且价廉(每只售价仅铜仙八枚)。 昔时,在亭子圩众多油炸粽摊点中,最驰名的是“雷四姑”粽摊。雷四姑的粽,质优量足,每只粽足有三两重,除糯米、绿豆外还有猪肉。用大米粉浆裹粽后才炸,炸成金黄色方止,味道甘、香、脆俱全,经营作风也好,童叟无欺。亭子炸粽,可说是平民百姓的传统小吃之一。 (商志办供稿)

南宁文史资料 总第7辑 南宁风味小吃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