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机车圈需要文化

2023-08-13 22:05 作者:日落风潇  | 我要投稿

最近机车发布多,降价很频繁,增加了关注度,然后发现从摩友到各路媒体都需要提高素质!

一.机车分类。

在所有的车媒体和实物上,适合通勤代步机车是以下六类:仿赛、街车、巡航、ADV、休旅、踏板,越野不适合通勤,复古可以包含所有分类。所有机车在完成功能的前提下,设计重点是:重心。每台车都有三个重心,车、人、车+人。

仿赛骑姿
  1. 仿赛:最有标志特点的别称是“趴赛”,特别能说明这个类型车的骑姿。最经典的姿态是高速直线人趴在油箱上面,风挡引导的气流会从人上面掠过,整车风阻力最小。拥有最紧凑的重心三角(好的可以把三个重心放在一条直线上),有支点可以更好的调整人的重心,非趴状态上肢对车把压力最大。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车适合高速状态,控制性也是最佳,日常代步通勤的中低速下很不舒适。个人总结:迅猛

街车骑姿

2.街车:这个类型的车顾名思义,就是倾向于街道驾驶的类型,车辆轴距比仿赛短,重心比仿赛高,人的坐姿略微前倾,上肢对车把压力中等。速度不如仿赛,视野远大于仿赛,中低速的舒适度比仿赛高,不太适合长时间长途驾驶。个人总结:轻灵

巡航骑姿

3.巡航:本类的标准形式是以遛弯感觉为主要特点的类型,长轴距,大体型,重量高,三重心最分散,低坐高,直立坐姿,上肢对车把无压力。中低速是最适宜区间,操纵性差。个人总结:慵懒

ADV骑姿

4.ADV:探险型的车辆,比街车大,重心高,离地间隙大,直立坐姿,适合各种地形和长途驾驶。但是对于身高较低的骑手(个人意见是175以下),不适合城市通勤代步,每一次红灯都是臀部和车座的反复摩擦。个人总结:多面手

休旅骑姿

5.休旅:机车家族的巨人,公路远行的王者。骑行姿态包含巡航和ADV的特点,关键点还是最大的轴距,最大的车重,最全的功能,灵活性不足。代步通勤不适合,关键是停放太占地方了。个人总结:勿倒

6.踏板:机车界最佳城市代步,小的轻灵,大的舒适。个人总结:工具

7.复古:用烂的名词,用烂的分类。本身复古适合于所有分类,要表现的就是对经典车型的经典设计的致敬。但是现在国内对于街车和巡航两个板块,已经把这个词用到让人反感的程度。

二.媒体对车辆类型毫无二致的解读。

几乎所有机车媒体对于机车的解读就三样:加速、极速、跑山。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需要评测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本文以城市通勤代步为基础。

1.加速:不需要测0-100,需要的是0-60,这个合理的区间是以人的控制能力为限,不是越快越好。

2.刹车:同样,不需要100-0,需要的是60-0,这个的合理区间是机动车整体的平均制动距离。这是在紧急避险时候最长用的,长和短都不好,长了就是刹不住,短了很容易被后车追尾。现在的媒体普遍不考虑实物场景,肉包铁被追尾,可比汽车追尾狠多了。

3.噪音:城市用车噪音是必须考虑的,扰民车就是公害,也是摩托被封禁的一个重要原因。

4.功能档:街车的2档和3档可不可以直接起步,巡航的2档能否起步。

5.特点:街车可不可以混在非机动车道而不突兀,巡航有更准确的速度显示,巡航、休旅需要多大的车位。

6.仪表: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智能化程度、易操作性。

7.避险:摩托车的麋鹿。

三.少部分低素质的车手成了害群之马,也是汤里面的老鼠屎。

1.炸街:文盲和鬼火们总是谋求声浪,媒体也推崇声浪,根本不管高分贝的噪音在城市里面对其他人的搅扰。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GB 22337-2008》这两个国标,一般居民区晚间的噪音上限是45分贝。最近出的无极的CU525原厂未改装的居然能到85分贝左右,谁会把骑这种车的人当有素质的?更有把排气该的超过100分贝的社会渣滓!

2.跑山:这么个玩意害死了多少人,坑了多少人,从媒体到个人都以此为荣。想体验速度和激情,就去赛道玩,最起码不会害人。

四.愿景。

不管是油摩还是电摩,都是很有意思也很有用的交通工具,怎么样更好的使用是每一个喜欢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媒体的引导,个人的学习与控制,都要倾向于秩序。


机车圈需要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