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自由成分+通名”结构的语素划分

2023-02-19 20:51 作者:裕泰茶馆  | 我要投稿

  现代汉语非单音节词的结构,除去定义明确的单纯词,如:

  蚂蚁 忐忑 窈窕

  还有一类在结构上呈 “

不自由成分+通名

” 形式的词,如:

  苹果 啤酒 渤海

  

苹、啤、渤

等成分既不能独立成词,也难以与其他语素连缀成词,因而常连同其后的通名成分被认定为单一语素、单纯词,确有不合理之处。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混淆了非单音节单纯词与 “不自由成分+通名” 的词源。   非单音节单纯词是整体概念,内部不可切分。虽然如:

  蚂蚁 

蚁 

  以上三组词似乎都含有 “

” 这个语素,但实际上 “蚁” 是作为 “蚂蚁” 单一语素的缩略形式,意义上是完全等同的。   虽然单一语素任意音节单用无意义,但不可否认,单一语素中类似蚂蚁的 “蚁”、蝴蝶的 “蝶” 等缩略形式,是有 “

语素化

” 的倾向的。   在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中,关于语素的定义种种:   

凡是跟别的语言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有部分相似的语言形式是

复合形式

complex form

);

  任何复合形式的

共同部分

都是语言形式,它是这些复合形式的成分(constituent);

  如果一个复合形式除了共同部分外还包括一个剩余部分,它在任何其他复合形式中都不出那么这个剩余部分也是语言形式,它是这个复合形式中

独一无二的成分

unique constituent

);

  跟别的任何一个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没有任何部分相似的语言形式是一个

简单形式

simple form

),或者叫做

语素

morpheme

)。

  布氏在这里指出,

语言形式

是指“有意义的语音(形式)”,包括词、短语、有意义的音节甚至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名词的粘附形式-s,以及普通话儿化后缀韵尾-r)。根据布氏之说,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语素的判定条件:   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不可再分;   ②同一语素必须在音义上具有相似性;   ③一个复合形式划分出单一语素后,剩余“独一无二的成分”也是语素。   由此,我们可以说,苹果、啤酒、渤海,在条件①、②中,可以用

替换法

划分出

果、酒、海

是具有相似音义的最小语言形式,即语素;同时在条件③中,可以判断剩余部分

苹、啤、渤

等“独一无二的成分”也是语素,是该词独有的不自由语素。   

 

 

  松

 白

 黄

  腰

 米

 东

  在上述3个词例中,前者区别词义的不自由语素,我们姑且称之为“

专名语素

”,是词义的核心;后者补充词义的语素,我们姑且称之为“

通名语素

”,有指示类属的功能。而在普遍的结构关系分析中,这类词依然算作

偏正式

的(如“专名+通名”结构 AB,可释为“名为A的B”)。   另一方面,“专名+通名”结构的多音节词,专名更容易脱离通名独立成词,这是由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单音节向双、多音节发展决定的,如:   

芭蕾

舞 

猛犸

象 

卡通

片 

扑克

  

卡丁

车 

朗姆

酒 

派克

笔 

华夫

  上述词例绿色部分的专名语素,在实际语用中是可以直接表意、独立成词;而红色部分的专名语素,脱离了通名语素,则难以表意,依旧不自由。

“不自由成分+通名”结构的语素划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