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都在进化,你还在等什么?
股市上有句名言:新手死于常识,老手死于经验。
前半句告诫初入股市的小白,多学习一点基本知识,不要在常识上犯错,而后半句则警示经验丰富的操盘手,不要迷信经验,或业已建立的认识,而需要不断扩大认知。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科学研究,即没有任何真理是永恒的。

1.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其理论内核有两条构成:
1.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2. 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动力。
其中第一条是陈述事实,建立在达尔文周游世界时所获得的大量观察,后人更多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支持了他的论断。对进化论真正的挑战是在第二个论断 - 自然选择是否是物种进化的唯一动力。这是一个排它性论述,如果成立,则就否认了其它可能性。那它正确吗?
2. 一部荒诞小说的启迪
1865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在陪同牛津大学校长亨利·乔治·李德尔和他的三个女儿一起划船游玩时,给小孩讲述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是小女孩艾丽丝,她紧追一只魔法兔落入了一个具有黑暗魔法的世界。故事情节荒诞、天马行空,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得到了读者的追捧,其中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和年轻的奥斯卡·王尔德。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描述了一个奇特的地下世界,统治者红皇后告诉小小的艾丽丝:“在这个世界里,你只有不停地奔跑,你才能保持在原地。” 这句话启迪了一百年后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利·范·瓦伦。

3. 红皇后假说
1973年,生物学家利·范·瓦伦在研究掠食动物演化时注意到,物种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作用。比如,兔子为了躲避狸猫的捕杀,必须奔跑更快、反应更敏捷,这符合达尔文的进化原理,即环境迫使兔子去进化。兔子的进化导致狸猫捕食难度增加,所以它也不得不优化猎杀野兔的技能。这样的结果是,兔子和狸猫都在进化,都没能提高自己的适应度。现在你可能已经明白,内卷不可避免。
换句话说:物种之间可以协同进化,即便它们在食物链上是直接的对立关系。这种协同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由此利·范·瓦伦于1973年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为准确起见,我直接引用原文:

这是1959年达尔文发表进化论以来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需要说明,红皇后假说并非是要否定进化论,而是意图说明自然选择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例如生物之间的依存和协同也能促使进化。受此假说的启迪,一些生物学家在力图区分“当前适应”和“潜在适应”,前者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困境,被动改变而生存,后者是因预判未来而未雨绸缪,主动改变。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到生物学甚至社会学研究中。
4. 尾记
2010年10月16日,瓦伦教授因肺炎病逝于芝加哥,他所提出的假说如今已近50个年头,至今依然存有争议。也许有一天,人类建立起更深刻的认知,对进化论或红皇后假说进行修正,也未可知,因为人类的认知提升从未停止,一路走来就是各种理论学说的提出与否定,追溯历时清晰可见,遥望未来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