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 II 研读摘要
【二.暴力论】
“【杜林说】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种结果或特殊情形,因而总是次等的事实。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是从间接的经济力量中去寻找”「这是杜林先生的论述,接下来恩格斯将从各个方面列举,论证其错误性」

“杜林先生为了证明暴力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特意编造的天真的例子证明: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具有大得多的“基础性”,同样,在历史上,关系的经济方面也比政治方面具有大得多的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基础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催生了暴力」
“为了能使用奴隶,必须掌握两种东西:第一,奴隶劳动所需的工具和对象;第二,维持奴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奴隶制才会成为可能。奴隶劳动要成为整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生产、贸易和财富积聚就要有大得多的增长。”「先是生产和交换的形式的发展,从而导致分配上的不均衡,拥有较多分配的人就有向较少分配的人提供生活资料的可能性。使得奴隶制成为可能。」
“虽然财产可以由掠夺而得,就是说可以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但是决不是必须如此。它可以通过劳动、偷窃、经商、欺骗等办法取得。无论如何,财产必须先由劳动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掠夺”「私有制的出现并不是暴力掠夺的结果」
“公社的产品越是采取商品的形式,就是说,产品中为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部分越小,为交换目的而生产的部分越大,在公社内部,原始的自发的分工被交换排挤得越多,公社各个社员的财产状况就越不平等,公社就越迅速地瓦解为小农的乡村。”「生产者更多的商品用于交换,那么公社中的分配就越不均衡,财产状况差异也因此变大,使得公社向小农乡村转变」
“私有财产的形成,到处都是由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发生变化,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换———因而都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在这里,暴力没有起任何作用。显然,在掠夺者能够占有他人的财物以前,私有财产的制度必须是已经存在了;因此,暴力虽然可以改变占有状况,但是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即使没有暴力的进入,在以个人为单位的劳动中,随着生产交换造成的分配不均,同样也会造成一些劳动者被迫与生产资料分离,从而产生少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而绝大另一部分人失去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
“资产阶级起初是一 个被压迫的等级,它不得不向进行统治的封建贵族交纳贡税,它由各种各样的依附农和农奴补充自己的队伍,它在反对贵族的不断斗争中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最后,在最发达的国家中取代了贵族的统治。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是城市反对乡村、工业反对地产、货币经济反对自然经济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资产者的决定性的武器是他们的经济上的权力手段,这些手段由于工业(起初是手工业,后来扩展成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扩展而不断增长起来。”「恩格斯用资产阶级发展的过程来反驳杜林先生的暴力论」
“就政治状态来说,贵族拥有一切,资产者一无所有;可是就社会状况来说,那时资产者是国家里最重要的阶级,而贵族已经丧失了他们的全部社会职能,他们只是继续取得固定收入,以作为失去这些职能的补偿。
资产阶级的革命结束了这种状况,并造成使新的“经济状况”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状态。”「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满足资产阶级的生产力,从而只有把上层建筑改变,从而改变生产关系,才能促使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但是生产力的腾飞,总是在生产关系的改变后发生」
“资产阶级已经接近贵族在1789年所处的地位了,它不仅日益成为社会的多余,而且日益成为社会的障碍;它日益脱离生产活动,日益像旧时的贵族那样成为一个只收取固定收入的阶级;它不是用任何暴力的戏法,而是以纯经济的方法,实现了它自己的地位的变革,并造成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
它拥有的生产力发展得超过了它的驾驭能力,好似以自然的必然性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推向毁灭,或者推向变革。资产者现在求助于暴力,以挽救日趋瓦解的“经济状况”免于崩溃”「资产阶级如今也面临着以前封建主义面临的决定性问题,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了,这些变化的产生都不是因为暴力,而是由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形成基础,那些由法的意志、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形成的所有上层建筑,都是由这基础性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