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的陷阱(三)
陷阱三:高送配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
庄股炒作的一条铁的规律是该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在大比例送红股、用公积金转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庄股通常都炒得很高了。这时候,一般稍有买卖股票经验的人都不会在高位买进。而股价大幅上升后,庄家拉抬也没有什么意义。
许多股票大幅除权后,的确会有填权行情,但要具体对待。一般来说,除权前股价翻了一番、两番甚至三番的股票很难立即填权。
值得指出的是,庄家利用除权后的成交量放大制造陷阱,有可能在除权当天进行,也可能要过几天,要根据当时的大局而定。有的一次出货不尽,就在除权后多次震荡,设置各种看似筑底成功的假象,在放量上攻途中出货。
对于大幅除权后的股票,投资者要仔细研究其股本扩张速度是否能和业绩增长保持同步。还要考察除权后流通股数量的大小及有无后续炒作题材。切不可见放量就跟,见价涨就追。
陷阱四:逆大势下跌而放量上攻
有些股票可能长时期在一个平台或一个箱形内盘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势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市场一片衰叹之时,该股逆势飘红,放量上攻,造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市场效果。这时候,许多人会认为,该股敢逆势而为,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待公布,或者有大量新资金入驻其中,于是大胆跟进。谁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人套牢。
显然,该股的庄家利用了人们反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势下跌时逆势而为,吸引市场广泛的关注,然后在拉抬之中达到出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庄家常常是孤注一掷,拼死一搏,设下陷阱,而许多短线炒手正好也想孤注一掷,舍命追高,正好符合了庄家的心愿。老实说这种陷阱很容易使那些颇有短线炒作实践经验的人上当受骗。
庄家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不要多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庄家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们在研究量价关系时,应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长时间(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和它的业绩之间的关系,摸清庄家的活动迹象及其规律,以避免在庄家放量出货时盲目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