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织田信长史传(13)姊川合战

2023-09-08 16:53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织田信长非常想不通,好端端的,浅井长政干嘛要背叛自己呢?然而除了信长以外,大部分人其实都对浅井长政的谋反不感到意外。

这里要强调一个误区,那就是因为游戏、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浅井长政并不想背叛织田信长。他背叛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老爸浅井久政虽然隐居,但是手中掌握着家中大权,久政看信长不爽,再加上浅井家和朝仓家世代交好,所以才在信长攻打朝仓家时叛变。

前文已经提过,有一说一,要论世交的话,浅井家和朝仓家的关系还不如织田家和朝仓家的关系呢。浅井家和朝仓家是同僚出身吗?一起出过兵打过仗吗?一起在稻叶山城下吃过瘪吗?而且要说武田信玄看织田信长不爽的话还能理解,你浅井久政几斤几两,有什么实力允许你看信长不爽?

浅井家和朝仓家还真一起打过仗,只是那一次朝仓家是来帮助六角家征服浅井家的。也正是因为那次战争,浅井家才不得不屈居于六角家之下,连浅井长政的名字“贤政”都是六角义贤下赐的。

这就是国众的命运。如果朝仓家和斋藤家不是敌人,斋藤家压根就不会和浅井家结盟。同样的道理,在斋藤家与浅井家破盟后,如果斋藤家和织田家还是友好关系的话,信长也压根就不会鸟浅井家,甚至有可能和六角家或者别的什么家族结盟(织田家和六角家因为争夺北伊势的霸权不和)。

务实的织田信长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而浅井长政却没有。在浅井长政的眼中,自己与信长结盟的时间甚至比清州同盟要早,在信长上洛时,浅井家也是出钱出力,十分卖力。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建立功勋,在室町幕府里能有一席之地,实现阶级跨越一举跳出国众阶层。

而信长是怎么做的?从结盟开始的那一刻,织田家与浅井家的结盟就注定不是对等的。

比如,在德川家康的嫡子竹千代元服后,信长把自己名字里的“信”字赐给了他,取名为“信康”。这在当时的日本是有说法的,“信”字是织田家代代相传的字,每一个家督名字里都必须要有这个字,这个叫“上字”。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你叫信长也好信秀也好,上字必须放在名字里的前头。而上字后面的一个字就可以随便取了,这个就叫下字。

在织田家的家臣或者盟友里,受赐“信”字的,都说明地位比较高,比如佐久间信盛、德川信康、长宗我部信亲。而赐“秀”字、“长”字的地位就不如“信”字了,比如林秀贞、丹羽长秀,比如浅井长政。

名字这方面还好说,毕竟两家刚结盟时,浅井家的实力确实不咋地,再说了赐了下字的,也不是不能再改成上字。浅井长政的要求并不高,那就是承认浅井家的地位。可是在二条御所建成以后,织田信长给各国大名发去的书信,彻底寒了浅井长政的心。

信长在书信中号召的大名有:“北畠大纳言殿(同北伊势诸侍中)、德川三河守殿(同三河、远江诸侍中)、姊小路中纳言殿(同飞驒国众)、山名殿父子(同分国众)……”当织田信长点名到近江国大名时,并未直接提到浅井长政,而是“京极殿(同浅井备前、同尼子、同七佐佐木、同木林源父子、同江州南诸侍众)”。

京极殿,指的就是近江国、出云国原来的守护京极家。也就是说,在信长的眼中浅井长政根本就不是大名,而是和北伊势豪强、三河国豪强一样的地方土豪。

浅井长政想不通,同样是盟友,同样在上洛时出兵出力,凭什么信长点名三河国大名时就是“德川三河守”,提到近江国时就不是“浅井备前”而是“京极殿”。从这一刻开始,浅井长政认识到,浅井家根本就不在织田信长想要构建的政权中枢之中,在织田家之下浅井家永远都没有办法有出头之日。

与浅井长政的思绪万千不同,织田信长倒像个乐观家族族长一样十分乐观。在信长看来你浅井家都陷入朝仓家、斋藤家、六角家的重围之中了,要不是我织田信长一拳放倒了俩,浅井家现在能不能存在都还不一定。而且你上洛出兵,我也不是没有给你赏赐,本来你浅井家在江北的领地名义上是属于六角家的,现在我正式赐给你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人呐,要是会知足的话,太阳都能打西边出来了。

话说回来,信长回到京都以后,六角义贤也在近江国甲贺郡召集旧部举兵反抗信长,是为“第一次信长包围网”。为了休整、召集军队找回场子,织田信长带着家臣们从京都离开,踏上了返回岐阜城之路。结果在路过伊势国铃鹿关的时候,被六角家一方的甲贺众给狙击了。没错,是狙击不是阻击。幸好织田信长福大命大,埋伏的几个狙击手都没有射中信长,只是虚惊一场。

招惹了织田信长,又没能杀死织田信长,接下去大家的日子恐怕都不好过了。这其中日子最不好过的还是浅井长政。

自从与朝仓家一起对抗信长以后,朝仓家就派出军队进驻了浅井家的小谷城和几座支城,甚至入驻了横山城这些浅井家与织田家边境上的城池。也就是说,朝仓家压根也没把浅井家当成对等盟友来看,浅井家实质上沦为了朝仓家麾下的国众,其领地内的城池也成了朝仓军可以随意进出的据点。

以往的旧说都说浅井家、朝仓家的叛变是足利义昭在幕后策划的,然而足利义昭其实并没有策划包围网的动机。要知道和浅井、朝仓两家一起组成包围网的还有六角家、三好三人众等反义昭势力,一旦这些人成功打倒织田信长了,你一个靠信长拥立才得以出任将军的足利义昭,还能赖在这个位子上吗?实际上,足利义昭在信长出兵以前,就曾给近江国高岛郡的国人横山下野守送去书信,表示自己会与信长一起出兵攻打浅井家。后来因为三好三人众想反攻京都的原因,这才作罢。

元龟元年(1570年)六月十九日,织田信长的大军终于从岐阜城出阵,直奔着浅井家的根据地小谷城而来。信长派出前锋军队在小谷城城下的街市纵火,自己则率领本阵在小谷城西南一里地左右的虎御前山布阵。

小谷城位于海拔三百米左右的高山之上,想要攻陷小谷城并非易事。所以织田信长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方法,从小谷城撤军,转而攻打小谷城东南方向的横山城,逼迫浅井长政出兵野战。即便浅井长政不出兵,信长也可以趁机夺取横山城这个小谷城的重要支城。

在信长撤兵时,浅井长政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结果信长早有准备,从各个军队里抽调出了五百名铁炮手殿后,一通噼里啪啦之后,浅井军丢下几十具尸体灰溜溜地逃回了小谷城。

在织田信长包围横山城的同一天,盟友德川家康率领的德川军也来到了横山城下。而朝仓家这边则派出一族朝仓景健为大将,率领着八千人的援军抵达了近江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织田信长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朝仓军抵达近江国以后不久,突然全军拆除营地后撤。信长得知朝仓军的动向后,认为朝仓军对自己不构成威胁,便把手头上的军队悉数派出去攻打横山城了。当时的地理情况是这样的,在横山城下的是织田军的主力,主力的北面是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本阵,本阵以北则是姊川。结果,在第二天凌晨时分,浅井、朝仓军突然出现在了姊川的北岸,让织田信长大吃一惊。

姊川合战的过程并没有小说电视里那么传奇,实际上这场合战就是浅井、朝仓军对织田信长本阵发起的一次奇袭作战。

上午六时左右,姊川合战就在这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开打了。织田军的主力来不及回防,信长根本没有时间去部署《浅井三代记》里说的十三道防线。战后织田信长曾写信给细川藤孝说,姊川合战时德川家康曾和自己的马廻众争夺前锋的位子。如果不是仓促应战的话,职责是保护信长安危的马廻众,又怎么会被派到前线去担任前锋呢?

最终,信长决定由德川家康率领的德川军出任前锋。时年二十九岁的德川家康十分骁勇,在他的指挥下,德川军抗住了朝仓军的攻击。另一方面,浅井军并未在姊川战场的前线投入战斗,而是朝着战场的东部移动,想绕过战场突袭信长的本阵。率领这支浅井军的并非是军记小说里的矶野员昌,而是浅井家的重臣远藤直经。

现如今的姊川古战场上,远藤直经战死之地“远藤塚”在信长本阵遗址的南面约三百米左右的位置。这说明在远藤直经对信长本阵发起攻击时,织田信长一度率领本阵向后撤退了数百米。最终在远藤直经战死以后,信长本阵的威胁才得以解除。

同样在信长给细川藤孝的书信里提到,上午十时左右,织田军对浅井、朝仓军发起总攻。推测在这个时间点,横山城城下的织田军主力已经回防本阵,对敌军发起了反攻,浅井、朝仓军对信长本阵的奇袭作战也宣告失败,两军在溃败的途中损失惨重。

姊川合战后,横山城见援军无望,便开城投降于织田家,信长命令亲信木下秀吉率军进驻城中,成为监视小谷城的一颗钉子。

客观评价,浅井、朝仓军的战术其实并没有失误,朝仓军的后撤甚至完美地误导了织田信长的判断。唯一遗憾的就是,如果对阵的敌人换成别的家族的话,恐怕有八九成的概率会是没等到主力回防本阵就被冲了。但是他们对阵的是两个自带“天下人”buff加成的武将,以及他们麾下骁勇善战的马廻众和三河众。

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织田信长史传(13)姊川合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