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台耳放打擂,香榭丽舍SuperFET场效应管 VS 和弦ANNI VS 博雅 Conductor 3XR

2023-08-31 20:19 作者:迪拜理查哥  | 我要投稿

关于香榭丽舍SuperFET这个产品,首先颇为遗憾的,是我本人与该品牌主理人没有过任何交集,遂无法从其颇具“传奇色彩”的前半生经历,去窥探他匠心打磨出来的作品,究竟被赋予了何种意义与脾性。好在咱们不是在品鉴一部电影,亦并非是在推敲一副画作。对于一台纯粹的耳放,只需要通过插上耳机,播放自己熟悉的歌曲,便能使我拥有些许资本,聊聊自己对其的看法和理解。


此次分享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一.碎碎念;

二.听听两台我已经烂熟的大耳,相较另两台耳放,在SuperFET上是否有“独特的”声音表现;

三.看看SuperFET在对付“不算好推”的塞子时,能否令人惊喜;

四.搭配HeSuVi + EqualizerAPO耳机空间音频算法和飞傲Q7在游戏电影上的表现(由于码起字来刹不住车,文章太长,这部分被我一句话带过了)


一.

说起来,第一次听说香榭丽舍,大约是在疫情前的一两年里。那时候,我作为成分简单的清纯萌烧,对于任何类型的Hi-fi设备,都抱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好奇。当时主玩随身的我,也是在坛子里,看到一些关于香榭丽舍器材的帖子,关注点几乎都落在了主理人的生平和机器的声音上。而对于本身就特好折腾的我来说,具备创造者之“匠心精神”属性的机器,往往会是我优先追逐的对象。而那时身在国外却经常回国出差的我,苦于没有线下试听和购入香榭丽舍的渠道,而正当我鼓足勇气准备线上盲狙一把的时候,却被Covid-19拦在了国门之外。回国后,忙于生计,而就算我当下是在以贩养吸,奈何店铺的运营体系里,并没有香榭丽舍这个品牌。


前些日子,一位多年的圈中好友,像是回忆起了我多年前的欲壑难填,慷慨地将他经手的香榭丽舍的新机子,SuperFET场效应管耳放/前级,借给了我。我只想说,哥,我谢谢你。

 

不巧的是,机器到店后的一周里,店里头像样的两支台式纯解码,一台出借,一台返修,所以我便只能“凑合”地拿出三万有找的便携旗舰SP3000,来给SuperFET搭个伙子。而作为业务面不是那么广的萌新店铺,手头没有像样的箱子,所以这次,我挑了两台我认为声音风格迥异,却颇具独特性的大耳,来重点体验SuperFET作为耳放的表现。这次未能一探其作为前级的实力,实属遗憾。虽说只是搭着听听耳机罢了,但促使我码下这些文字的,却也正是SuperFET推耳机的音色,使我迫切地想和老铁们分享。


出场器材:

Headphones:

-Dan Clark Audio Expanse 开放式平板耳机

-ZMF Vérité Closed 封闭式铍蒸镀振膜耳机

 

IEMs:

-索尼Signature Series IER-Z1R


用于对比的耳放有:

-Chord Anni

-Burson Conductor 3XR(以下简称C3XR)

(价格方面,在撰写此文时,SuperFET定价10000元整;和弦Anni当前券后万元有找;而Burson则是定价15999,但厂家似乎有不定期的促销活动,价格大约落在10999~11999元)


耳机空间音频算法:

PC端,HeSuVi + EqualizerAPO

空间音频搭配解码:

飞傲Q7(9038Pro+THX788)

 

二.

关于SuperFET的开箱,以及诸多功能方面的诠释,相信感兴趣的朋友,已经阅读过一些大佬们既严谨,亦诙谐的好文,这边则不再赘述。如果说在实际听到之前,能够激起我好奇心的,那一定是SuperFET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了。这种区别于市面上主流的石机和胆机,却某种程度上结合了胆石特性的声音,着实能够驱使我拿到机器后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

 

SuperFET的机身造型非常工整,甚至称得上有些朴实无华,却轻易地给人留下一种皮实耐操的感官印象。由于对产品的先期了解不足,我甚至在开机之后,花了将近十分钟去研究机身上是否有我们理工男喜闻乐见的push button(按按按),以及像极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垃圾佬,非常怀疑自我地来回翻了三次机器的包装盒寻找遥控器。所幸夹在时代缝隙中的八零后基因特质及时kick out,使我本能般地抬起手指戳了戳机身正前方的彩色小屏,这才认识到,这长着一副old school workshop做派的四方机身,却镶嵌着一块彩显效果充斥着古早情怀气息,且绝对不会让人去联想到具备触摸功能的触摸屏。而实际使用起来,这块触摸屏竟是意外地好用,虽然功能上无非就是选择输入输出端口和增益调节,以及在不进入功能菜单时连续单击屏幕循环调整屏显亮度,但每次触摸与电位器“咔哒”声的反馈结合,着实狠狠地戳着我奇怪的G点。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Dan Clark Audio旗舰型封闭式平板大耳Stealth的分享,读过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其喜爱有加。这次,手里多了一台Stealth的孪生兄弟,开放式的Expanse。两者相同的是都采用了以往只用在基建和飞机引擎等处的和谐共振器技术,带来了平板耳机业界堪称顶流的低失真表现。不同之处,当然就是一个封闭,一个开放(或者说半开放),加上开放版换了个色,且在200Hz处,相对地做了一个微妙的增益,使得Expanse在整体音色上,完美延续了Stealth高密度还原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声音的饱满度和鲜活感。

 

Expanse是低阻高敏极度难搞的典型,我甚至对其官网上一台mojo直推它的图片一直耿耿于怀。这台耳机,在推力不够的前端上,即使能被推出一个良好的声压,音色也会不可避免地呈现疲软干薄的质感。而在前端给到足够的推力和控制力之后,Expanse往往能够被催生出摄人心魄的细腻和丝滑。这种听感,甚至是可以让一些颇具听音经验的烧友,不自觉地联想起某些较为高阶的静电大耳系统。当下的三台耳放,SuperFET与C3XR,在正常的平衡口输出功率下,推开Expanse可说是基本无压力的,而对于和弦Anni,我则使用一条香蕉头转XLR平衡母座的转接线,让机身背面本是司职推动低阻书架箱的端口,来专门搞定头铁的大耳机。


先来试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Anni上的Expanse,在回放小提琴的华彩乐段时,表现出的乐器质感,是最瓷实的,非常具象地展示了Expanse在超高密度方面的上限。当大锣,定音鼓,铜管进场,小提琴们以戏曲的快板节奏协作时,Anni加持下的Expanse,在声场宽度上的表现,则介于Burson和SuperFET之间,但稍有一些被撑开了的紧绷感,使得Expanse在此时颇有一些秀肌肉的意思。将其换到Burson上之后,整个声场则会非常自然地扩散开去,但并未到空洞的程度,如果和Anni来比较的话,就像是从1400座的medium capacity音乐厅,扩展到2500座的区别。虽然在Burson的推动下,小提琴琴弦的金属质感没有Anni下来的足,但却是三台耳放里,高频最具备空气感的一个。当Expanse与SuperFET搭配时,声场表现是三台里最小的一个,这也会触发我对于Expanse,在一些用家那里得到的“声场未达到开放式大耳标准”这一反馈的担忧。但令我惊喜的,是此时小提琴solo时,高频和极高频的泛音存在感,以及其华丽而穿透力极强的音色表达。这种音色,我愿意称之为Expanse在回放高频弦乐时,在平板大耳界中独树一帜的“the moment”,也是三台耳放在搭配Expanse回放该段落时,最能让我联想起某些高阶静电系统的表现。所以,如果你在把玩Expanse时,热衷于将它催生出颇具静电味儿的听感,那么三台耳放中,SuperFET会是最适合的那一个,只不过华彩乐段结束后,Burson在演绎乐团快板全奏时的厅堂感,却是更合我的口味罢了。


来到人声部分,我选择的是周深与郭沁合唱版本的《大鱼》。在这首歌中,周深的声部更像是空灵清丽的女声,而郭沁的嗓音在女歌手中较为浑厚,两者颇具反串式的戏剧效果。这首歌是Live版,若以演唱者和伴奏乐团的临场度以及位置的错落感来判断,Burson推出来的Expanse,依然是最有空间感知效果的那个。虽说前文提及两位歌手的合作颇具反串效果,但郭沁的声线依旧是一耳朵典型的女歌者,在Burson这台放上,周深纤细的嗓音结像,会有一定的增肥效果,这会导致当周深和郭沁你来我往的交汇演唱时,会让我在听声识人的判断上慢下半拍,因为两位歌者的音色,基本上都属于女声嘛。周深的音域大概是覆盖到了C3-C6,除了男声低音区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覆盖到了,从肉耳来判断的话,周深的音域范围,大致上是比郭沁覆盖得更全的。然而最能凸显两位歌者的反串对比度效果的,则是在耳机搭配SuperFET的时候,因为此时周深的音色,在较Burson更纤细的结像包裹之下,我感受到了更为紧致的内核,这再一次让我想起当年在WARWICK的APERIO参考级静电耳机系统上,聆听同一首曲子时,周深开嗓跪的新鲜感。


接着来到郭沁这边,Expanse在SuperFET的驱动下,对于郭沁稍显稚嫩的基本功,例如丹田发声的不足,能够得到一定的填补,在这一点上,换到Anni功放口推出来的效果,与SuperFET亦几乎是持平的水准。值得一提的是,在回放这首曲子,且欲使Expanse在三台耳放上达到一个相似的健康聆听声压,那么ANNI的香蕉头转耳机输出大致需要音量旋钮在2/5的位置(高增益),Burson需要开到38/99(高增益),SuperFET则在高增益上需要打到80/127。


关于这首曲子,我这儿还有一段花絮。某天上午,前来拜访的一位男士烧友,见我正听得仔细,便问能否让他也试一下SuperFET搭配Expanse,就听我正在听的这首周深和郭沁合作演绎的《大鱼》。全曲听罢,他颇为感慨地说:“听着让我想起以前谈恋爱时候的一些遗憾,听得快哭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说完抬起胳膊,让我亲眼目睹了一番。巧的是,当天傍晚,一位女士烧友,也在下班后前来,在同样的器材上,完整地听完了同一首曲子。摘下耳机,缓缓地说道:“听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浑身起鸡皮疙瘩”。两个人的感受,竟会如此一致。这不禁使得我再次意识到,好的器材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该被过分地用来将音乐庖丁解牛。选择一台机器,寻找一首佳曲,是用来让自己沉浸并共情的,若陷入了频繁更替设备的怪圈而无法自拔,那么收获最多的,往往是得不偿失的遗憾


ZMF Vérité Closed,以下简称VC,是我觉得在木碗耳机界中,声音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款,在国外也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热度。它的声场在封闭式大耳里算是奇大,就连半开放式设计的Expanse,在完全被推开的情况下,亦略输一筹。铍蒸镀工艺(Vapor Deposed Beryllium)加持下的动圈单元,配合独特的木碗声学结构,使其声音同时具备余韵温婉,和迅捷凌厉的特质。这台耳机的阻抗值是300欧,灵敏度为99dB/mW,相比较Expanse的23欧阻抗和86dB/mW的灵敏度,懂的人一看便知,它俩在选择前端搭配时的参考,也许会是截然不同的方向。在平时,我会偏向使用它聆听人声曲目,这次就选择《Shallow》,对三台耳放做一个对比的参考。


在回放这首live歌曲时,有两个要点让我特别在意:

第一,Bradley Cooper和Lady Gaga在影片中分别饰演的角色,在舞台上各自进场开嗓时的情绪,是否能被较好地传递出来。因为Bradley Cooper在电影中饰演的是一名顶流的乡村摇滚歌手;而Lady Gaga则是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女孩形象,她在男主的推波助澜之下,第一次站在万人空巷的舞台上演唱。Cooper的开嗓是极富自信,且驾轻就熟的,开声饱满,有力量,余音缭绕,这一点在Burson的推动上,表现得最为丰满可信;Gaga的开嗓则带有一丝羞涩和犹豫,从最初的绵弱无力,渐渐地进入状态,演员所演绎的情绪渐进的变化,在SuperFET上,则过渡地最自然顺滑。VC在SuperFET上演绎男女歌者的嗓音时,最富有特点的一项,便是能够凸显肉嗓中音区的密度,以及高音区的润泽,对于声音能量感的分布,颇有一丝信手拈來的老道。相比之下,Anni推动VC演绎此时此刻的人声,边缘会有一些毛刺,虽然速度感和凌厉度是三台里最快的一个,但却会让我感受到两个人都稍有些用力过猛的错觉,如果细究且反复看过两三遍影片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我对故事发展的融入程度,但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吹毛求疵罢了。


第二,当Gaga饰演的角色进入状态,挺进副歌段落的时候,此时后方乐队的键盘,架子鼓像是响应了吉他手的号召系数进场。几种乐器的位置,和歌手的距离感,在Burson上的表现,无论是纵深,还是舞台的3D感,都无疑是最好的。相比之下,尤其是架子鼓与歌手的位置分布,在SuperFET上是相对另外两台耳放较难判断的一个。乐器在低频部分的扩散和Q弹程度,在Burson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而比如鼓点的重量,打击感,则是SuperFET稍稍胜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歌曲最后的大高潮,男女歌手从“In the Sha~ha~sha~ha~llow”开始合唱的部分,在影片中,两人是凑在一个话筒上,两张嘴距离仅仅20厘米左右,演唱至最后的每一句歌词的。这种人声亲密的距离感,显然在SuperFET上得到了最真实的还原


综上所述,VC这台耳机,在和弦Anni上面,最能体现其木碗耳机中引以为傲的速度感;而在SuperFET上,除了被突出其木碗温润的音色之外,也被填充了其在许多前端上略欠的声音密度。如果有人说VC这台耳机的声音略显空洞,那我会非常建议你搭上SuperFET再尝试一次。听闻许多用家反馈说Burson与ZMF堪称天作之合,至少此次我搭配VC和C3XR下来,会直言此话不假,而当VC搭配SuperFET时,则是非常有趣,且能出来一种扬其长补其短的化学反应,着实令人惊喜。

 

三.

听完了桌面型耳放最为擅长的推大耳部分,再来简单地说说它们应对IEM的表现吧。尽管在当下关于“台机推塞子,杀鸡用牛刀”的论调依旧不绝于耳,但我今天祭出一条大法小Z1R,想必各位不会过于反对。虽说其阻抗40欧,灵敏度101dB/mW,但由于它独特的声学架构以及单元特性,使得它覆盖到惊人的3Hz - 100kHz频响,远远超过了人耳正常感知范围的同时,也让许多玩家乐此不疲地将它怼上台机,摸索它的上限。我平日常常会痴迷于Z1R极为出彩的解析与两端动态,但在搭配了许多前端后,也为难以补足其稍显凹陷和干薄的中频而抱憾。

 

此次使用Z1R试听的,则是融合了谣曲、吉他独奏、歌剧、硬摇滚几个主要元素和段落的经典名曲,《波西米亚狂想曲》(2011 Remaster版本)。首先要说明的是,IER-Z1R在接驳Burson的C3XR之后,即使在最低增益下,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底噪,事实上全曲听下来,会存在整体过推的现象,比如Brain刻意在放大器上做文章制造的吉他失真效果,在C3XR上的Z1R会回放出更强烈的刮耳感,所以接下里只对比IER-Z1R搭配Anni和SuperFET的声音。


在《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序曲部分,是由Freddie一人录制,多轨合成的五声部无伴奏合唱,令我比较意外的,是在SuperFET上,并未出现前文接驳两台大耳时,声场宽阔度较另两台耳放稍稍吃亏的现象。甚至相较于Anni,五声部叠加出来的层次感,在SuperFET之上会有更清晰的辨识。这一点,在歌曲大约3分钟时进入的歌剧段落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这一部分,是由几位乐队成员通过反复吟唱各自声部的录制,最终将180条独立的音轨合成出合唱团的效果,如果此时用SP3000内置的Apple Music开启此曲的杜比全景声模式之后,这种错落有志却又神经质十足的多声部跳跃感,在SuperFET上会愈加明显一些。当然了,这样的差距,也有可能是为了Z1R在Anni上不被过推,我将耳机换插至Anni前面板上的机载耳放端口所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前文中SuperFET自身耳放口出来的声场,在与Anni香蕉头转耳机的“不讲武德”模式比较时,属实是有点吃了哑巴亏的意思。


音色方面,将耳机换至Anni的前面板耳放端口之后,依旧会比SuperFET推出来听着更瓷实一些,毛刺感相较走后门的邪道用法亦会减少一点。虽说Anni下的歌手口型清晰度,会较SuperFET下更清晰,但香榭丽舍驱动Z1R的人声吟唱,依然会有一种被填满了内核之后,包裹了几层绵密材质的表壳质感,使得Freddie的声线更具弹性和肉感,在叙述“忏悔”、“恐惧”、“无助”等段落时,情绪传递地尤其到位。而当曲子进入到歌者传递“愤怒”的硬摇滚段落后,Z1R在Anni下的Freddie嗓音,会更具备“金属感”的特质,听起来则更为过瘾和酣畅。在乐器伴奏方面,歌曲在打破传统的多风格段落中依然能保持超高程度的稳健,这得益于自己谱曲的主唱Freddie,稳准狠的三角钢琴演奏,是它引领着其余的乐器不偏不倚地紧紧跟随。那么对于背景伴奏中,最为重要的琴键重量感,以及配合频次最多的吉他音符的落地感,SuperFET则都会略胜一筹,甚至是定音鼓的低频,和贝斯手用效果器合成的长号到大提琴等音效,在SuperFET上也会显得更干净悦耳一些。

 

四.

关于把玩HeSuVi + EqualizerAPO的耳机空间音频算法,我将在之后发表的Audeze Maxwell游戏耳机评测中,和大家做详尽的分享。由于不想篇幅太长,这次就不赘述SuperFET搭配算法和解码硬体之后,插上耳机打游戏和观影的体验了。若是一言以蔽之,则可以概括为:飞傲Q7身上搭载了DSP算法的THX788耳放,在忠实还原的声底上,由SuperFET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动态,以及更多的环境音细节;而对于空间音频最为重要的虚拟环绕声效果来说,主要取决于最前端的软件算法;一台出色的耳放加持,并不会让声场变得更为宽阔,充其量,只能好比是你家附近的杜比环绕声影厅,在音响布局不变的情况下,换上了更贵更优质的箱子罢了


熟悉我的老铁们,都知道我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一台器材的好坏,说实话我也不大喜欢看器材的评测被写成散文或者小说。SuperFET总体上来说,是一台非常适合放大后端耳机特质的耳放,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融合了现代胆机和老派石机的奇妙音色。很遗憾由于条件受限,我未能品尝SuperFET与不同解码搭配后的味道变化,以及探究其作为前级的实力表现,但我依然非常享受这几天试听它的过程。老实说,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不知道香榭丽舍的这款全新耳放产品是否已经正式开卖,但我衷心地推荐每一位热衷于桌面分体台式设备的玩家,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提起自己心仪的耳机,或双肩受累扛着自己的箱子,前去试试这款SuperFET。


三台耳放打擂,香榭丽舍SuperFET场效应管 VS 和弦ANNI VS 博雅 Conductor 3X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