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二重奏要怎么听?爵士音乐家张雄关的二重奏专辑推荐
上期爵士音乐家张雄关为我们,爵士乐队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从人数众多的大乐队,到小编制的乐队,到二重奏,各有各的风格和玩法。二重奏因为人数较少,带来了相对更多的自由度,其配合常常需要音乐家之间的绝佳默契和交流。
今天张雄关为我们推荐了几张经典的二重奏作品,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的吧~
01 Bill Evans & Jim Hall Undercurrent
当开始构思二重奏的文章时,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把这张专辑列在了第一位。因为这张专辑可以和任何一张 Bill Evans 早期三重奏专辑一样用同一个词形容:“完美”。
两位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在这张专辑发行的 1962 年里都有很大的变化。Bill Evans 最爱的贝斯手 Scott LaFaro 于 1961 年不幸去世,伤心欲绝的 Bill Evans 不得不重新组建一支乐队,他在 61-62 年中的一段时间甚至停止了录音演出。而 Jim Hall 刚刚加入萨克斯大师 Sonny Rollins 的乐队,并于这一年早些时候同 Sonny 录制了爵士乐历史上最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辑之一《The Bridge 》。两位大师的合作注定着经典的诞生。
爵士音乐家们一直渴望着在音乐中找到 “另一半”——有的音乐家们甚至不需要说一句话,一旦音乐响起二人之间的默契就油然而生。Bill Evans 和 Jim Hall 便是音乐上的“Perfect Match”。两人都受古典音乐影响,具有和传统爵士不同的和声体系;都对于复杂的节奏叠加(Polyrhythm)运用自如;然而同时也都具有极强的 Bebop 摇摆根基。二人虽然在演奏完全不同的乐器,但钢琴和吉他的音色却被融为一体,语气、呼吸、表情有如事先商量好般一致。
专辑的第一首乐曲《My Funny Valentine 》是我的最爱。Bill Evans 在演奏旋律时没有用任何左手和弦搭配,而 Jim Hall 也未像一个传统的伴奏者一样演奏和弦,而是使用单音对位线条穿插于其中。Jim Hall 的 Solo 一开始使用了固定几个音的节奏动机,这让人一下就想起了 Sonny Rollins,想必他一定是在加入了 Sonny 的乐队后向这位“萨克斯巨人”学习到的。剩下的整个 Jim Hall 的 Solo 中,两人的互动天衣无缝,Bill Evans 在伴奏中时常使用 Polyrhythm 提示另一个节拍,而 Jim Hall 的应对也是恰到好处。换到 Bill Evans 的 Solo,Jim Hall 在一开始切换回了较传统的节奏吉他模式,而后又是通过一个 Polyrhythm 节奏重新回到两人最擅长的开放,互动段落。
专辑里还有太多精彩的瞬间,篇幅限制只能暂时说到这里,如果这一张还让你听得不够过瘾,可以再去欣赏两人 4 年后发行的另一张二重奏专辑《Intermodulation 》。另外两位大师也有更多精彩的二重奏合作,例如 Bill Evans 和 Chet Baker、Tony Bennett……Jim Hall 和 Ron Carter、Pat Metheny、Joey Baron……
02 Stan Getz & Kenny Barron
People Time
Stan Getz 生涯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便是这张和钢琴手 Kenny Barron 无比经典的二重奏合作《People Time 》。2010 年重新发行的 7 张完整版 CD 包含了 1991 年 3 月 3 日到 6 日间,两人在丹麦 Jazzhus Montmartre 酒吧现场演出的完整 7 节录音。如果你有机会找到完整版的 7 张 CD,可以仔细得聆听两位大师是如何一晚一晚挑战前一晚已经完美的自己,将完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Stan Getz 和 Kenny Barron 两人共同的特点是都拥有抒情,温暖,诗句一般的乐句。“Soul Eyes”中两人的表演最具代表性。Stan Getz 无比耐心细腻地演奏这条优美的旋律,而 Kenny Barron 的伴奏时常穿插同旋律呼应的对位线条,两人好似在补充对方的乐句——每当 Stan Getz 的一句结束后,Kenny Barron 都在最完美的时间切入对应的旋律,又在同样完美的时间停止,重新迎接 Stan Getz 继续演奏。两人的默契,在节奏、和声上的共识让人再一次感叹。
03 Fred Hersch & Bill Frisell
Songs We Know
在美国的最后一学期,我有幸得到和 Fred Hersch 学习的机会,当他告诉我他“从没有听过 Bill Evans 和 Jim Hall 的二重奏专辑”时,我曾很确定他是在开玩笑。因为这张他和 Bill Frisell 的二重奏专辑简直就是之前《Undercurrent 》的进化版,两位 Bill Evans 和 Jim Hall 的继承者把二重奏演奏中的空间、对位、互动无限放大,以至于“Solo/伴奏”的角色逐渐变得模糊。
从《Songs We Know 》的第一首乐曲开始,两人便几乎从没有一个固定的角色。除了旋律部分,很难判断谁在 Solo,谁在伴奏——更多时候两人都同时在 Solo和伴奏!在《There Is No Greater Love 》中这种状态很明显,Bill Frisell 似乎先开始了 Solo,但在B段时他立刻转换到了伴奏状态,开始演奏 Walking Bass,但没几个小节后,他又开始演奏单音线条的 Solo,这种转换在这首曲子中出现了很多次。而让我每一次聆听时都大呼过瘾的瞬间出现在 2 分 42 秒左右,此时两人已经开始演奏非常有空间感而又前后呼应的乐句。在演奏完前一句后两人同时休止,而 Fred Hersch 的下一个和弦和 Bill Frisell 下一个乐句竟然又同时落下!!这种两人同时的动静瞬间切换一定是即兴演奏中的最高境界。
整张专辑中,Fred Hersch 清澈的触键和 Bill Frisell 极简的旋律融为一体。两人有时在一整首乐曲中从不演奏一个完整的和弦,却从未让聆听者觉得空洞。行云流水,相互交错的线条让最简单的乐曲都显得气势磅礴。
04 Joe Pass & Ella Fitzgerald
Take Love Easy
我爱吉他或钢琴与歌手的二重奏专辑。介于之前已经放过了 Bill Evans 和 Fred Hersch 的专辑,这里就不再介绍他们和歌手的合作(但如果你钟情于抒情的旋律和钢琴演奏,你还是一定要去寻找这些专辑)。
虽然录制时间已是四十多年前,但 Joe Pass 和 Ella Fitzgerald 合作的几张二重奏专辑依然是我对“吉他+歌手”的首选。已经将近六旬的 Ella Fitzgerald的 演唱中多了几分成熟,稳重甚至过多的悲伤——专辑中大部分曲目都是慢速的 Ballad。但这些忧伤却和 Joe Pass 正对上胃口——《Once I Loved 》中两人散板演奏的旋律也许是你能听到的这首歌曲最悲伤的版本。Ella 低声吟唱的旋律和 Joe Pass 分解拨出的一个个和弦让人听得出两位大师的音乐中因岁月被附上的成熟和沧桑。
这种成熟和沧桑却不仅体现在悲伤的情歌中。在 Billy Eckstine 的经典 Ballad 《I Want To Talk About You 》中,Ella Fitzgerald 用类似的情绪演绎了一首甜蜜的浪漫乐曲。比Ella年轻十几岁的 Joe Pass 似乎也对这位爵士女伶的情感拿捏到位,每一个穿插于旋律间的和弦都无比走心。
05 Pat Metheny & Brad Mehldau
Metheny Mehldau
我试着选择不同乐器配置的专辑放在这篇二重奏的文章中。但虽然之前已经有了《Undercurrent 》和《Songs We Know 》两张钢琴加吉他的专辑,我还是无法不把这张 Pat Metheny 和 Brad Mehldau 的《Metheny/Mehldau 》写进来。
之前在上海看了 Pat Metheny 的四重奏演出。最让我震撼的并非一些乐曲中复杂的节奏或 Pat 每一段激情的 Solo,而是他几首安静的乐曲。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等级的音乐家都可以很轻易地用音量让一个乐曲变得很有气势,但只有真正的大师可以在一首震天动地的乐曲后用完全不同的心境演奏出一首细腻,让人回味许久的简单乐曲。
Pat Metheny 和 Brad Mehldau 毫无疑问就都是这样的大师。如果你熟悉他们两人的个人作品,就一定知道我的意思。这张二重奏专辑中也不乏这样的乐曲——《Summer Day 》,《Find Me In Your Dreams 》,《Make Peace 》便都是慢速,安静,细腻的吉他钢琴二重奏对话。这几首乐曲和穿插于专辑中的两首四重奏作品《Ring of Life 》和《Say The Brother’s Name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动能静,一定是一个成熟音乐家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吧。
作者:张雄关
张雄关是当下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青年爵士吉他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爵士吉他讲师。精湛的技艺与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使他成为了中国最活跃、最前线的音乐家、教育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