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

2021-01-14 17:53 作者:SUNG_宋涵静  | 我要投稿

“我受够了总是骗自己说没关系。”


一位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曾对我说过这句话。她是一位在职妈妈,平时的她在面对情绪压力的时候,会和很多人的处理方式一样,对自己说“没关系”:

工作中被上司冤枉了,虽然很难受,但还要假装若无其事,强迫自己解决问题,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感受上移开;
明明和先生吵了一架很无助,想要大哭一场,但在家找不到一个完全放松的地方,所以对自己说算了。
孩子隔三差五被投诉很委屈,向老师倾诉也没用,最后还是选择关起洗手间门,安慰自己看开一点。


在育儿烦恼、伴侣关系、工作压力三管齐下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她不得已前来咨询。
很多时候,我们都和这位妈妈一样:不到撑不住的一刻,都不会求助;明明有情绪,却只淡淡地说没事。

但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无法和别人建立或维持关系;
很难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常常烦躁不安,易怒,总有莫名的焦虑紧张;
别人看来的你很成功,但自己内心却极少感到快乐;
经常失眠、焦虑,莫名的头疼、胃疼,去了医院却查不出原因


这些,都是强行压抑情绪后,对我们生活的副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成年人受情绪困扰,尚且还能苦中作乐,但如果发生在情绪应对策略更少的孩子身上,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日常工作中,儿少手机成瘾、攻击行为、厌学、抑郁等等常见的问题,都与不能得当宣泄情绪有关。所以,心理咨询,往往应该更早开始。


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对心理咨询的问题没有解答,导致我们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比如:

心理咨询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吗?为什么这么昂贵;
心理咨询等同“治病”,因为没病,所以不需要心理咨询;


因为这些误解,导致了不少成年人和孩子,往往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才开始了解前来咨询。


但事实并非这样。心理咨询其实更应该被看做是心理的“健身”,而不应该仅仅被看做心理的“修复”。预防问题其实比修复问题要容易许多,我们的肌肉需要强健,心理更加需要。
因为这些误解,促使今天这篇文章的出现。


一、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


“我觉得我这种情况,自己调节一下就好了”

“我的闺蜜最懂我,每次和她说完,我的情绪就会好多了”

“没有什么事情是和朋友一顿撸串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诚然,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或者身边的支持系统调节,当然可以。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但常常,生活中能让我们得到充足支持的外部系统很少。


如果能让你放松的地方只有停车场,或者家里锁上门的卫生间,活着生活工作也因为情绪受到了影响无法化解、出现职业困惑、失恋、离婚、单身困扰……


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都爱莫能助的时候,你就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二、心理咨询常见的“误解”

“找心理咨询师是不是说明我心理变态?”
“我是不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我找心理咨询,别人会不会歧视我?”


这些,是心理咨询开始前的常见的误解。
但事实是:接受心理咨询,不是心理有严重疾病、心理变态和软弱无能。

相反,这是积极关注自我的表现。 身体生病了,就去看医生,情绪出问题了,更要如此。开始心理咨询,意味着你有直面内心世界的勇气。


这份勇气并非人人都有。 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 找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而是爱自己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活得更清醒,更快乐。


三、心理咨询真的有用吗?

 “心理咨询有用吗?不就是两个人聊聊天嘛,能起作用吗?”


心理咨询确实不是万能的,咨询要起作用,也和匹配度、双方的投入度等很多因素有关。咨询师的聊天和朋友间的闲聊是不同的。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或者问题抱怨。


心理咨询需要遵循一定的专业设置,咨询师要经过系统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接受个人体验及督导,而不是随便什么人考个资格证就可以了


心理咨询谈话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自我探索,增进我们对自己的情绪、信念和行为的了解。每经历一次谈话,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就更深一层。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唤醒人们的内在力量,获取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即便带着疑虑开始咨询,也是一种选择。对于咨询的顾虑,甚至可以和咨询师谈谈。

再多的解释,再多的信息,都比不上自己直接去尝试一下。

任何理论都不能替代自己的亲身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让我们从“知道”变成“做到。”


四、心理咨询能立即解决当前困扰?

心理咨询是否「速效」,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但很遗憾,答案是:不可能。


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咨询师可以给我一个直接、简单并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吗?”


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会告诉你:心理咨询不帮助人解决现实问题。


心理咨询师不会告诉你:要不要辞职创业;做什么能让别人爱上自己;怎么才能挽回男朋友的心;如何克服上台紧张发抖…… 心理咨询师不会跟我们讲人生的道理。


但他们是聆听者,共情者和分析者。他们试图站在来访的角度理解发生了什么。心理咨询师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看到深层的人格模式,让我们接近内在最真实的自己,试着接纳自己,学会爱自己。



五、什么时候不适合找心理咨询师

有两种情况不适合找心理咨询师。


1)出现病症:重度抑郁、焦虑、幻觉幻听、妄想、行为怪异、社会功能严重退化等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必要时需要服药治疗。


去当地的精神科医院或三甲医院精神科(广州地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三院、脑科医院)挂号,医生会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服药、是否需要配合心理咨询。


专业的咨询师都有这部分的知识受训和专业背景,虽然没有诊断和处方权,但会根据情况建议是否需要先去诊断,以及去哪些医院诊断。


2)当事人还没准备好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带病生存也是一种选择。


心理咨询是自发、主动地过程,从预约开始,到来到咨询室里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治疗的过程,这需要直面自己问题的勇气。有人可能会迟到,有人可能会临时取消,如果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会和我们一一探讨这些阻抗背后的东西。


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好准备,一般来说是不强迫进行咨询。对于儿童青少年,如果强制拉他们过来咨询,效果也并不好,甚至会让他们从此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对于这类孩子,心理咨询师会建议家里动力最强的人——父母,先来咨询。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也不提供上门服务。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强迫、不诱惑、不强制推荐,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有需要的人。



 六、有哪些心理咨询的方式

心理咨询针对对象的不同,一般有五类:
1)儿童、青少年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的咨询对象是儿童、青少年。当然,不能仅仅由孩子改变。通常情况下,每与孩子工作3-4次,咨询师会单独约见家长一次反馈孩子情况以及可以配合的地方。所以,家长的配合和参与,也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重要一部分。


2)成人个体咨询成人个体咨询,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咨询,一般每周一次,每次50-60分钟。

3)夫妻/伴侣咨询:这种咨询通常在亲密关系出现分歧时进行,关系双方一起见咨询师,一般每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

4)家庭治疗:整个家庭一起会见咨询师。


5)团体咨询:一般每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6-8人,有1-2个带领者。团体咨询费用相对低,在解决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 


以上每个方向的心理咨询师都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才能进行。


大部分心理问题,咨询师都可以接待。只是某些咨询师会集中做某些领域(如抑郁症、物质成瘾、婚姻咨询等),可以通过咨询师擅长的方向进行筛选。 当然,另外也特别强调的是,现在市面上很火的“情感咨询”,不是心理咨询。


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情感咨询”。但只能说,这是在焦虑时代下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


七、如何判断咨询师靠不靠谱?

虽然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但还是有些指标是可以用来衡量的,看几个方面:


1)有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个是最最最基本的,但有三级/二级证≠合格的咨询师。


2)其他专业身份: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注册系统督导师、国外受训的注册咨询师。跟咨询能力无关的标签:讲师、畅销书作者、资深、首席、金牌、导师……


3)有专业受训背景:a 有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有项目时间、主办单位、项目持续时间2年以上)b 国内有认可度的中德、中挪、中英、中美、CAPA等系统培训。c 正规院校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工等硕士/博士学位。


有的咨询师,列着一大堆经历、证书,名头特别响亮,带着很多英文缩写,动辄国际、全球、宇宙的……如果看到这些,我们还是赶紧远离吧。


4)有持续的督导:督导就是咨询师的老师,有的咨询师会注明自己督导师的名字和背景,不写名字的咨询师也会备注长期接受督导。


5)其他数字:个案小时数、个人体验小时数、接受的督导小时数 来访者对这些信息都有知情权,你可以随时向咨询师了解这些信息。



 八、怎样的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要找呢?

1)拿了证书,但没有专业督导、没有系统培训、没有任何支持,就接待来访者的。试想一个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医生,拿着刀就给人做手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2)号称自己有很多年咨询经验,但却不披露自己的受训时间、接受督导的时间、接受了哪些培训;


3)心理咨询师不能给自己的朋友、同事等现实生活中有直接关系的人做咨询,如果咨询师出现这类情况,那么ta的专业性也十分值得怀疑;

4)一堆炫目的标签和语焉不详的经历,看似牛逼哄哄,实则没有任何长期系统培训的;


5)推销、诱惑、强制消费的。



九、到哪里找靠谱的咨询师

1)身边的心理咨询师朋友推荐:


如果身边认识有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可以有效“排雷”。但对一些不认识的小伙伴,如果您信任,可以加心悦如海助理的微信向您推荐(微信号:13794384043)


2)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
比如心悦如海心理咨询中心。当然,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搜索。但要注意区分培训类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差异,前者提供的是培训服务,后者是有挂牌的心理咨询师。


3)互联网平台:
首推简单心理、KY...这样的网站好处是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找到。互联网平台有很多,但好些机构入驻的咨询师背景不靠谱,可参考以上标准进行筛选。或者直接参照简单心理上的咨询师筛选标准。


4)企业的EAP服务:
通常是企业付费,在企业付费的服务结束后,由咨询师转介给其他靠谱的咨询师也是可以的。


5)正规医院:
正规大型医院都有心理科室,按照正常的挂号问诊流程就行。像重度抑郁等比较严重,需要药物治疗的,找医院是比较好的方法。



十、我应该挑个收费多少的心理咨询师

经济因素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以北上广深为例,上千小时以上个案经验的成熟的咨询师收费600-1200元/50分钟。其他地区因经济原因,费用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专注做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即使再资深,价格很少超过1500元/次。因为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心理咨询也不是速效药。(要特别警惕那些把自己包装地金光闪闪,漫天要价的咨询师) 然而除了价格,和咨询师是否匹配很重要。这些可以从咨询师的介绍、照片、文章等挑选初步有眼缘的,然后尝试几次,用心倾听你的感觉。 


总的来说,朴素简单,会是咨询师的特质之一。



十一、我需要做多长时间的心理咨询

一般突发应激性心理问题可能需要10-30次短程咨询;


较重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等,可能需要半年以上,50-100次的中长程咨询;


而一些深入解决某些严重心理创伤、改变人格结构等的咨询,往往会持续一年以上。 每个人需要和自己的咨询师进行沟通讨论,根据需要,视情况而定。


当然,是否继续进行咨询,以你的意愿来决定,而咨询师也会给出建议。
每个来访者都有随时结束咨询的自由。


最后想说:心理咨询师只是普通人,但又不仅仅是个普通人。

虽然目前行业仍有很多不规范,但随着逐渐发展,随着年轻一代咨询师的崛起,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如果你看到这里,也许会问:现在才觉得需要心理咨询,会太晚了吗?其实,凡事开始,就意味有了转机和希望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人生皆有历练,如果有道裂痕你跨不过,我们在这里等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是你这一路上的最佳陪伴者、倾听者、启发者和欣赏者。

以上,祝福!

【心理学】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