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超330万 大众(中国)发布2021全年总销量
日前,《选车网》从大众集团官方获悉,在2021年大众累计交付330万台新车,其中大众品牌与子品牌捷达共售出超240万台新车。可以说,受芯片短缺以及疫情的的影响,大众虽出现了销量下滑,但在国内市场依旧是领头羊一般的存在,始终占据着总销量榜头把交椅。
风雨30载 一汽-大众再夺冠
2021年身为品牌成立30周年的关键节点,一汽-大众依旧将强劲的势头保持开来。根据一汽-大众官方公布的2021全年销量数据显示,其累计终端销售新车为1857777台(含奥迪进口车),不仅再次夺得国内乘用车企业销量冠军,还进一步巩固了一汽-大众在中国乘用车企业中的领军者地位和优势。要知道这可是一汽-大众自2019年斩获年度销量冠军后,连续三年获得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的荣誉!
具体来看,大众品牌全年终端销售988677台,在当今全球汽车市场仍处于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涨的状况下,一汽-大众却达成了整车单日产量峰值的历史新高,做到了惊人的10777台,并最终以全年1700777辆的超高产量稳坐乘用车领域的头名。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为何感觉一汽-大众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按照常理,对于体量越大的企业,芯片危机的影响应该更加严重。
这无疑是要得益于一汽-大众自身强大的产量保障,在面对全球芯片短缺等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时,一汽-大众不仅做到快速抢资源、保生产和多方协调保障芯片供应,还做到极其高效实时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持续优化安排生产,以实现集中资源满足优先生产用户喜欢的车,才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影响。
转型的关键期 奥迪品牌砥砺前行
奥迪品牌方面,在过去的2021里,其品牌共交付701289台新车。特别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奥迪虽国产车型遭遇了严重的芯片短缺,但进口车型的需求却日益大增,同比上涨53%,其中奥迪A5(同比增长96.7%)、奥迪Q7(同比增长74.4%)以及纯电动奥迪e-tron(同比增长68.7%),可以说销量表现十分出众。此外,奥迪Sport车型在华销量较2020年增长了一倍以上(113.4%),成为了其有史以来表现最为抢眼的一年。
不过在2021年,奥迪已经将重心逐渐转到了新能源赛道。更是在2021年初便推出了奥迪e-tron GT和奥迪RS e-tron GT两款顶级轿车,再一次树立了新时代下RS车型的标杆。同时,奥迪Q4 e-tron和奥迪Q4 Sportback e-tron在奥迪电动化战略中也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这四款新车型的推出,奥迪纯电动车型的产品组合在过去一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此外,根据奥迪2021年底批准的新计划,奥迪将在2022年至2026年期间在电气化和混合动力方面投入约180亿欧元。总投资约370亿欧元。显然,奥迪的品牌转型正在持续加速中。
“新”捷达腾飞
在过去的2021年全年,捷达品牌终端销量达到16.9万辆,同比增长8.9%。要知道,捷达品牌的诞生,是为了重现捷达辉煌,也是大众寄希望通过更实惠的价格去抢占原本属于自主品牌的份额。从目前成绩来看,捷达销量的腾飞便是最好的答卷。
就在今年8月份,捷达品牌选择了演员黄渤作为品牌代言人,此举被部分网友指为“捷达品牌在定位和营销上开始向传统形象回归”。具体来看,捷达目前共3款车型活跃在市场上,其三款车型相加可取得每月超1.4万台的销量表现。
其中,身为SUV车型的VS5始终是捷达品牌的销量担当,并将在不久后推出R-Line版本及黑武士版,通过更为差异化的外观设计,吸引来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因此,随着捷达推出更差异化的产品,也将进一步推动捷达品牌销量增长。
国内单一品牌销冠 上汽大众荣登No.1
作为大众在国内的另一家合资伙伴,上汽大众的销量成绩同样可圈可点。据悉,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在2021年共售出1342788台新车(不含斯柯达),就此成为了国内单一品牌销量冠军。
回到具体产品上,朗逸家族全年零售432,034台,领跑国内轿车市场。帕萨特家族全年零售146,193台,依旧是中型车市场的主力销量担当。同时,依托于去年途观、途昂两大SUV家族的产品升级,上汽大众SUV家族全年共售出460,729台,一举成为了合资品牌中SUV销量头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公布的测评结果中,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在各细分市场收获满满,包揽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8项冠军。而ID.4 X、途观L PHEV、途观L、途岳、朗逸、凌渡、桑塔纳纷纷荣登用户满意度榜首,售后服务亦取得合资品牌第一。
新能源初见成果 发力仍在继续
对于大众集团来说,2021年无疑是其MEB平台产品逐步落地的元年。自去年3月以来,ID.4、ID.6,以及欧洲市场的销量担当ID.3均纷纷投入市场,这也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下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成果。
具体来看,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超过11.9万辆,同比增长128%。截至2021年底,ID.系列实现了7万台的交付量。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其实可以直观看到自ID.系列上市以来,大众对于新能源布局的坚定决心和动作的高效,而这无不展现在了ID.系列车型销量以及增长速度上。可以说大众正逐渐开始适应且熟悉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玩法。
此外,针对电池供应商,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则表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商主要是本土供应商,目前与国轩高科就标准电芯、固态电池等方面进行研发合作,但国轩高科并不是大众在华唯一的电池供应商,也与宁德时代、万向A123有合作。同时,冯思翰还预计大众ID.系列2022年在华销量将达14万辆。”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芯荒的问题还将持续在汽车行业内蔓延。对此,大众却放出了提高产量的目标,据战略规划显示,2022年的年产目标直接升至1000万辆。此外,大众在新能源领域也将继续发力,例如大众安徽MEB工厂以及大众安徽零部件工厂将在今年破土动工,并有望于2023年投产。由此可见,大众短期的的发展方向,是在保持燃油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的深耕,或许用不了多久,随着大众新能源的销量崛起,将助力大众汽车取得更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