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看完还敢不重视吗?
死亡率高、治疗困难、花销巨大,这样一个学界难题,它就是“肝衰竭”。
肝衰竭是什么?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是人体的“加工厂”,小到分解酒精,大到消解毒性,都是它的职责范畴。
如果肝脏因某些因素导致功能障碍或损坏,人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这就是肝衰竭。

肝衰竭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诊断,它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医疗费昂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重家庭的负担。
肝衰竭的发病有几点特征: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居多,女性较少;从年龄角度看,青壮年为主;从职业角度看,农民、工人占比为最大,这些差异的形成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条件以及文化水平都有关系,比如:男性饮酒明显多于女性,所以比女性群体更容易患上肝脏疾病。
肝衰竭的诱因
1. 遗传:肝衰竭的发病和患者自身的体质脱不开关系,遗传背景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患者本身有代谢相关的遗传病,那么肝衰竭发生和致死的概率都高于一般人。
2. 感染:比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可以直接对肝脏造成影响,我国的肝衰竭患者以乙型肝炎居多。研究表明,病毒能够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衰竭、甚至引起细胞坏死、诱导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肝脏严重受损。
3. 中毒:严重肝病患者,,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受损,静脉内的大量毒素未经分解就进入了人体的循环代谢过程,内毒素的这种扩散很可能引起肝坏死,同时,它也是加速其他肝毒物质引起肝脏中毒的一个辅助因素,比如:四氯化碳、半乳糖胺、乙醇等。所以毒素是导致肝衰竭的一大危险因素。

4. 代谢异常:慢性肝病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微循环障碍,血液进出与营养供应都存在障碍。一方面,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难以供给肝脏,直接造成养分堆积体内,导致人体消化不良。另一方面,通过血液吸收并运输至患处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无法与肝细胞接触,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药效,同时,肝脏代谢的废物一样无法顺利排出,只能滞留肝脏沦为毒素,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加速肝病的恶化。
肝衰竭症状与诊断
1. 肝衰竭会有乏力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极其虚弱,食欲减退且易疲惫,无法很好地思考,会有无意识的语言重复,如果不及时治疗,后续可能还会出现意识障碍。
2.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数值10倍,凝血功能下降,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黄疸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但是如果2、3周还没有消退,那就说明病情极其严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 低烧:肝衰竭早期可能伴有低热,一般情况下,黄疸出现后体温就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低烧持续不退,甚至与黄疸同时并存,说明患者肝细胞可能发生坏死或者是内毒素血症。
4. 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持续发展,很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感染等症状,这一阶段出血倾向也会明显加重,时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肝衰竭的治疗
1. 药物治疗:利用药物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调节肠道微生态,去除诱因,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降低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
2. 手术治疗:包括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手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基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装置,帮助患者清除有害物质、补充营养物质,暂时代替衰竭的肝脏工作,为肝细胞再生以及肝移植创造条件,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肝移植则是面向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毕竟任何“配件”都还是“原装”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