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在月球上长期逗留须挖“窑洞”,但美国人的数据去哪了?

嫦娥4号和玉兔2号在月球背面长达23个月昼的探测中,上面携带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展了国际上首次月表实地粒子辐射环境探测,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一流科技刊物上公开发表。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可对月表的粒子辐射总剂量、中性粒子辐射剂量、粒子辐射LET谱、中子、带电粒子进行综合测量。实测结果表明,着陆区附近粒子辐射剂量率为13.2uGy/h(si)。这个辐射剂量相当于在火星表面或地球近地轨道空间站内部的2倍;或一次航班飞行的5到10倍;低海拔平原地区的300倍。这里面的对比,在火星表面或者近地轨道空间站的辐射剂量基本都好理解。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因此辐射剂量相对减少是正常的。毕竟在太阳系中,主要的太空辐射,

还是来源于太阳本身。只有一些高能宇宙射线来源于太阳之外的更远的外太空不明天体。而空间站是在距离地面5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飞行,仍然可以受到地球磁场的部分屏蔽。而且空间站的舱室一般都通过铝合金和其他金属外壳结构屏蔽部分辐射。目前人类还从来没登上过火星,但是有在空间站长值班一年多的记录。从这一点上看,2倍于空间站上的辐射剂量不算太强,普通的宇航服可以短暂屏蔽;但是想长年累月的在月球表面安全生存,恐怕就要想办法更多的屏蔽主要的辐射。目前看来在月球坡面上开凿“窑洞”式的住所,是最省力、最合理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很多人不知道乘坐普通航班在万米高空飞行一次,受到的太空辐射剂量就相当于在地面活动几个月甚至半年。因此过多的乘坐飞机,

也不是对健康特别有利的事情。这个消息最有意思的是,明确的说这是全球首次在月表实测并公开月昼的辐射剂量;并没有专门说是月球背面的辐射剂量;其实月球背面和正面差异不大。奇怪就奇怪在当年的阿波罗计划号称6次有人登月,居然这类数据从来没有!现在超级大国把自家的仪器多次安装到其他国家要软着陆月球表面的飞船上,显然也是想尽快获得这类关键数据。但是这些搭载了美式仪器的飞船都不争气,软着陆没有一个成功的。就算不提辐射剂量,超级大国早年宣布的月球月夜最低温度是零下175摄氏度的数据也不准。嫦娥3号实地证明,月夜的最低温度至少在零下195摄氏度,比超级大国的数据整整低了20多度!据说嫦娥3号和玉兔1号为此就着了不小的道。因为当时认为零下175度下,不必专门设置内部增温系统。

探测器内部电缆也用了只可以承受零下180摄氏度的型号,结果遇到接近零下200度的月夜低温,后果可想而知,让嫦娥3号的可靠寿命大大降低。有了实地探测经验之后,才在嫦娥4号上大幅度的改进。这也是嫦娥4号和玉兔2号至今仍可正常工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