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干货】超实用 !易错育儿知识100道(下)
在前两篇文章中,相信大家心中的很多疑惑已经得到了解答,但如何科学健康地喂养宝宝仍旧是妈妈们心中一道最大的难题。生活中宝妈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宝宝哭是因为饿了吗?如何判断新生儿摄入的母乳是否充足?哪些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过敏……将继续为宝妈答疑解惑,让我们一起沿着宝宝成长的线索来找到所有答案吧!
喂养篇:喂养误区及注意事项
01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尽早跟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尽早让孩子吸吮乳房,尽早给孩子开奶,吃上珍贵的初乳。
02
妈妈患乳腺炎时建议继续哺喂,坚持哺乳不但无损于孩子的健康,还能减轻和阻止乳腺炎扩散。乳腺炎是乳腺管周围的组织感染发炎,乳腺管内的乳汁是清洁的,并没有引起感染的致病菌。
03
乳母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泌乳影响很大。营养良好的乳母,每天泌乳量在800毫升以上,如果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不理想,可使乳汁的分泌量减少,并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所以供给乳母足量的、优质的蛋白质非常重要。
04
宝宝哭是因为饿了吗?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哭就喂。未到喂奶时间,先检查孩子是否要大小便,或者感到小屁股不舒服引起孩子哭闹。排除了上诉原因,再继续看身体哪里不适,如太冷、太热,寻求安慰,希望抱抱等。
05
判断新生儿摄入的母乳是否充足?
①一般每天哺乳8~12次,每次至少吸空一侧乳房,在有节律吸吮的同时可以听到吞咽声②每24小时排尿8~10次,大便至少3~4次且为黄色糊状便③每次哺乳后能安睡2~3小时④每周增长体重125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大于600克。
06
每次哺乳后让宝宝趴在肩膀上,用空拳轻拍宝宝后背,帮宝宝把空气排出来。这样拍嗝后可避免孩子吐奶,已经减少肠绞痛的发生。
07
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的饱腹中枢发育还不完善,对进食量的自身生理调节功能比较弱,对饱腹感觉不敏感,家长不正确喂养,易造成婴幼儿摄入奶量过多引发肥胖。
08
哺喂配方奶时这些过度喂养的误区你犯过吗?
①随意更改奶粉冲调浓度,过稀或过稠
②每次喂奶总是喜欢多喂一口
③孩子一次奶量没吃完,家长会想方设法将孩子剩下的奶继续喂进去。孩子的成长需要顺应喂养,而不是填鸭式喂养。
09
吃米粉要用勺子喂。吸奶与吃辅食是两种不同的吞咽方式,宝宝要学习运用舌头,把食物送到咽部,再咽下去。妈妈喂宝宝时,自己也可以吃些其它食物,让宝宝看着你如何咀嚼、吞咽。
10
冲调配方奶时,先放水后放奶粉更有利于奶粉溶解,也利于冲奶量的把控。
11
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肠道负担,因为小婴儿肠黏膜屏障及及肠淋巴组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细胞免疫的免疫性保护机制,要到6月龄左右才能发育完善。
12
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的营养容易流失,水温太低,米粉不溶解,混杂在一起会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比较合适的水温是60℃~70℃。
13
孩子出生就具备良好的味觉分辨能力,在6月龄以后添加辅食后,要给予不同味道的食物良性刺激,让孩子记忆仓库中储存不同的美味。
14
容易引起小宝宝过敏的食品大致为:牛奶、鸡蛋、黄豆、花生、鱼虾等。如果在宝宝的辅食中有以上几种食物,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对某种食物会过敏的,那么更要注意宝宝是否也会过敏。
15
膳食纤维又被称为人体必需的第七大营养素,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婴幼儿缓解便秘。
16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保持食物原味,不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孩子可应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17
自制米粥或米糊中并没有添加婴幼儿必须的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因此不适合婴儿6月龄最初的辅食添加。
18
食物适合的硬度、柔韧性和松脆性,可以为不同月龄婴儿提供口腔肌肉不同的刺激,使其得到充分发育。单纯进食过于柔软的食品,对于婴儿咀嚼、吞咽功能锻炼不利。
19
家长把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婴儿,或与婴幼儿共用餐具均是不良的习惯,会增加婴幼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
20
只要营养均衡,膳食搭配合理,一般孩子是不会缺乏微量元素的。平常应该让孩子吃多样化食品,粗细、荤素搭配。
吸奶与吃辅食是两种不同的吞咽方式,宝宝要学习运用舌头,把食物送到咽部,再咽下去。如果在宝宝的辅食中有以上几种食物,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对某种食物会过敏的,那么更要注意宝宝是否也会…